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措施分析

2018-03-30郑婉玉魏玉意林丽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9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透血压

郑婉玉 魏玉意 林丽玲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及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组)及该院同期50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及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并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透析0 h、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收缩压下降值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32.00%)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且速度较快,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机率较高,为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应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如加强血压监测及血压控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血透;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a)-0138-02

糖尿病肾病若不及时实施有效治疗,严重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极大程度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但较多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压易出现较大程度波动,部分患者易出现低血压情况,因此,为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有必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1-2]。该院对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月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并对其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该院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组)及该院同期50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为40~80岁,平均(62.69±2.69)岁,男女分别为29例(58.00%)、21例(42.00%);糖尿病病程为8~19年,平均为(12.24±2.61)年。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为41~79岁,平均(62.58±2.72)岁,男女分别为28例(56.00%)、22例(44.0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50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开始前,患者均停服降压药物,透析液钠浓度为135~140 mmol/L,透析液温度为36.0~36.5℃,每周对患者实施2~3次血液透析,每次4~5 h,血流量为200~28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为保证患者透析过程中每小时每公斤体重脱水量相同,应适当调整超滤量以及超滤速度,对患者透析前收缩压(基础收缩压)进行测量,并对患者透析0、1、2、3 h时前臂收缩压进行测量,计算血压变化值,均连续监测3个透析日。

1.3 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1.3.1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及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并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

1.3.2 评估标准 透析低血压:收缩压降低超过4 kPa或收缩压值低于12 kPa。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x±s)、[n(%)]表示,方法分别选择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透析0 h、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收缩压下降值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32.00%)高于对照组(10.00%)(χ2=7.294,P=0.007<0.05),见表2。

3 讨论

该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透析0 h、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收缩压下降值多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相比于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更显著,出现低血压的机率更高,出现该现象很可能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广泛血管病变、植物神经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较多研究均证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顺应性以及神经调节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从而导致血压调节反射功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当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短时间内循环血量减少,加上患者心血管反射功能较低,进而导致透析期间患者血压大幅度下降。

王建华[3]在研究中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點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以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40例慢性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研究其发现,两组患者基础收缩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血压发生率高于慢性肾炎患者,且血压下降幅度更大,通过研究其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降低幅度较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将王建华的研究成果和该研究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均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较大,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机率较高,有必要对其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笔者认为,为减少低血压发生,确保血液透析效果在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加强血压监测: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对患者血压进行1次监测,若发现患者血压降低时,可改为30 min监测1次血压。由于低温血液透析液可刺激机体分泌儿茶酚胺,可促进周围血管收缩,从而达到升温的目的,因此,可对患者实施低温透析,将透析液温度调整为35~36℃。若患者发生低血压,可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体位,给予患者吸氧干预,暂停超滤或减慢血流速度,必要时,可遵医嘱向其静脉注射100~200 mL 生理盐水或20 mL 浓度为50%的葡萄糖。②预防高血压:有研究显示,高血糖和水清除率下降易导致血容量升高,从而使患者血压升高,为避免这一现象,在对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时,应注意严格限制水、钾、钠含量,加强血压监测,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告知患者“过度紧张的心态易使血压升高”,对患者实施低钠透析,若患者存在高血压,可遵医嘱对其实施降压治疗。③预防低血糖: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部分患者易出现低血糖,为减少低血糖发生,护理人员可嘱咐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应准备一些糖果或含糖分较多的食物,当出现饥饿、头晕等低血糖症状时,可进食。同时,加强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结合血糖变化情况适当调整降糖药和胰岛素用量,若患者发生低血糖,可适当给予其摄入40~80 mL 浓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④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较为漫长,大部分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易出现焦虑、沮丧、烦闷、痛苦、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十分不利于保证血液透析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想法,告知患者“不良心态易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对控制病情进展具有不利影响”,促使患者自主调节心态,同时,多向患者讲述病情控制良好的病例,以增强其治疗信心,并嘱咐患者家属或亲友多鼓励和陪伴患者,使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或亲友的关怀,重拾信心[4]。⑤饮食护理:较多研究发现,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现象,而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易导致患者伤口较难愈合,所以,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饮食喜好给予其综合性营养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进食应以高蛋白食物为主,注意多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确保营养均衡[5]。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且速度较快,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机率较高,为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应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如加强血压监测及血压控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参考文献]

[1] 李泽宇,刘栋,袁文明,等.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20):2325-2328.

[2] 徐可.不同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0):5794-5796.

[3] 王建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170-172.

[4] 吴玉玲.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2):182-183.

[5] 薛云丽.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饮食护理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8):760-761.

(收稿日期:2018-07-06)

猜你喜欢

糖尿病肾病血透血压
稳住血压过好冬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
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