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于三农大地
——记周口市政协委员、郸城县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培康

2018-03-30王德亮

协商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郸城县贫困家庭乡亲们

文/王德亮

在豫东郸城的广大农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被十里八乡的群众夸赞着、传颂着。是他,让土里刨生的老百姓尝到了依靠特色农产品及农作物高效种植致富的甜头。他,就是周口市政协委员、郸城县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培康。

土生土长于农村的于培康,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他当时的愿望,就是让家里仅有的几亩土地能多打些粮食,而务农的第一年就买到了假种子。假种子事件,给了于培康更多的思考,为了不让农民受当受骗,他决定经营农资产品。

十几年前,农民对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种田的概念还一知半解,要让乡亲们选择优良的农资产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乡亲们仍难以接受。没办法,于培康就在自家田地做实验。一季下来,他家的小麦产量达到了亩产千斤,邻居们则依然停留在七八百斤。200多斤的差距,让乡亲们认识到了优良品种的好处。于培康紧抓这个有利机会,开办农作物高效种植培训班,积极引导乡亲们在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选择和使用上精心选择。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做病虫害调查,并根据结果指导种植户对症施药,慢慢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

针对全县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品种老化,以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少、高新农业技术不普及等现状,于培康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后,认为只有带领广大农民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才能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于培康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条带领农民致富的路子,再加上在媒体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生事物,通过到农业部门认真咨询了解后,他果断地于2009年5月组建了“郸城县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

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左一)、县长李全林(左二)在于培康(右二)的陪同下到培康种植合作社指导工作及察看发展情况

合作社成立以来,定期聘请省内外农业专家讲解农业科技知识,并与县电视台合作开办《三农直通车》栏目。同时,举办老百姓乐于参与的“粮王大赛”“瓜王大赛”、山药大赛以及小麦观摩会等活动,引导农民走向科学种田的道路。9年来,于培康带领合作社成员,推广特色经济作物种植5万余亩。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让于培康对科学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深有感触地说:“互联网+让我们伸长了耳朵、瞪大了眼睛,农业刮起技术风。进入信息化时代,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广阔田地里大有作为。”为此,于培康植根于广袤的豫东沃野良田,积极布局农业互联网+,这个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培康种植合作社为三农的倾力付出,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合作社相继被农业部、中国科协、财政部等部委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被河南省政府评为“河南省杰出青年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发展农业是培康合作社的宗旨,回报社会也是培康合作社的义务。于培康一直坚持做公益行善事,在扶贫攻坚方面发挥着应有贡献。每逢佳节,他都自掏腰包,为农村孤寡、病残、老弱、单亲贫困家庭送上生活用品、慰问金、助学金等。他还连续多年在高考期间自发组织爱心送考车辆。2017年,汲水乡有3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考入理想大学,却因高昂学费而满心忧虑,于培康得知后主动捐助圆了3个孩子的大学梦。为做好社会公益事业,于培康先后投入20余万元,帮助孤寡、贫困、残疾老人150余人,资助单亲贫困及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17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弘扬社会正能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植于三农大地,于培康将希望与梦想放飞在脚下的这片热土上。

猜你喜欢

郸城县贫困家庭乡亲们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郸城县种粮农户投入行为研究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郸城县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郸城县2012年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浅谈洺河河流改造与治理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