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课程与图书资源整合策略

2018-03-28张红梅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外阅读师生

张红梅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并且对阅读有很明确的要求,我们暂且不说课标中对语文知识掌握的要求、对学习语文方法的要求,仅完成如此大的阅读量就是一件耗时的事情,而这些任务的完成绝不是依靠语文教师所能达到的。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厚积了他们的词汇,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一定的认知能力, 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它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忽视的一个重头戏。

扎实有效的落实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理念,保证课外阅读的量和质,语文教师的力量是单薄的,语文阅读课程与图书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一、语文课程与课外阅读“形”的分离

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材教学剥离是一个形式上的分离,目的是远离应试的机械做题,减轻语文教师的多重任务,让学生轻轻松松阅读,更好的完成课外阅读的数量,提升课外阅读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的整合

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俱进,随着上级部门的重视,学校现代化硬件设备齐全,充分利用就需要整合课程,整合资源,设置课外阅读指导课,电子阅读课,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当中,增强培养学生阅读的责任感。把这些课程分散到不同年级段,重点完成课外阅读硬性指标。

改变课堂营造读书氛围。在学校大力投入教育装备力量的今天,各个学校图书馆都会成为学校最靓丽的一处风景,成为信息资源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知识学习中心。在图书资料丰富,环境幽雅舒适,借阅迅速快捷,查阅方便准确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上课, 学生会很有阅读感觉,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知识的神往,静下心来读书,摒弃杂念,我中有书,书中有我,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多种形式完成指导任务。新课程标准中每个年级段推荐书目50本,教师应该在不同年级段的授课中或是按照作者归类、或是按照文体归类、或是按照时间归类,在课堂上完成读书方法的指导。教师把好“多好书,读整体的书”的关。

按照年级不同可有多种形式:1.新书推介式。参考课标要求推荐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在推荐过程中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指导,引发想象,为学生走进阅读材料进行铺垫。2.感悟交流式。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体会或者对所读作品的内容进行评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3.品味赏析式。以教师活动为主,通过语言,借助录音、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某些片段、章节或语言的表达等,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陶冶和熏陶,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4.成果展示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成果,教师从中检测学生一阶段来的课外阅读情况。

(二)阅读途径的整合

阅读数量的保证: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一定囊括课标中的所有书目,如何保证数量的完成,秉承“学校就是图书馆”的理念,可以通过电子阅读课中上网阅读;可以在班内开设图书角,利用综合实践获得的收益班级集体购置图书,学生轮流借阅;可以学生分小组自行购买不同的书,进行组间交换。

阅读时间的保证:有限的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学习到的是阅读的方法,广泛的阅读还需要时间的保证,可以充分利用小块时间,增设读书环节:与清晨共舞——晨间诵读,每天上午预备铃响后十分钟作为师生诵读经典时间。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经典三者交织在一起,做到“日诵一文”。与自然共融——课间赛读,每天大课间体育锻炼当中安排一个小憩环节,每班学生席地端坐草坪,摇头晃脑比赛背诵每周安排的古诗,在班与班的比赛中一起陶醉在诗意与自然当中,完成“周背一诗”。与阳光共浴——午后赏读,午间安排 “师生共读”工程,利用一刻钟时间开展师生共读,为师生营造了教学相长的氛围,师生通过读书,获得精神意义上的洗礼,完善个体精神生活,提升人文素养的内涵。与家人共亲——晚间赏读,配合午间读书,晚间睡前安排20分钟时间与父母共读,开展亲子阅读,既可以增进感情,又可以以此为话题进行思想交流,享受天伦之乐。两次赏读完成“月读一书”。

二、语文课程与课外阅读“神”的结合

語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从教授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主导,课外阅读是补充;就效果来看,课堂教学是热身,课外阅读却是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者殊途同归,在精神目标上是一致的。

(一)课堂教学结合课外阅读进行提效

语文课堂教学是纲,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的意思,指导学生抓文章的关键句、理解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目,纲举方能目张!目张是对纲举的肯定,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持和信息反馈。

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将经典名著、时文精品引进课堂,在学生深入理解、吃透教材基础上,引入课外经典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进行探究、拓展、类比学习,课内阅读有了厚实的补充,课外阅读得到了信息反馈。构建“泛教科书”体系,形成教师用教科书教,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的语文教学新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推进课外阅读树立自信

在语文课标中多处提到:乐于交流阅读感受,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判断等主观性要求。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在完成起来学生往往语言空洞贫乏,缺乏文本依据和生活依据。孔子说:“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阐释的就是学生可以通过博览群书更好地感悟生活、体味社会!?因为课外阅读,学生的认知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自己在课外阅读涉及过的作品或者是事件,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高涨,听得特别仔细;有言可发,信心满满,回答精彩,这都得益于课外阅读!如果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阅读课程与图书资源形成 “合力读书”工程,完成了读书的量,自然提升了读书的质,才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外阅读师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麻辣师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