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及其策略有效性研究*

2018-03-28李良彦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二语愿景学习动机

李良彦

随着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逐步向功能性转化,学科课时减少,学分适量压缩已成为趋势性发展方向。与此伴生而来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有所减退,进而对学习成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参与度没有达到预期,再加上英语课时减少、学分压缩等其他因素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面临学习动机减弱或缺失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分析研究相应的动机策略,确保英语学习的延续性,并力争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学习动机和动机策略理论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及分类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自发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自我督促。其诱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热爱程度和主观能动性。一般认为,参考学习动机的分类,英语学习动机亦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通过自我内视而发现的需要和自发的、来自于精神的动力,来源于当学习者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时所体现出的兴趣和热衷,来源于对英语语言的魅力和美感所产生的共鸣。内在动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学习者一旦发现自己接触到英语最本质的部分并对其发自内心地产生了向往,随之而来的,就会极大地激发自身的求知欲,自觉地去了解、学习、掌握这种语言,同时也能保持长久的热情。外在动机主要来源于特定时期的外部诱因,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目的性,一般是为在某一时间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学习行为。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在托福、雅思考试上取得好成绩而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大量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等练习,进行突击学习。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者并无优劣之别。外在动机,从某种程度来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学习者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同时该目的具有时效性和唯一性,学习行为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比较而言,内在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是长期、稳定的,外在动机对学习行为影响更多体现在短期上并以取得结果为终结。

(二)二语学习动机策略理论

自20世纪末Dorn y ei构建了二语动机自我体系以来,二语学习动机的动态本质受到了研究者的深度关注和研究。Dorn y ei将二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自我和认同联系起来,根据学习者个体的主动性、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性和其情感心理的动态性将二语学习动机分为:理想二语自我(Ideal S econd L anguage S elf)、应该二语自我(O ught-to S econd L anguage S elf)和二语学习经历(S econd L anguage L earning E xp erience)。理想二语自我指学习者自身或重要人希望其拥有的二语水平;应该二语自我指学习者在所属的社会文化影响下,相信自己应该具有的水平,以弱化负面结果带来的影响;二语学习经历指与具体学习情境相联系的动机,如教师、同学和过去二语学习经历所带来的影响。动机自我体系为二语学习动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持,其在二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也得到初步验证。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

目前,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相较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更多地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英语已逐步成为与世界联系的标配语言,英语水平更早已成为留学深造、求职国际企业的敲门砖,各类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好坏,已成为能否进入理想学府继续深造、能否成功求职知名国际企业的关键因素。此外,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步占据主要地位。丰富的外在动机本应该有效地提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英语学习热情普遍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从学生个体上看,大学英语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自己所学专业关联不足,而英语水平高低又会在将来直接影响进一步深造或求职,这难免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学的用不上,用上的不学”的现象,给学生带来学习英语的压力,产生挫败感,进而因烦躁对英语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从学科大环境来看,随着学科设计逐步专业化、专业分工逐步精细化,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与本专业的课程相比,已经不是必备技能,因此也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鉴于此,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英语学习策略,寻找合适的英语学习动机,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采取长期性与短期性结合、全面性与个体性兼顾的教学策略。

三、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策略有效性研究

(一)有效构建并调整学习者理想二语自我,提升学习者内在动机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出更多表达愿景、目标和梦想的机会,进而寻找愿景、目标和梦想间的关联,体现于英语学习的期望,让理想二语自我浮出水面。然后,通过对愿景的强化,引导学生想象英语学习上达到理想目标后自己的状态和未来,强调英语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强化理想二语自我的形象。

教师及时针对学生的理想二语自我愿景建立合适的反馈系统,将形成性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上小组实践、课外作业等给予评价和指导,使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状态和阶段性学习成果,不断增加学生理想二语自我的可信度。引导学生开发行动计划,明确计划的实施与执行对于理想二语自我实现的重要意义,使愿景具备可行性。鼓励学生根据理想二语自我“自己的理想自我是什么?”“为了达到需要做到什么?”“怎么做到?”等一系列问题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并在行动计划的执行阶段实时给予适当外部监督,定期检查学生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行动计划作出适时调整,避免因行动计划无法付诸实施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应该二语自我,强化学习者外在动机

应该二语自我要更好地发挥其激励作用,与理想二语自我一样,同样需要相应刺激使之保持在活跃状态。作为大学生在学校中频繁接触的群体,英语授课教师在强化学生应该二语自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大学英语整体教学环境向着课时减少、学分压缩的方向发展,英语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能力,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差异尽可能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英语基础水平不高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监督和指导,既要看到他们同高水平学生的差异,又要看到他们自身的闪光点。以单独个体学生为中心的一对一沟通方式不仅是教师全面了解该学生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与关心,这种感受对于水平不太高的学生来讲更加重要,他们在受到激励后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学生个体提出适度的要求,利用教师期望正效应促进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增强。教师的要求对学生个体来说是一种外部刺激,过低或过高都会带来负效应,刺激过低发挥不出激励学生动机的作用,刺激过高则会给学生带来无法完成目标的焦虑。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体目前英语学习情况,提出既富有挑战性,又较为合理的动态英语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不断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有效营造积极的二语学习经历,激发学习者内、外在动机相结合

根据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二语学习经历是指与当下学习环境以及以往学习经验有关的情境动机,包括教师、课程设置、班级小组以及过往成功经验所带来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表述理想二语自我愿景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应的体验活动,令学生在课堂的亲身体验中感受理想二语自我实现带来的成就感。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占据学生理想二语自我愿景前两位的是国外学业深造和职场发展。教师可以在设计相应课堂活动中适时合理地嵌入这些关键词。

对于有国外学业深造愿景的学习者,教师可定期向他们推荐一些T ED上难度适中的英语学术讲座以及Coursera上国外大学授课的视频与网站,同时也可针对学生的个体爱好向他们推荐一些英语原版专业教材与书籍,同时鼓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对目的国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经济发展以及风土人情方面的调查,调查途径既可以通过网络,也鼓励与目的国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英语能力在国外学习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小组积累一定素材后,教师还可择时举行多种多样的交流展示活动,和学生分享在这一过程中的收获。

职场发展是学生理想二语自我愿景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应根据学生具体专业特点,不失时机地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英语能力在今后职场中的重要作用。如经济学科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针对具体案例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或者邀请外籍经济界人士与学生就宏观经济或微观经济,甚至是某些身边的经济学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以及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大多数学习者的二语理想自我愿景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多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综合考虑,合理运用以上动机策略,为学习者营建积极的二语学习经历。

总之,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当前学习者的动机特点,制订有效的动机策略,并对学习者做出适当的引导,及时结合学习者的反馈合理调整动机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二语愿景学习动机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