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策略探析

2018-03-28

成才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句型教学活动目标

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而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是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前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过于注重形式、学生被动学习等现象依然普遍。如何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结合人教版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册部分单元教学实例,从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活动目标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策略

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每个教学活动都要在确保其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前提下,分解并落实某一个教学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明确该活动是为哪一个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活动的目标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征,二者必须紧密相关。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教师可以用行为动词来描述,如用“了解、记忆、掌握”等来描述学生应该达成的目标使其具有可测量性;或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如《Go for it!》七年级下册(下同)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A1a-1c部分,在确定了“学生能用简单句型和词汇描述人物的外貌”的教学目标为后,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

(1)学生能运用 sb. has....句型, curly, straight,long, short词汇描述图片a, b, e中人物的头发特征;

(2)学生能运用sb. is....句型, tall, short, of medium height词汇描述图片c, d ,f, g ,h中人物的身高、体格特征;

(3)学生能运用(1)(2)中的句型、单词短语描述同桌、自己最喜欢老师的外貌。

以上三个活动目标分解并落实了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中所说的简单句型和词汇在活动目标中以sb. has .... sb. is.... curly,straight,long, short, of medium height等具体形式出现;教学目标中的人物的外貌,活动目标中具体指头发、身高、体格。活动目标一目了然,操作性强。

二、活动内容与学生特征的关联性策略

活动内容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时所选择的需要学生感知,理解和应用的材料,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针对所教学生的特征进行内容选择和开发,使其更符合他们的特征和生活。

(1)活动内容与学生年龄相符合策略。如初中生喜爱直观现象,善于直觉思维,教师可尽量设计语言、图画、声音、视频等感性刺激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2)活动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策略。学生的认知水平会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在阅读课时,对初一的学生可设计模仿朗读培养语感,信息查找等教学活动,对初三学生则更多设计对词汇、段落、篇章的理解及鉴赏等较难些的教学活动。

(3)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策略。学生生活环境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教学活动尽量避免选择与学生生活毫不相关的内容。如城市的学生很少或没有去过农村,对于农村的生活他们鲜有较深的体会,所以谈论或描写农民生活是很难触发真正的学习行为。

如Unit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Section B2a-2c部分,阅读课前,笔者设计了一项复习方位介词和为他人指路的竞赛活动,内容如下:

看图完成句子,完成后请迅速举手,又快又准的前一至三名同学加三分,前四至十名同学加两分,十一至十五名的同学加一分。学生需完成句子如下:

(1) Our d___________ is a___________ f__________ our teaching building.

(2)Our English teacher’s o___________ is i_____f_________ o_________ our classroom.

(3)GO a____________ Zi zhi Street, and you can find a HKB(汉口银行)o___________ your right.

(4)Walk d_________ Friendship Road, T_________ left at the second c_________ . You can find Union h_________ on the right.

该活动通过提供图片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直觉思维;图片都是学生熟知的学校附近的建筑物,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对填空部分给出首字母提示,适应七年级学生知识水平;前十五名同学设立奖励分,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该活动引发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行为,易于调动学习的积极。

三、活动实施的支持性策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组织作用。教师的有效组织是实现活动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思考以下问题:

(1)学习任务是什么?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的具体内容。

(2)支持性材料是什么?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时可以使用的辅助资源,如语言资源、辅助工具等。

(3)具体要求是什么?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要求主要涉及学生完成任务的质和量,如写作任务时文章的字数、结构等。

(4)以什么方式完成任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是自主还是合作或是两者兼有;若是合作,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避免出现“合而不作”的无效学习。

(5)如何检查活动成果?检查是保障学习行为发生和维持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任务完成后的检查方式。

(6)多长时间完成任务?教师要给学生适当时间去完成任务。

(7)怎样反馈和评价学习效果?反馈是帮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明确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采用多种反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如 Unit4 “Don’t eat in class.”Section B 3a-3b中写作课,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组织过程:Now,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Dr. Know. Tell him about your family rules and how you feel about them. I will give you some sentences and words on the screen. (在PPT上呈现一些重点的句型和单词)If you don’t know how to write, my PPT and 3a in your books will help you. Listen to me carefully . You should write 60-70 words by yourself within 15 minutes. I will choose three to read to the whole class. We’ll check them together.Please hand in the rest of your compositions after class.I will check them. Is that clear?(为了确保班上几个英语基础差点的学生也清楚学习任务,笔者又用中文解释了一遍。)

该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包含了七个要点:学习任务,即写封家规及感受的信;支持材料,即PPT上句型单词及课本上3a文章;具体要求,即60-70词左右;完成方式,即自主完成;检查方式,即课堂抽查和课后批阅;完成时间,即15分钟;反馈评价,即抽三份集体评价,其余作文课后教师批阅和评价。学习活动结束时,每位学生都交上了合格的作文。

四、活动成果的共享性策略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最大化学习效果。学生基于教学活动而展开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学生相互分享学习成果更是促进其学习行为发生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共享资源、共享方法以及思想交流等。在活动成果的检查环节,教师应当提出要求,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成果,吸取优点,发现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如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ection B 2a-2c部分,阅读后,笔者设计了四人小组活动:一名学生扮演记者,其他三名学生分别扮演Lisa , Lisa’s father and her sister, 记者采访 Lisa ,Lisa’s father and her sister。先在小组内讨论并写下对话,后小组间交换作必要修改,最后让每小组在全班表演。每组表演完,教师就表演情况向全体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对该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角色分配、小组讨论可以发挥每位学生的智慧;小组间交换修改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学生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资源的共享;对他人评价使学生养成了倾听和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有利于学习效果最大化。

五、学习过程的反思性策略

反思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策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到思想认识的改变必定经历一个体验和体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给学生创造经验知识,使其掌握技能,更应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指导他们内省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发现自我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进而提升学习能力。

如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ection B 3a-3b部分,在学完3a后,笔者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出如何描写某人一天的生活学习活动。

小组进行长达七分钟的讨论后,再由各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要点:(1)可按活动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去描写;(2)要用过去时态;(3)可以先写主题句,后面再接着细节句(如 3a)。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体验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自己总结短文结构,体会作者如何按活动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去描述某一天活动,认真思考作者的行文思路,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了新的理解。

猜你喜欢

句型教学活动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典型句型大聚会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