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2018-03-29薛伟娟王淑华季秋轩

山东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海尔集团四个自信

薛伟娟 王淑华 季秋轩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以期达到颠覆社会主义道路,改旗易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政治目的,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政治思潮。本文通过对青岛啤酒博物馆的调研,亲身感受民族企业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梳理其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论证我们的“四个自信”,有利抨击历史虚无主义论调。

关键词: 四个自信;历史虚无主义;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

青岛啤酒出自青岛又走出了青岛,成为世界前五百强企业,它曾三易其手,经历了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经营,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走到今天,与青岛的城市发展几乎同步,是青岛百年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近代中国兴衰起伏的经历者和见证者,通过调研青岛啤酒博物馆,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史和改革开放史,进一步认识企业与国家民族命运的休戚相关,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影响,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论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啤酒文化博物馆,设立于1903年德国人所建日耳曼尼亚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的早期建筑之中。2003年,青啤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青岛啤酒股份公司早期建筑是指自德国啤酒厂创建伊始保留至今的办公楼、宿舍楼和糖化大楼,他们共同构成了青啤博物馆的主体馆舍。其中,办公楼和宿舍楼置换为百年历史文化陈列区,该区以丰富翔实的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展现了青岛啤酒的悠久历史、所获荣誉、青岛国际啤酒节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参观访问的盛况。生产车间糖化大楼正好用作生产工艺陈列区,该区展示的是青岛啤酒老设备及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其中的镇馆之宝是一台1896年制造的西门子电机,虽然时光流逝百年,接通电源,电机照旧可以运转,是目前西门子公司保存最好的西门子电机。糖化大楼为三层砖木钢混合结构建筑,其主体空间是生产流程,而其中的生产线至今依然在用。

1897年,德国占胶州湾之后,青岛城市在外力的推动下开始了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复合进程。仅过五年,1903年德国啤酒厂肇创,之后经历了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经营的三个阶段,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走到今天,其发展几乎与青岛同步,青岛城市本身先后经历了德租日据时期,后终由中国收回主权,因此青啤是青岛城市记忆的载体。沉浸于百年历史中,体会他的沧桑与峥嵘岁月,感慨万千!

1898年德国通过与清政府强行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将青岛这座城市据为己有。当时的德国民众嗜啤酒如命,德占青岛初期,远离本土的德国士兵因为没有啤酒喝,遂写信给德皇威廉二世抱怨此事,威廉二世对此表示理解,并派人用海轮将酿造啤酒的设备运到了青岛。1903年8月15日,由英、德商人共同出资40万墨西哥銀元(相当于如今2800万人民币)建造了这家啤酒厂,起初名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1903年~1916年间是英、德商人控制时期。当时公司设计年生产2000吨啤酒,主要供给德国士兵、德侨和在华欧洲人,鲜有中国人问津。1916~1945年间是日本人控制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1916年,“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花费50万银元收购了“日耳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并改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在此期间啤酒最高年产量达4663吨,以生产淡色啤酒和黑啤为主,商标有“朝日”、“麒麟”和“青岛”等品牌,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大中城市。1945年~1949年间是国民政府管理时期。1945年日本投降后,南京政府接管了“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并改名为“青岛啤酒公司”,两年后又改为“青岛啤酒厂”。这一时期最高产量达2800吨,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部分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被当地华人誉为“国货精品”。1949年青岛解放至今,青岛啤酒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从产量到销路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59年产量突破1万吨,1988年超过10万吨。1993年成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同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20世纪90年代,企业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在中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拥有6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1999年产量达到100万吨,2002年突破300万吨,2010年达到630万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享誉世界的世界前五强中国企业。

有些论调认为青岛啤酒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国际声誉,主要是因为它出身华贵,是德国人的功劳。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针对“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的讨论,有不少同学以青岛啤酒为例,认为资本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中,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如果没有当时德国人占领青岛,在青岛建立啤酒公司,就不可能有青岛啤酒。言外之意,德国的殖民侵略促进了青岛的现代化,给青岛带来了很多好处,照此逻辑推演下去,近代中国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要与西方配合,中国就会自然而然的实现由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在此逻辑下,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失去了意义,“告别革命”论也有了很多支持者。到底什么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依靠什么力量?是不是没有近代的殖民入侵,没有外国资本的进入,中国就不会有自己的品牌,就不会走向世界?是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真的已经没落,只有西方的蓝色文明才是希望?这样的历史虚无主义论调以各种包装在否定着中国目前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仿佛中华民族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东西,是一种落后的没有希望的文化,中国的出路只能是模仿西方或者走西方道路。这种论调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河殇》最为典型。它以“内陆文明”和“海洋文明”来代表中西两种文化传统,并以黄色和蔚蓝色分别作为两种文明的象征,认为“蔚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之间“无疑是冰炭不相容的”,现在的世界大势是,黄色正在衰退,而蔚蓝色则充满活力,因此,中国的出路只能是“刷新中国文化的颜色”,黄河最终要汇入蓝色的大海。即只要接受资本主义文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有出路。这个时期的刘晓波,更是毫不掩饰的攻击和贬斥我们的传统文化,声称传统文化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当有人问他中国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一个真正的历史变革”时,他的回答竟然是“三百年殖民地。香港一百年殖民地变成今天这样,中国那么大,当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会变成今天香港这样。三百年够不够,我还有怀疑。”刘晓波的“全盘西化”主张已经到了荒谬绝伦的程度,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面对这样的论调,一方面要从理论上对其逻辑、思想进行批判,另一方面,现实的案例分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历史虚无主义的这种全盘西化论,其实质就是“西方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其要旨是坚持以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价值的西方文明才是人类最优秀的文明,决定人类文明发展方向。此意识形态在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处在反封建革命时期时,强调以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和社會制度来反对封建主义,有其进步性和优越性。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资产阶级一方面加紧海外扩张和殖民,另一方面加紧国内的资本剥削,从而受到了国内外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代表人物便极力向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国内无产阶级强调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不可取代性。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其意识形态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更加极力完善和美化其价值体系来推动它在全球的扩张。韦伯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心态中的“理性精神”是西方基督教徒精神中一种基因似的要素发育出来的,是西方文明所特有,一切非西方的宗教都没有这种“理性精神”,也不可能产生与“理性精神”相联系的“民主的”政治制度和“独立的”法制体系,只能在专制制度下停滞不前或者苟且偷生。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更在韦伯理论的基础上编制出一套“现代化=西方化=美国化”的理论,鼓吹非西方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只能走西方化、美国化的道路。另一位代表人物哈耶克也坚持西方文明”最珍贵的核心价值,就是对“个人自由”的尊重,由此而建立起来的一套体现自由主义原则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是非西方国家应当效法的榜样。甚至他认定社会主义是违反“人性”的,是必然导致法西斯和纳粹主义的有害运动。这些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代表人物对其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看似学术的阐释,更为他们在全球的霸权提供了学理支撑。由此可见,出现在中国的“全盘西化”论,是深受“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错误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看不清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由一个国家特殊的历史和国情所决定,一切认准西方模式。这种错误的历史观瓦解着中华民族的根基,侵蚀着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给以批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也是各时期各民族共同发展前进的基础,我们只有珍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发挥文化软实力,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精神动力和共同认同,在新的时代发挥其积极作用,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彻底击垮历史虚无主义。

青岛啤酒作为诞生于殖民时代,蜕变于新中国成立之后,重获新生于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有利证明了通过革命换来的民族独立、一个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精神、一个国家所选择的道路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有利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论调。

青岛啤酒的诞生首先是为了满足远离德国本土的德国士兵的生活需要而创办,在德占期主要供给德国士兵、德侨和在华欧洲人,中国人鲜有人问津,年产量不高。日占期(1916-1945),日本在此期间啤酒最高年产量达4663吨,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大中城市。1945年日本投降后,南京政府接管了“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并改名为“青岛啤酒公司”,两年后又改为“青岛啤酒厂”。这一时期最高产量达2800吨。1949年青岛解放至今,青岛啤酒才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从产量到销路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拥有6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改革开放之前的80年,青岛啤酒是一种短缺经济,“啤老大”成为一种资本。然而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却给予了青岛啤酒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改革开放以后,首先做的是改变观念,向“啤老大”开刀。学习海尔与市场经济接轨和服务的思想,改变青啤以我为主,“啤老大”的思想。青啤三易其手,历练了青啤的个性,也形成了青啤的特有文化追求:追求和谐。1998年青啤启动“大名牌战略“提出“做大做强”,之后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做强做大”。这都是在为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和谐体现在管理上就是“严格科学的管理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相结合”。严格主要是制度管理;科学则表现在治理结构、决策机制等方面,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和谐则主要是文化的管理。而这些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严格是法家的观点,即按照约定的制度来办事;科学则是道家的思想,也就是遵循科学规律;和谐则是儒家的理念,讲求中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青啤所追求的这种和谐与中国的主流传统的价值观“中庸”是相通的。“中庸”就是一种和谐。青啤发展的一百年过程中,每一天、每一年外部环境都可能发生变化。从德国人、日本人、国民党再到共产党,以至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青啤都能打破原来的旧体制,来打造一个新的平衡,寻求一种新的和谐。和谐是全方位的,体现在各个方面,它经过百年的酿造,已经体现在青岛啤酒员工的每一个细小的行动中,渗透在每一瓶啤酒中。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青啤很好的支持。青啤的发展壮大依靠的是青啤人的一丝不苟,依靠的是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发扬和创新,依靠的是其摆脱了殖民控制、获得独立的机遇,依靠的是与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的跟随。这些足以证明我们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必要性、改革开放的正确性、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我们应该坚定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通过对青岛啤酒历史与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非常有利的驳斥了当下危害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通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这是经过历史和现实实践检验的不容否定和歪曲的历史事实,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华传统文化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物联网时代,更加彰显了它的优越性。我们应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美化西方侵略否定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否定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虚无主义论调应该休矣!

[参考文献]

[1]毛登科.试论青岛啤酒的历史与文化现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18.1

[2]刘庆. 青岛啤酒博物馆刍议[J].兰台世界,2011(8)上旬。

[3]毛加喜.站在青啤新百年的起点上——八问青啤总裁金志国[J].中华企业家,2003(1)

[4] 金志国,巩升起.升起一杯沧海 品读青岛啤酒博物馆[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

[5]金钟.文坛黑马刘晓波[N].解放月报,1988-12

[6]庞卓恒.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演进和现实指向[N].人民日报,2015-9-8

(作者单位:青岛工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500)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海尔集团四个自信
企业并购前后经营业绩对比分析
提升家电业财务管理水平手段探讨
——以海尔集团为例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海尔集团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