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则变革背景下会计政策披露的激励与控制

2018-03-28副教授

财会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声誉财务报告会计准则

(副教授)

一、引言

2014年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改革更强调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并坚持原则导向,所体现出的新理念可以概括为:改进信息披露、防范风险;增强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一致;切实解决实务问题、便于实务操作;重视判断的应用和依据。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面,还体现在会计政策的披露方面——合理科学地披露会计政策的选择、判断、估计和依据,为报表使用者解读财务报表提供了一把钥匙。

会计政策披露激励是在成本与收益权衡的条件下,为企业有效披露报表内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原则、方法、依据提供内在动力和有利条件。而会计政策披露控制属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它以风险防范为导向,强调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针对会计政策披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会计政策披露的激励与控制相辅相成,有着共同的价值指向——保证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与真实性,实现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的财务报告目标。本文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大变革的背景下,通过激励机制与控制机制两个基本维度,较为系统地探讨会计政策披露的治理架构。

二、会计政策披露的必要性

1.保护投资者的需要。会计政策披露是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进行的解释和补充说明。在会计实务中,经常需要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对收入和费用予以确认,但对企业这些经济状况的判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通常需要做出判断、选择和估计。会计政策是会计信息产生的基础,会计政策的不透明会妨碍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数字的理解以及对企业未来前景预测的准确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会受到质疑。会计政策信息虽然只是企业公开信息的一部分,但其是对报表数字的解释和补充,因而成为理解财务报表最便捷的工具,这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适应当前会计改革的需要。不管是国际会计准则改革,还是我国的会计准则改革,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转变。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在快速变化,需要处理的交易和事项日趋复杂,影响会计要素的一些风险信息需要纳入会计信息系统,如何迎合资本市场的需要将与风险和报酬相关的信息以恰当的方式披露出来,考验着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等四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等四项具体准则进行了重大修订;2017年进一步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六项具体准则进行修订,并新增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具体准则。近年来,会计改革的大量内容涉及确认、计量和披露的职业判断,这一系列变革突出了会计计量观的变化,试图推动会计计量更接近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内在经济价值;同时,因为一些会计数字产生于复杂的会计过程,来自信息供给者的主观因素难以避免,所以这种变化也对企业更加详细地披露计量过程提出了要求。否则,市场既看不懂这些数字所反映的经济实质,也不会相信和使用这些数字。

3.维护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会计变革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李英,2014)。相比过去,会计变革使得企业会计决策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为了限制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行为,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建立财务报告管制、激励和控制的治理架构是必要的,而会计政策披露治理则是财务报告治理的重要内容。

4.会计人员履行法律责任和践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需要。《会计法》加大了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会计人员如果想减少自身的法律责任,就应该及时、准确、明晰地披露会计政策。会计政策信息是一类重要的会计信息,和表内数字在重要性程度上具有同等地位,在真实和公允基础上披露会计政策体现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精神和实质。

三、准则变革背景下会计政策披露的新变化

“会计可能和需要的变革主要包括会计计量的拓展、会计治理功能的发挥以及有关领域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李英,2014)。2014年的会计准则变革不仅引起财务报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所有者权益状况变动表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内容,而且在会计原则、项目分类、计量属性、合并基础、金融资产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扩展应用、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合并报表的控制概念及投资性主体的认定、合营安排的界定以及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的区分、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披露等,这些新变化使得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需要就一些会计政策的选择、判断和估计给予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在此情境下,为避免增加企业成本或出现信息冗余,对会计政策进行披露需要依照重要性原则,即重要的项目单独披露,不重要的项目合并披露或不披露,在披露的详略程度上应有所取舍。那么,哪些会计政策才是重要的?除了考虑项目性质和金额,笔者认为在资本市场大背景下应以价值为导向来判断会计政策是否重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未来报酬与风险预期能够产生显著影响的会计政策是重要的;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价值创造有显著影响的会计政策是重要的。重要会计政策披露的价值功能可以归结为:发现价值或创造价值(董红星,2015)。

四、会计政策披露的激励机制

1.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利用行为去沟通关于自己和他人间的一些信息,旨在建立、维持或精练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Baumeister,1982)。在企业,它是管理层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信息管理行为,而提高年报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是印象管理的一种方式。有很多研究表明,企业业绩好坏与报表的可读性指标相关。绩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读性要高于绩差企业。如果信息使用者不能理解会计信息,即使这些信息与决策相关,也可能并没有多大的价值(田春晓、安莉莉,2011)。会计政策披露有利于提高年报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对投资者预测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尤为重要。

会计政策信息披露是以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为主、自愿性披露的信息为辅,自愿性披露信息能为管理层的印象管理提供机会。法律法规对自愿性披露的格式和内容的规定都较少,在自愿性披露中,如果会计政策披露详实会给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留下好的印象,增强他们对公司管理层的信任。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收益就越高,重要会计政策披露的很多内容旨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判断和估计进行说明与解释,让报表使用者了解数字产生的过程,降低其投资风险,进而降低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并为公司管理层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八点,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公司管理层的印象管理行为主要影响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与可理解性。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通过披露的会计政策信息,投资者更容易把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与资产价值。管理层实行印象管理的成本较低,但获得的收益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管理层加大会计政策的披露力度以达到印象管理的目的。

2.声誉机制。声誉在人的行为决策过程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良好的声誉有利于企业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高的报酬。对于某些企业家而言,声誉机制甚至比报酬机制的激励作用还要大。企业家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声誉赢得企业所有者对于其经营管理决策能力的信任以及企业员工对于其领导能力的信任,才能成功地扮演职业企业家的角色(李峰峰、周意,2004)。汪玉聪(2014)提倡建立长期博弈下的声誉机制和构建恰当机制设计来解决虚假披露和剥夺型公司控制股东侵占的问题。

声誉机制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如果没有及时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发现并举报了该公司,那么该公司不仅会被罚款,而且企业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企业监管成本变大、净收益变小。财务造假现象不仅会给经营者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也会损害股东价值。有证据显示,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会导致股东价值明显下降,其中声誉价值损失占股东价值损失的比例达到52.92%,说明声誉机制能够在我国股票市场发挥作用(醋卫华、夏云峰,2012)。高质量的会计政策披露也可借助声誉机制为股东创造价值。经营者愿意通过主动的会计信息披露使投资者相信他们将会努力工作。看到经营者的努力之后,投资者将会信任经营者,从而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企业的股票。信息的取得和交流是声誉机制自我实施的前提。信息不对称会阻碍声誉机制发挥作用,但是会计政策的主动披露会减少信息不对称,并降低信息的取得成本,加大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家的信赖程度,进而更加信任、理解和支持企业家的决策。所以,声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管理层进行会计政策披露。声誉机制与印象管理有相通之处,通过印象管理企业给利益相关者留下了好印象,从而推动企业及管理层形成好声誉。

3.报酬激励。管理层可能会为了短期业绩进行盈余管理与财务造假,选择、变更会计政策以虚增会计利润。但如一些长期激励机制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由于建立在股权公允价值的基础上,其收益依赖于企业的价值增长和长期健康发展,而且收益量也是短期业绩奖金无法与之相比的,这就会激励管理层披露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会计政策的披露有利于投资者理解股权账面价值的内涵,降低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内在价值的增长,获得声誉和长期报酬。因此,在薪酬管理方面应建立长期激励机制,让管理层的目标利益和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趋向一致,以此减少管理层追逐短期收益的机会主义倾向,推动管理层将会计政策披露作为与投资者交流与关系管理的重要方式,作为价值管理的有力手段,为提高会计政策披露质量提供内生动力。

4.市值管理。市值管理与印象管理、声誉机制乃至管理层长期回报机制密切相关,但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细分看,市值管理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定性,因而可以与其他管理职能相区分。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的基石是价值创造,市值管理的关键点是价值经营,旨在实现价值最大化和风险最低化。其表现形式有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股权质押、回购等(魏建国、陈骏,2013)。笔者认为,会计政策披露可以在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两个方面助力市值管理,正因如此,市值管理反过来成为会计政策披露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

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中,价值创造绩效和价值实现绩效之间的偏差日渐增大,价值创造得分体现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价值实现得分体现公司内在价值在资本市场中的溢价能力,价值关联度得分反映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值的偏离程度。当价值实现大于盈利能力时,高风险投资就会出现;当价值实现小于盈利能力时,说明企业价值未被市场充分认识,存在投资的“价值洼地”。

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值的差异拉大的原因之一是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有的公司为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而隐瞒自身实际情况,试图让公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市场;但资源并不是无限的,真正需要的企业却因为资源不足错失增强企业实力的机会。投资者对公司的错误选择,影响了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值的统一,阻挡了企业价值实现的脚步。而提高会计政策信息质量,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报酬和风险评估有较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显著的财务价值动因。会计政策信息披露的作用就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五、会计政策披露的内部控制

需要警惕的是,在制度基础不健全的情况下,原本是会计政策披露的激励因素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出于印象管理和自身声誉的考虑,利用会计政策披露歪曲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误导投资者,或出于自身报酬和公司市价的考量进行操控性会计政策披露。因此,在强化激励机制的同时,对会计政策披露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已经得到许多实证文献的支持(肖华、张国清,2013;刘启亮等,2013),说明内控框架中的财务报告控制流程产生了实际效果。

会计准则变革愈强调原则导向,内部控制就愈重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一般而言,财务报告内控流程包括财务报告编制方案与编制流程、重大会计事项会计处理报批流程、财务报告编制流程和财务报告对外提供流程,每个子流程需要有相匹配的制度条例和流程图。会计政策披露的内部控制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应嵌入下述四个子流程当中。

1.财务报告编制方案编制流程。在该流程中,应制定《财务报告编制管理规范》,由财务部经理拟定财务报告编制办法,由审计委员会、董事会负责审议财务部提交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审议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范围的方法及发生变更的情况。同时,应提交会计调整、披露政策的说明并经过审核。规范编制流程,为会计政策选择和披露实施有效控制提供基础制度条件。

2.重大会计事项会计处理报批流程。在该流程中,重大损失处理、账销案存处理、重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核销等事项,应经过“财务部经理提出重大事项会计处理申请——总会计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计委员会审议——董事会审议——根据意见修改——总会计师审批——重大事项会计处理——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总会计师审核——审计委员会审议——董事会审议——在会计报表中披露”这些关键环节,保证重大事项会计政策的合法合规性。规范重大会计事项会计处理报批流程为重要会计政策披露提供了程序保证和前置条件,没有恰当合规的会计政策,就谈不上高质量的会计政策披露。

3.财务报告编制流程。在该流程中,应经“资产清查——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披露需要说明的事项”这些关键环节,该流程与会计政策披露内部控制直接相关。在此流程中,应针对重要的会计政策和披露内容逐一审核,保证会计政策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明晰性。

4.财务报告对外提供流程。在该流程中,应经“由财会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合规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董事会和监事会审批——对外提供”这些关键环节,逐级把关,确保提供给各方面的财务报告在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上完全一致,确保会计政策和会计政策披露的信息内容一致,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并确保保密程序的有效性。

在会计准则变革背景下,更要加强对会计政策披露的治理。由于激励、内控及来自政府层面的管制共同支撑起会计政策披露的治理架构,只有三个基本维度缺一不可、交互作用,才能达到综合治理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李英.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会计变革[J].会计研究,2014(6).

董红星.重要会计政策信息的价值功能分析[J].财会月刊,2015(19).

田春晓,安莉莉.公司财务报告印象管理行为研究述评[J].财会月刊,2011(32).

汪玉聪.财务信息披露及其声誉机制分析——基于中小企业PE/VC融资背景[J].财会通讯,2014(9).

肖华,张国清.内部控制质量、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J].会计研究,2013(5).

猜你喜欢

声誉财务报告会计准则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Top 5 World
关于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声誉树立品牌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