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引导 实现学生有效阅读

2018-03-28

成才 2018年10期
关键词:品味课文阅读教学

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 杜 洁

中年级老师教《蝉》,老师为让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迁移了另几篇写小动物的文章,让学生采用批注形式:默读、适当写感想。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自学超过20分钟,仍有学生没有抬起头——没有读完。老师急了,开始强行让学生们谈心得,谈感受。这样一来,动作慢的、没读完的学生思路就打乱了,不得不抬头——当然,有的同学根本就无法发言……法布尔的《蝉》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类的说明文,作者用有趣的文笔对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所做的科学而详尽的介绍,如果没有在师生共同的品、悟、读互动中得以实践,那么就无法吸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所以,阅读中没有形成经验的共享,观念的碰撞,也是必然的。

相信一线教师都曾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到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呢?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理清学生阅读的目的,确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讨论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来弄清楚什么是阅读,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常意义上来说,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对于正处于睁大眼睛认识世界的学生来说,阅读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孩子们通过阅读活动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学习知识、领悟道理……在一种理解、吸收、探究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成长。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阅读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一条阐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笔者认为,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可以理解为各种文本向读者说的话,或许是冷静叙述,或许是激情澎湃,或许是娓娓道来。而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则需以自己的理解去回应作者和作品。这样的一种对话,往往是无声胜有声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在文字中穿行。此时,老师既是一个同行者,也应该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

与以往语文课只重语文能力相比,新修订的语文课标特别强调了“语文素养”的概念。为什么强调语文素养?就是要求语文课程不仅重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借此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

二、注重阅读的有效引导,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

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爱看书,静不下心来,甚少有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及“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不管多美的文字,都难以真正打动他们。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缺少美好的阅读体验,就像对生活在南方的孩子讲冰雪世界如何美丽,再形象的描述也难以让他们获得真切体验一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开始。

不同的阅读水平,不同的人生体验,决定了学生阅读会有不同的感悟,或浅白、或深刻,但只要是来自于他们内心感应的体验,我们都应尊重。作为指导他们阅读的引路人——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推荐合适的精神食粮——书籍,从而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森林里漫步。

比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这些特点,所以推荐的书籍是绘本故事和短小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中年级学生年龄逐步增长,随着识字量增多,对知识的渴求更迫切,所以推荐科普短文、动物小说和校园生活小说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更清晰,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已的理解,更有个性,因此推荐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名篇来阅读。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成为推进学生阅读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形式。

记得在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这篇童话时,笔者让孩子们结合自已身边的事例谈谈自已的感受,结果,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的感受非常丰富。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讲各自不同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说感觉书里的爷爷和自已的爷爷一样很节约;有的学生说爷爷心灵手巧,使自已联想到奶奶;有的学生说感受到爷爷慈祥的爱;还有的说要像爷爷一样,在普通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通过这些交流,孩子们真切体会到长辈们无私的关爱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阅读交流活动,我们如何了解孩子们丰富的内心,孩子们的个性又怎能得到发展呢?现在的语文课标强调了“阅读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此,只有海量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品味。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与感悟,关注学生自身从文章中得到的的领语。

2.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感受语言的优美。”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语文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语言的深入品味,感受语言的优美和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呢?

首先,品味语言,要深入研读。

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主要途径是把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内化,在语言库存中输入大量新的语言图式。走马观花,肯定不行,只有读书百遍,才能其义自见。语文课程强调“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因此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才是最重要的。

《美丽的槐乡》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花盛开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美好生活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让学生交流朗读,并找出描写槐乡的景色美的句子,孩子们读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这时我就让孩子们结合插图,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理解“抱、挂满、玉雕的圆球、披散”等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旋窝都香气扑鼻,整个都浸在乡海中”,此句中“都”“整个”等词强调说明槐花开得又浓又艳。我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想象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风儿轻轻吹过,把弥漫在空气中的槐花香味吹得很远很远。学生在品味中自然会爱上这些优美的语言,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就能调动起来,就能做到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有感情地读,甚至会脱口而出,诵读出来。其实,从具体的语言中去体会、品味,就会把语言内化,品出意境,读出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品味语言,要反复阅读。

发挥教材的潜在价值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保证。学生要想对课文有透彻而真切的理解,就必须深入地研读课文。学习语言先要从诵读文本开始,对文中一字一语都要深入理解,唤起学生的想象,获得美感。反复推敲词句,品出语言所含的情味来。通过诵读欣赏声韵之美,然后想像享受形象之美,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感受语言的声色之妙。

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讲究,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学生经过反复诵读,老师再引导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

当然,品味语言还要注意课文的特点并授之以法。

不同的课文,选择品味语言的角度应该不同。每一篇课文品味语言的重点也不同。品味语言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等进行引导。比如有的抓重点、难点词句体会,有的抓意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有的可抓对话品味,有的可抓内容精彩之处,有的可抓典型语言。并引导学生有自己的发现,研究哪些语言值得品味,然后在讨论中与同学、老师交流,以求得新的启发。执教五年级上册课文《健忘的教授》时,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去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语言地方表现出教授的“健忘”。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课文的教授的健忘故事。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他会这么“健忘”?学生说因为他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然后我又问学生,作者写“健忘的教授”是为了写出他的什么特点?学生经过思考后,发现作者以“健忘的教授”为题,欲扬先抑地突出表现了他专注学术研究和工作的形象。看来,品味语言,在每一篇课文中都可以给学生一个启发,使之把习得的品味语言的方法灵活运用到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上。

3. 提升学生的自读能力,引导学生实现阅读的量变到质变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就是在倡导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科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只有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阅读才能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推荐学生有兴趣的文章成为重要的阅读引导:《安徒生童话》是孩子们睡前最爱读的故事;《小猪唏哩呼噜》是孩子们身边最憨实、最可爱的伙伴;许多孩子从《上下五千年》里看历史;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让他们的小脑瓜里,有了一个小小的科学梦……《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爱科学》等有趣味性、知识性读物更是为他们的认识事物打开的又一扇窗户。

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各种有益的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不是“做题”和“繁琐的语文分析”,而是阅读!归根结底,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的提高,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老师引导学生不断积累阅读素材的同时,还要加强方法的指导,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水平的质变。

猜你喜欢

品味课文阅读教学
品味年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背课文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