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市博物馆馆藏残损青铜器的修复

2018-03-29王育梅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焊口分水岭青铜器

王育梅

(长治市博物馆,山西 长治 046011)

长治市博物馆所收藏青铜器大多是上世纪60-70年代分水岭出土的。这些青铜器原本保存于古墓葬或窑穴中,在地下埋藏了千余年或数千年之久。由于长期受地下水的侵蚀和堆积物的挤压,器物出土时多数已破损或变形,有的甚至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好似一堆废铜片。由于时代等诸多因素,对于出土的各类文物,仅按照当时的要求做了记录、绘图、照相、整理后,就将器物分别入藏。

馆藏的几百件青铜器中,有近两百件是残损器,其中90多件破损严重和残缺。1993年我馆成立文物修复室,才有针对性地对馆藏和新进出土的残破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起初,我们只是对破损较轻的青铜器进行了修复。后来,我馆拟订了一个与省考古研究所联合整理分水岭资料的意向,于是我们对90多件破损严重的青铜器逐一进行修复。通过几年的努力,使馆藏大部分沉睡了几十年的残损青铜器文物恢复了原貌,特别是原残缺严重、视为废铜片的部分器物,经过修复后大多数被国家和省鉴定为一、二级文物,使这些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充分利用。在此,对部分器物的修复情况做一介绍。

一、修复前的青铜器破损情况

(一)四兽耳衔环蟠螭鳞纹青铜鑑,分水岭M269:33,1972年出土[1]340,口沿断成三节,腹局部残破成大小不一的多块碎片,且残缺部分花纹已缺块,底与腹分离,只有三分之一的部位能和腹部拼接,4个兽耳衔环有3个脱落且缺失一环,其中三个兽耳的角有不同程度的残缺,残片最大的73*30厘米,最小的仅有3*5厘米,残片共13片。

(二)斜角夔纹兽棉三妞盖鼎[1]264,分水岭M25:37,1962年出土,联合脱落,口沿断裂且足以下的底部分离,中腹部破碎成小块且残缺部分纹饰,一足与下腹分离且足蹄残缺,盖破成多块且残缺,残片共计14块。

(三)兽面三蹄足兽首扉棱立耳铜鼎,分水岭M26:1,1962年出土,口沿断成四节且缺失一耳,三足与腹分离且一足断成两节,底破碎成三块,下腹部残缺、沿下纹饰残缺18*12厘米,残片共计14块。

蟠虺纹带链铜炉,分水岭M26:12,1962年出土,整器破碎成13块,缺失一足,炉链有两处断裂。

(四)蟠虺纹折壁直缘双兽耳铜簋簠,分水岭M269:29,1972年出土,底盖都已扭曲变形,有两折壁破碎与器身分离,四兽耳脱落。

(五)蟠螭纹铜钟,分水岭M25:5,1962年出土,整器破碎成四块且变形。

二、青铜器修复

(一)清洗

清洗青铜器是洗去青铜器外表的附着物,一般用蒸馏水或酸液洗去器物表面的泥土、矿物,石灰质沉积物等。清洗试剂采用对器物损害最小的试剂。一般使用5%—10%柠檬酸溶液浸泡除去土锈[2]95。

(二)铜器的整形

我们在修复工作实践中摸索了一套加温整形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对出土的受损变形较大的古代青铜器尤为有效,变形青铜器在矫形过程中会产生加工应力和加工硬化。通过加温可减少一定的应力,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可塑性,可以避免运用传统工艺所造成的破裂现象,最大限度地保持器物的完整性。分水岭M269:29簋和分水岭M25:5甬钟就是采用加温整形矫正后修复的。

由于我们条件有限,没有烘烤箱,就用电炉对其进行加温。先做一烘烤架,高度距炉面15厘米,把整形件放在炉架上烘烤加温,温度以眼睛观察器物表面的颜色开始变化时,再将烘烤架抬高5-8厘米,继续加温半小时左右,然后根据不同器物的变形情况和部位,用事先与之配套的木质模具,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进行娇正,如顶压、挤压、支撑、抱打、绞压等。青铜簋就是用绞压法矫正的,即上下用合适的木板夹住器物,两木板两端之间用铁丝捆扎,然后缓慢绞紧,直至器物回到极限,使其在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之后松压继续加温,再用同样的方法矫形,矫形过程需经常调整绞压部位,如此反复几次的加温绞压,直至规整为止。最后一两次绞压矫形要使变形部位向相反方向压过一点、即过头一点。待其松压后便会自动弹回正常位置。青铜甬钟是采用加温后,用千斤顶顶压矫正的。

三、青铜器的焊接

所修物件,首先进行拼对,画上记号,如有变形的残块先整形矫正,然后根据器物和残块氧化的程度,制定不同的焊接方案,一般器物本身都有胎厚薄不均的现象,加之埋藏在周围的堆积物有别,同是一件器物,不同的部位和残片,氧化的程度都不一样,有的地方铜质如新,有的只剩一点铜芯,有的则完全氧化脱胎,因此,在同一件器物上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焊接和粘接。焊接采用传统的铅锡焊接法焊接,一般是将小的残片拼焊成大片,然后在焊接合拢,焊接时着重掌握整个器形的弧度和平整。稍有错位的地方就用改刀、钢锉当做压杆,插入焊口内矫正进行点焊固定,然后再补焊。铜质差的地方改用电焊固定,而后再用502胶或AB胶粘牢,对于完全氧化脱胎的则采用502胶粘接。

对于体形较大、胎壁较厚的器物焊接时,务必要增加辅助焊接,因为器物大,吸热及导热快,烙铁靠近焊口时,烙铁上的热量很快就被焊口周围吸收导散了,所焊地方的热量于焊锡达不到融合点,所以焊过的地方是虚焊。因此,焊接大型器物时用的是小型喷灯或AC-3型自动熔焊机,对着焊口与烙铁同步焊接,焊口既牢靠又光又平。如四兽耳衔环蟠螭鳞纹青铜鑑、四扉棱鼎、蟠虺纹带链铜炉、甬钟等是用铅锡焊接的,斜角夔纹兽棉三妞盖鼎是焊接、粘接并用的。总之,根据器物的胎质好坏,采用不同的焊接技术,使他们复原。

四、青铜器的补配

一般青铜器通过整形、焊接、粘接等多种技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多数的器物还有残缺的部位需要补配。补配的方法有三种:

(一)残缺部位为素面无纹的,直接用与胎壁相当的红铜板退火后,按其尺寸的大小剪下来,照其补处的弧度捶打成形。

(二)残缺处为纹饰的,残缺部位小,胎质好,直接在器物上作出与残缺部位纹饰相同的石膏范,然后用膏泥(雕塑用泥)擀成与胎壁相同厚度的泥片,贴在石膏范上再制另一范,待凝固后打开取出,修出浇口和汽口后合拢捆紧进行烘烤,烘烤架是由高到低,也就是说烘烤时的温度是由低到高。开始烤架与炉距离30厘米烘烤一段时间,慢慢降至15厘米烘烤,这种由低温到高温的烘烤,既能把水彻底烘干,又不至于使石膏范破裂。石膏范烘干后,将熔化了的铅锡料浇注到石膏范内,待冷却后,加以修整,补配到器物的残缺部位;残缺部位大,胎质好,用以上所述的方法翻制出石膏范,不需烘烤,直接压住石蜡,将蜡型取出,把纹饰修整清晰,再合配到残缺部位,检查蜡型上的纹饰、胎壁是否与器物吻合,何时取下,用现代工艺浇铸成青铜质的补快,补配到器物的残缺部位。兽面三蹄足兽首扉棱立耳铜鼎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三)对于胎质完全氧化脱胎且纹饰残缺的,可直接用膏泥在器物相同处拓印出纹饰和形状的泥范,用502胶把已配制好的填料在泥范上逐步制作成与残缺处胎壁相当的胶质补片,补配到器物的残缺部位。补块大的可分块拼接,如怕强度不够,可用0.3毫米的红铜片退火后在残缺部位补上一层,然后钻一些4毫米大小的孔,便于与胶质补块粘牢。四兽耳衔环蟠螭鳞纹青铜鑑、斜角夔纹兽棉三妞盖鼎的残缺部分,都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将它们一一复原的。

五、青铜器的着色

通过前面以上几道工序,虽然造型完整了,但颜色尚不一致,所以要着色。着色前,先将修复完整了的器物放入自来水中浸泡(焊接时焊口上涂上盐酸)5-12小时,使焊缝周围的盐酸完全分解干净,用牙刷洗去焊缝上的氧化层、再修整锉平焊缝和补块上不合适的地方,然后将焊缝和补块咬旧(醋酸类)再洗净。着色时,首先看准每件需着色器物原来表面上最底层的颜色,调配好后,先将焊缝和补配的部位抹平与器物一致,待干后用水砂纸打磨光滑平整,纹饰补块部分刷上一遍相同的底色,然后再根据每件器物的各层颜色一层一层的往上刷,最后做到与部位周围的颜色接近或一致为止。

从1993年至今,二十几年间我们克服经费和技术上的各种难关,不断修缮我们馆藏的青铜器,恢复其原貌,并不断陈列展出各种修复好的器物,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些青铜瑰宝,更多更直观地了解我们长治的历史。

猜你喜欢

焊口分水岭青铜器
压力容器不等厚管壁焊接工艺技术
选 择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浅谈长输原油管道焊口防腐施工的质量控制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低再出口管爆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做好焊口检测过程控制,确保管道焊接质量
江淮分水岭地理内涵辨析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