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下对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分析
——以《吐槽大会》为例

2018-03-28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巴赫金大会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溯源巴赫金与狂欢化理论

狂欢化理论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米哈伊尔·巴赫金于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重要文学理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一书中这一理论被首次提出,成为巴赫金诗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巴赫金把狂欢现象理论化,并把它发展为一种反抗霸权、建立普天同庆、自由而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文化策略。

新媒体技术不断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当下,人们通过网络肆意地表达情感、宣泄情绪、解构权威,形成一种全新的草根文化和反精英、反权威精神,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一套符合当下网络社会的话语体系和表达载体。作为勾连起制作者与普通观众的网络综艺节目就是其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其所表现出来的以虚拟网络为舞台、以新媒体技术为互动方式成功为现代人搭建了新的“狂欢平台”。网络综艺的狂欢化彰显着自由、全民、平等色彩,还表现出跨时空性、解构性、幽默化等特征。

二、《吐槽大会》节目的“狂欢”

(一)网络狂欢时代的到来

传播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网络狂欢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革新了传播方式与传播样态。越来越多的节目形态出现在网络之上,也在网络的作用下迅速传播并引起热议。其中,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崛起意味着民众渴望在公共空间得到抒发、宣泄、张扬的平台,在“游戏式”的狂欢中表达自我,以及从在特定时空里跳脱出阶层与秩序的桎梏尽情展现自己,这实际上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

(二)《吐槽大会》节目的狂欢化表现

网络给人们构建的虽是虚拟世界,但以《吐槽大会》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的具体表现符合狂欢化的本质特征。《吐槽大会》的狂欢化表现集中于文字与视觉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吐槽大会》得到关注的素人嘉宾(如:李诞、池子等)的话语组成了狂欢的深度内涵。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不拘形式的狂欢语言是制造狂欢气氛和狂欢感受的关键,包括加冕与脱冕、易位与换装,改变身份、角色和不流血的身体攻击、打嘴仗,以及各种骂人话、顺口溜、神咒等等。上述特征的话语生动体现了狂欢化的世界感受,充满了对传统秩序的颠覆性。而在《吐槽大会》这档以“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为口号的节目中,相对轻松的节目氛围中,“记住了,这是知识点”、“暴躁95后”、“什么鬼”等一系列流行超前、足够引人注意的网络金句相继出现。节目本身就成为了思想开放的圣地,语言狂欢的舞台。从这个意义上看,《吐槽大会》孕育的网络语言狂欢化色彩强烈。

另一方面,视觉性狂欢也以其丰富多彩的模式在网络狂欢盛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传播技术便利了各种形式的视觉狂欢。观众们利用软件把《吐槽大会》中极具特色的片段搬上网络,通过微博、贴吧、QQ空间等社交媒体进行广泛传播,获得了极高的点击量,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条目,充分反映了受众对个性节目的欢迎,追求意见自由,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强烈愿望。

(三)《吐槽大会》节目狂欢的积极意义

《吐槽大会》节目带来的狂欢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因为它体现了如下内在精神:

首先,主体等级的同一性和自由平等的民主精神。中世纪的狂欢节是一年中民众最能张扬身心、尽情宣泄情感的节日。《吐槽大会》营造的空间对于每一位嘉宾来说,犹如一个虚拟的狂欢广场,进行吐槽的时候无论是明星嘉宾还是素人嘉宾,大家是平等的。拥有的舞台和道具、时间,包括所面对的观众都是一致的。

其次,崇尚自由休闲、轻松自如的生存哲学。狂欢节是人民大众的节庆生活,在这里人们暂时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等级、规范等,取而代之的是民间狂欢节充满的诙谐、快乐的气氛。可以说,《吐槽大会》产生的客观效果也契合了后现代社会中“娱乐大众”的特征。明星嘉宾从他人对自己的吐槽以及自嘲中释放自己作为公众人物长久以来的压力,某种程度上卸下长久以来佩戴的“面具”,在真实面对他人意见时审视自我、得到放松。

三、网络脱口秀节目狂欢失控的负面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吐槽大会》为代表的一大批网络脱口秀节目带来的全民狂欢往往带来一些热闹后的反思,加之监管的缺失可能导致一些节目自身失范、向低俗化方向发展。比如,在《吐槽大会》最初在腾讯视频上线的第一期以周杰为明星嘉宾的节目中,部分话题尺度较大,涉及敏感话题,且音频、视频片段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后该期节目立马下架,整个节目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才重新播出。非理性、盲目、失控的网络狂欢行为也可能导致精神与价值标准的迷失。尤其是对受众群多为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脱口秀节目来说,嘉宾的不恰当言论极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这不但背离了巴赫金所提倡的真正文明的狂欢精神,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为单纯追求播放量、关注度寻找借口。因此,我们在肯定网络脱口秀节目带给人们的轻松、欢愉、解放的同时,更应该警惕这种过度狂欢背后可能引发的低俗化、刻奇化现象。

四、总结与展望

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出现与发展丰富了网络综艺形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狂欢舞台,并使脱口秀这种节目形式得到认可。不能否认的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生活的发展,也加深了受众对该艺术形式的理解。但在以市场为导向制作、发行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同时,对其所引发的狂欢现象应该保有高度的警惕与反思,避免狂欢低俗化。

猜你喜欢

巴赫金大会
重新为巴赫金画像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读编大会
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自由地游弋
——巴赫金的理论建构风格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读编大会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