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建筑“参与式工作坊”的实践教学初探

2018-03-29郑科薇

职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实践教学

郑科薇

摘 要:香港的工作坊实践教学是活动教学的一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工作坊”实践教学强调多人合作、过程教学、相互沟通、方案策划、展示成果等。本文结合笔者学校专业特色以及学生情况,着力于研究“工作坊”实践教学在建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并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展开探索。在初次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注意要点。

关键词:参与式工作坊 实践教学 建筑构造

早前,笔者在香港职业训练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除了听取职业训练局各专家介绍香港的职业教育体系、理念之外,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跟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参与了香港职业训练局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有幸接触了香港工作坊教学的过程,感触颇深。香港教学上的工作坊是活动教学的一种形式,主要培养学生相互协作、沟通表达、自主探索等能力。不管是从成果展示还是学生反馈,都体现了工作坊教学的成效。培训结束后,笔者认真思索内地与香港职业教育的不同,结合建筑专业,致力于将工作坊教学用于建筑专业课教学中。笔者以建筑构造这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研究对象,在该课程中运用“参与式工作坊”实践教学,创设出符合中职特点的新型课堂形式。

一、“参与式工作坊”的概念

所谓“参与式工作坊”是指多人共同参与活动,且让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让这个方案如何推动,甚至可以采取实际行动,这样“聚会”与“一连串的过程”,就叫做参与式工作坊。换句话说,工作坊就是利用一个比较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将上述这些事情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系统的过程。通过工作坊的活动教学,学生可以在互动中自主学习知识要点,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若将“参与式工作坊”与专业相结合,则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进行专门设计“工作坊”任务书。由于“工作坊”强调的是多人合作、过程教学、相互沟通、方案策划、展示成果等,因此任务书的设计必须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任务指令要明确。

二、香港工作坊案例

在香港培訓讲座中,来自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梁宝珊女士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工作坊案例。这堂课的课题是“香港的传统文化”,她没有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也没有用图片、视频以及多方资料去介绍香港的吃、穿、住、行等方面。而是给学生分组,然后给每个小组一张寻宝地图,学生根据教师寻宝地图上的提示,去香港尖沙咀附近的大街小巷寻“宝”,并通过照片、视频、图文资料等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寻宝经历及成果。寻宝之后,任务还没有结束,每个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对寻宝的成果制作多媒体展示讲解。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了香港的传统文化,并在活动过程中提升了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等能力,更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内在潜力被开发,在后期教学任务的完成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参与式工作坊”在建筑构造课中的实践教学

再观《建筑构造》课的教学,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讲授的是民用建筑构造各组成部分的相关知识点。教师上课以教授为主、图片为辅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思维倦怠、视觉疲劳等症状,逐渐演变成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建筑构造这门课程是建筑专业学生必备知识之一,学生不了解这些构造,直接影响到其他建筑专业课知识点的落实。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并在体验中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笔者尝试将“参与式工作坊”运用到建筑构造课中,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掌握理论知识。根据建筑构造课程分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将这块知识点以“工作坊”的形式呈现。

(1)任务书。首先要明确“工作坊”任务,设计专属“任务书”。

“工作坊”任务书不同于普通课堂上的导学案、项目任务,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从明确任务,到教学组织形式以及任务分解介绍,都需要详细的罗列出来。本人以“楼地面构造”这块内容为例,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任务:楼地面构造。

(2)学生分组:每5~6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选定1人为小组长。

(3)任务简介:①教学任务:民用建筑的楼地层构造;②简介:楼地层是楼板层与地层的总称。楼板层是楼房中的水平分隔构建,它与墙体一起构成了建筑物中众多的可利用空间——房间。楼地面是建筑物中与人接触最多的地方,是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场所。因此楼地面应具有众多的要求。在这个任务中,请尝试用你的眼睛、你的专业知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及你的发现找找学校中楼地面的“故事”。

第一部分:网络查询了解楼地面工程(课外)。

查询内容:楼地面工程的概念、组成及类型。

展示要求:在后期的展示中至少要出现这一部分内容(至少8张图片)。

第二部分:实地校园考察楼地面工程(2课时或课余时间)。

考察内容:我校各建筑物中都采用了什么形式的楼地面和顶棚。并利用卷尺量取相关尺寸,记录。不同的楼地面和顶棚在构造上有什么要求?

展示要求:将所观察到的构件进行拍照、数据记录、整理归类,在后期的展示要具体介绍这些内容。

第三部分:数据整理、分析、总结及展示(4课时或课余时间)。

汇报内容:包括前期的网络查询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内容。

汇报要求:

①必须要有标题页;

②15~20分钟展示,必须要有PPT辅助展示;

③内容、资料等自行处理,条理清晰;

④组内成员可合理分工,可1人或多人进行汇报,前期工作必须全员参与。

其次要分解“工作坊”任务,设计“任务引导卡”。

如果说“任务书”是总领,那么“任务引导卡”就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者。尽管职高学生对参与活动的热情度很高,但是缺乏对任务分解以及整体调配的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要分解任务,设计“引导卡”。“引导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落实完成每个环节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任务引导卡”可以多样化,比如游戏卡片式,学案导学式等。尽可能明确每个环节学生需要做哪些事情,怎么做。笔者针对上面的“任务书”,设计了第二部分的“任务引导卡”,采用游戏卡片的方式设计。

(2)任务书。第二部分:实地校园考察楼地面工程“任务引导卡”。

各位同学们,这次的任务很艰巨,大家要带上你的卷尺、笔、手机,发挥你们团队的力量,用你们独特的视角来完成这次任务。废话不多说了,赶快接招吧!

请根据我的提示,来猜出我介绍的是哪一栋建筑物,请在中括号内填入该大楼的名称。为了完成每栋建筑物的附属任务,请快速地赶往该建筑物进行实地考察。准备行动吧!最后,提醒大家,请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图片资料、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视频,以便证明你们来过!

【 】我校的校训是“崇德精技,乐业致远”,一进校门就能见到这8个大字,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在校期间要崇尚品德,技艺精湛。若你已经猜出这是什么楼了,那就请继续接招吧!

第一,该楼大厅采用的是哪一种楼地面?大厅的净面积是多少?该地面有哪些构造要求?

第二,请在该大楼里任意找一间办公室,同样告诉大家,楼地面采用什么材质,净面积为多少,有哪些构造要求?

【 】你们校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会留下你们的读书声、笑声、打闹声。都说高中难忘,我想这里就是你们高中生活的起点。

请找到你最熟悉的房间,进行研究调查,这里的楼地面采用的是什么材料,有哪些构造要求,施工是如何进行的?(如果有视频者,离视频更近一步)

这个房间的顶棚是如何设计的?又有哪些构造要求?

……

以上是笔者针对第二部分设计的“任务引导卡”,学生通过提示确定建筑物,然后根据后面的提问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多样的信息采集手段,获取知识,整理资料。设计这样的“任务引导卡”,避免了学生拿到任务之后,在整个校园漫无目的地实施任务,以提高成效。

最后是梳理“工作坊”成果,設计任务“汇报会”。

成果的展示要有仪式感,教师要组织落实好汇报会的一切事项。而不是简单地全权交给学生。“汇报会”是学生辛勤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学生知识点巩固的最好平台。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汇报会也是学生对自我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

以上就是《楼地层构造》这一章节的“工作坊”实践教学,任务简介是发放给学生最关键的资料,必须要有详细的任务要求以及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任务的完成需要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若分工不合理,则要占用课外时间,这需要小组成员之间自己协调。

“工作坊”强调的多人参与、互相沟通等方面在这份任务简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每个小组思考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因此呈现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在探索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完成任务,还收获了知识;在分享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分工合作,还收获了友谊;在展示的过程中,全班同学不仅展现自我,还分享了成效。

四、“工作坊”实践教学中对教师活动的几点思考

从整个“参与式工作坊”的设计来看,似乎都是学生活动,教师在这里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其实不然,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一次好的活动课,必然少不了教师的“润滑剂”作用。

1.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

香港的“工作坊”教学对象是中四以上的学生,即内地的大专生,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主见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而中职学生相对而言自主探究的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也比较薄弱,他们缺乏沟通协调的能力。而设计“工作坊”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这种能力,因此在最初的时候,教师必须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在任务简介下发之后,就成为了一名旁观者。“工作坊”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分工问题(不能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资料删选问题(网络查询过程中,资料太多,不知如何删选)、资料汇总问题(整理资料,不知如何制作PPT)还有展示汇报问题(谁都不愿意上去做汇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2.实地考察环节中教师要“跟踪”观察

在“工作坊”的实践教学中,实地考察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学生自我探究、合作学习最关键的部分。香港 “工作坊”实践教学的场所可以是整个香港,但是在内地,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我们不可能把实践教学场所放在任何地方。由于校园内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所以建筑专业“工作坊”实践教学的场所可以设定在校园内。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组内设定的方案来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在这个时间段内要随时随地地进行跟踪观察,争取每组都观察到。一方面可以观察学生实地考察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兼顾学生安全。在后面点评过程中可以指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下一次实践教学过程中改正。

3.汇报展示环节中教师要适时点评

在“工作坊”的实践教学中,最后环节的汇报展示是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前期工作的肯定,也是学生成果的检验。每组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可以设置提问环节,作为对学生知识点的检验。这个提问环节可以由其他组的学生来完成,一方面是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使相互有个共同进步的过程。当每组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要对此次学生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肯定,并对专业知识进行点评。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解释不清的时候,要进行指导、提问,及时解决问题。

香港的“工作坊”实践教学有其特点,这与香港的职业教育体系、香港的人文特点是分不开的。在借鉴这种实践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结合学校建筑专业学科特点以及学生情况,进行专门设计。随着浙江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就业班学生的教学问题也成了老大难问题,若将“工作坊”实践教学融入建筑其他学科中,将会为就业班的教学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左靖,董冰峰.工作坊[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实践教学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年之新味
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理实一体课程改革在《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