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18-03-28杨鹏飞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摘 要】紧握“互联网+”时代契机,结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以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例,从建立体系和架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展开探讨,提出“互联网+”时代下的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创造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创新创业群体中的天然优势持有者,大学生却在创新创业路上举步维艰,这与高校在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中尚处于摸索阶段有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双创人才培养问题的契机。因此,我们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来探索建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天然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从业人员带来了广阔的创业空间,因此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需求,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侧重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技术融合,并利用互联网环境进行实践推广。[1]在“互联网+”时代烙印下,计算机类学生凭借专业优势,更容易参与到创新创业的行动中。因此,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受到重视。

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对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各50名学生做了相关走访调查,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行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座谈、问卷调查等调研活动,结果发现学生在这三個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一)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1.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这件事的认可度很高,95%的学生“知道且支持”,由于学院地处IT名城杭州,该地域特有的创新创业氛围也影响到了大学生,且拥有许多IT从业人员成功转型创业的典范,因此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可度较高。但问到是否会参与到与专业相关创新创业活动中时,80%的学生“不愿意”。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当前处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初始阶段,同学们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专业及学分上,对创新创业的目标不清晰;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师对于创新创业也没有理解透彻,未在课程教育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还停留在之前的专业知识教育层级。

2.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素养

所谓创新创业素养,有学者认为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知识,教授学生基础企业创建知识,增强对市场和企业运作的了解;二是能力,培养领导力、增强把握机会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三是思维,培养问题导向思维、训练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2]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上比较扎实,但由于专业局限,或者自身缺乏足够热情和意愿,对于商业模式、创业计划书、企业财务和市场前沿等相关知识都较为生疏,这也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

3.学生缺乏目标和动力

现阶段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从众性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单一,极大限制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基于单一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缺乏创新评价标准,这也成为实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瓶颈,阻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向前推进。由于学生缺乏目标和和动力,导致其在创新创业行动上也少有实际进展。

(二)教育培养的滞后问题

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善

虽然各高校陆续制订了创新创业的扶持措施和激励政策,但是仍未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甚至在很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比如说借助于“MOOC”,但在课程体系中仍是传统课程为主,课程设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注重交叉学科的应用教学,导致学生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较少,缺乏支撑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无法主动发现创新创业新模式。

2.落后的实践教学体系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

现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大部分是对已知领域的知识进行验证和实验,即使开设独立实验,也是对传统知识的综合实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于新兴领域实际问题的独立实践能力,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创业的能力。此外,实践教学体系由于相对稳定,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吸收还不彻底,流于形式。

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一)构建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架构

调整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及第二课堂上均要有所体现。比如,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同时,设置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此方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已做了有益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制订了连续式、递进式的六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时间跨度从大一到毕业后两年,总共分为四个阶段。大一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内容为:1,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推行过程性评价,制定不同专业的能力达标标准;3,每年实施技能考核,要求人人达标;大二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内容为:1,企业提供仿真案例库;2,研究机构提供科研课题训练;3,引入导师制组织参与各类竞赛;4,仿真项目的开发训练;大三为第三阶段,此阶段内容为:1,通过项目制申请进入产学基地和众创空间;2,真实项目开发、强化创业管理培训;3,真实科研项目研究、实现产品应用;4,参加各项创新应用大赛、尝试初创公司;大四至毕业两年,此阶段内容为:1,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和运维锻炼;2,入驻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3,引入创业孵化基金;4,毕业两年内享受学院相关创业支持政策。

(二)健全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环境氛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多元性、开放化、互动式要求构建高等教育新平台和创新教育新体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良好氛围,尽快形成高等院校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引导,全方位服务的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高效运行机制,以保证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旺盛需求。[3]国服学院投入重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其中包含用于中心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创业项目孵化。同时,还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吸纳企业一起来扶持学生创业。目前,两创基地和众创空间共占地1800方,整个中心有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展示、创业服务等功能分区,并为创业项目配置了办公桌椅、网络通讯等基础办公设备,充分满足学生创业团队的需求。此外,学院制定创业基金资助办法、中心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及考核办法、项目申报评审办法、项目入驻流程表、项目入驻协议书、中心日常安全管理规定、中心入驻项目考核制度、中心物业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大学生创业政策文件汇编,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出台相关制度,促进制度合理化和科学化建设。

(三)第二课堂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在第二课堂方面,学院力推“IT讲坛”,要求各位专业课教师就自身研究方向与市场前沿相结合,每人每学期给学生做一场讲座,既讲专业知识,也讲市场风向,给同学们很好地进行创新创业启蒙。同时,学院还以“双创工场”、“双创论坛”等活动模式,邀请校友创业者、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企业与学生进行互动讲座,把他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分享给有创新创业想法和热情的学生,提升学生的信心。此外,学院邀请地方工商、税务、银行工作人员传授学生企业登记、税务申报、银行借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申办企业的流程。

(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检验。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搭建多层次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内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增加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机会。通过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多设立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以项目申报为依托,与专业课程学习形成互补,并通过三好学生及专业奖学金评定等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双创意识的培养,建立一套“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对实现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杨鹏飞(1985-),男,湖南娄底人,思政辅导员,讲师,现就职于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小军,刘芳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新形态[J].智富时代,2016(2).

[2]樊丽明.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上海財经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

[3]谢志远,刘元禄.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1).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