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8-03-29张昊峰刘玮曾倢

关键词:恢复期中医治疗脑梗死

张昊峰 刘玮 曾倢

【摘要】目的 观察培元通脑胶囊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療组50例采用培元通脑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P<0.05)。结论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关键词】培元通脑胶囊;脑梗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02

脑梗死在近年来的发生率极高,主要的发生类型有:脑栓塞、腔隙性梗死等,是一种由于脑部发生血液供应障碍而引发的脑组织缺氧、缺血等情况,该种情况的发生会直接导致脑组织坏死和软化。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而言,患者基本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的可失语、偏瘫、急性昏迷、甚至死亡。脑梗死的主要发生群体是中老年,因此,脑梗死属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症,据流行学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若患者能够及时进行相关医学治疗,则可以快速恢复病情,将发生后遗症的概率大大降低,并进一步控制病情发展,对提高改善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脑梗死(缺血性中风)患者,共计患者例数80例,2016年1月~2017年6月是此次研究的纳入时间段落,患者均经过中医内科门诊治疗,且经过医院头颅CT、MR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后2周或4周至半年的患者,病情已趋稳定,病体处于恢复期,排除脑出血及颅内占位病变。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与《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中相关的脑梗死(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相符合[1]。

将患者分组,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组内例数50例,男性例数比女性例数多16例;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6岁,(63.55±5.77)岁是组内患者平均年龄;

对照组——组内例数30例,男性例数比女性例数多2例;最小年龄53岁,最大年龄76岁,(63.65±5.35)岁是组内患者平均年龄;

上述患者均存在肢体偏瘫、口眼歪斜等主要临床症状;

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可组间治疗效果比较。

1.2 方法

治疗组用培元通脑胶囊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对照组给予传统“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水煎2次,每煎250 mL,早晚各口服一次。

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 判定标准

比较组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且评定标准按照《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痊愈——肢体偏瘫、口眼歪斜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经过《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评定发现百分率在80%之上;

有效——肢体偏瘫、口眼歪斜等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过《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评定发现百分率在60%~80%之间;

显效——肢体偏瘫、口眼歪斜等主要临床症状有好转,经过《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评定发现百分率在40%~60%之间;

无效——患者治疗后的评定标准不符合以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50例中,痊愈15例(30.0%),有效22例(44.0%)显效5例(10.0%)无效8(16.0%),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30例,痊愈6例(20.0%),有效10例(33.3%),显效6例(20.0%),无效8例(26.7%),总有效率73.3%;上述组间匹配资料对比,P值均小于0.05.

3 讨 论

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一般多见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由于血管壁发生病变所致,

在血液的内部成分中,大多改变主要集中体现于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动脉血栓,与此同时,会大大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或脂蛋白含量等,该种情况会进而增高血液黏度,从而致使内部血流速度大幅度降低,最终形成血栓。血流动力学异常,因为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该种情况极有可能影响脑灌注压,并致使其脑灌注压降低,以此扩张了脑小动脉,进而将血流速度大幅度降低,并导致血栓形成[2]。在机体血液循环的运作中,会存在一些异常的栓子物质,存在形式多样化,如:固体、液体等,该种物质会伴随血液一起进入到颈部动脉之中,并中断局部的脑血流,致使发生缺血、缺氧情况,进而导致脑组织坏死[3]。

培元通脑胶囊由制首乌、熟地、天冬、龟甲、鹿茸、苁蓉、肉桂、赤芍、全蝎、水蛭、地龙、山楂、茯苓、炙甘草组成。其中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入肝肾经,养血滋阴,祛风宁心,主治血虚眩晕,心悸不寐,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衰老、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熟地甘苦、性寒,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本草纲目》:“通血脉、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天冬味苦平,入手太阴、足少阴经,滋阴润燥,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龟鹿二仙滋阴填精,益气助阳,专治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腰膝酸软、头眩目晕,阴阳不足之证;苁蓉、肉桂治虚劳内伤,腰膝冷痛;赤芍、茯苓行瘀散结、宁心安神,有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全蝎、水蛭、地龙等虫类药通络散结、活血化瘀、清热镇惊、抗凝利水,含有较多的血栓溶解因子,如:水解蛋白酶,它们能够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并可以将动脉硬化斑、血栓情况进行有效溶解,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其动脉的弹性,专治中风、半身不遂病证;炙甘草则有类似肾上腺皮制裁激素样作用,阴阳平调、气血双补,对中风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络,虚烦失眠,均有良好治疗作用。诸药合用,标本并举,气血双补,共奏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同时对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和焦虑反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心情不好,心境悲观,睡眠障碍,多梦或早醒,食欲减退,兴趣和愉快感丧失,自责自罪,消极失落等症状,也有良好的治疗缓解作用。

有学者认为饮食营养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要想身体安,耐得三分饥和寒”,由此可见,保证患者的机体营养需求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据资料显示,若能有效限制患者的热能摄入量,则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同时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情况的风险性;研究还表示,机体内部的血压与饮食有相关性,一般而言,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当患者的饮食中,其钙摄入量缺乏,则会引发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因此,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补钙,以此有效预防发生脑血管疾病。除此之外,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有:吸烟、酗酒;且研究认为,缺乏体育锻炼的人,其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更高,由此可见,为了有效降低中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病,必要对其控制饮食、合理补钙、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和适当体育锻炼;本病治疗过程中,均应嘱患者低脂饮食,忌烟酒,劳逸结合,适量补钙。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 张 飚.益气活血通脑方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41.

[3] 上海中医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授业传薪集[M].上海:上海中医学大学出版社,2007:195.

[4] 王仲奇.新安医籍丛刊[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恢复期中医治疗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安全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