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探析瑞替普酶与尿激酶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

2018-03-29张军华王喆琨

关键词:溶栓治疗尿激酶心肌梗死

张军华 王喆琨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39例)与应用尿激酶治疗(对照组,36例)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及缺血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尿激素酶,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心肌梗死;瑞替普酶;尿激酶;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0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在对患者采取临床抢救措施时采取再灌注治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手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显著优势,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应用[1]。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基层医院没有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诊PCI手术,静脉溶栓药物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在不具备急症PCI条件的医院,仍是较好的选择。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是开展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本文就针对这两种药物的实际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展开了分组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所收治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来院接受治疗。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0.5±7.6)岁;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1.5h~4 h,平均(2.1±1.3)h。 观察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1.2±7.8)岁;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1.4~4 h,平均(2.2±1.2)h。两组患者的上述常规性统计资料比较均未发现有典型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前,均实施血压与心肌酶谱测量,并检查血小板计数与肝肾功能。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剂量150万U+100 mL生理盐水,由静脉通道在0.5 h内滴注至患者体内。观察组:给予患者瑞替普酶治疗,剂量10 U+10 mL注射用水,由静脉推注,0.5h后,采用再注入同等剂量瑞替普酶,注入方法于第一次注入相同。需注意要单用注射静脉,切忌与其它药物混合给药。在对两组患者均采取了溶栓治疗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由皮下注入,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硝酸脂类等药物。

1.3 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①溶栓再通评价标准:①输入溶栓剂后3 h胸痛症状消失;②治疗2 h后心电图升高显著的导联ST段减小幅度超过50%;③溶栓治疗2h发生再灌注心率失衡;④CK-MB最大值向前移动至15h左右。上述标准满足2项或以上即可确定为再通。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心衰、心源性休克、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镜下血尿、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其中观察组的临床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725,P<0.05),死亡率及缺血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1.234,P>0.05;x2=1.155,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39例患者中,出现心衰2例,出血3例(牙龈出血1例,皮肤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36例患者中,出现心衰4例,心源性休克1例,出血14例(牙龈出血4例,皮肤出血5例,镜下血尿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78%。对比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5,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出现突发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症状,并将由此导致心肌坏死。患者在临床发病后常常会出现有严重的且长期持续的胸骨后疼痛情况,仅通过暂时性的休息以及给予患者患者硝酸酯类药物治疗难以实现完全改善,患者常会同时存在有伴发性的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与进行性心电图改变情况,并还可能会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将会构成严重威胁。依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每年新增患者数达到了50万以上[2]。

目前普遍人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早期治疗效果确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再灌注治疗措施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可实现对患者心功能的有效增强,要确保所选取出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就必须要能够在考虑到患者实际病情状况的同时结合以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应用设备等条件来展开综合性的考量。確定出适宜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对于增强患者的预后质量意义重大[3]。溶栓治疗方法具备有简便、高效、经济、已操作的显著优势价值,尤其是在患者的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间隔较长之时,静脉溶栓仍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发病3 h之内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基本相当;而对于发病12小时内的患者已经不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条件的患者,则应采取溶栓治疗方法。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选取一种具有较高血管开通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药物[4]。瑞替普酶作为第三代溶栓药物,便具备有较高的开通率,同时半衰期较长,可达到单次给药效果,能够及时溶解血栓,降低出血率,与尿激酶相比应用组间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尿激素酶,可达到较高的临床再通率,且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彦明,程冠昌,洪 岩,等.溶栓后介入疗法和直接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 4690-4692.

[2] 黎雪玲,李醒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先用低分子肝素对溶栓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518-2519.

[3] 戴树人,李芝峰,廖荣宏,等.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ST 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1(21):2720-2721,2724.

[4] 李 健,李雪华,刘亚丽等.阿替普酶溶栓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845-1846,1847.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尿激酶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