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磨砺促成长 今朝扬帆再远航

2018-03-28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学邹礼斌

成才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科院校园文化专家

■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学 邹礼斌 李 娜

奓山中学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群雁村以北的凤凰山麓,面向小奓湖,始建于1958年。走进校园,亭台水榭,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这里,朝闻鸟语嘤嘤、声声朗朗,夕看学子摩肩,斜晖脉脉。这里,风景如画,闹中取静,环境怡人;这里,学脉绵延,书声不绝,人才辈出。2016年,学校有幸与武汉市教科院建立委托管理的关系,在市教科院委托管理的3年间,学校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一、明晰办学理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在市教科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凝练。根据专家意见及学校实际,我们将办学理念明晰为“实施绿色环境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将办学目标确定为“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位教师感受幸福”。我们希望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倾力打造出一所区内优质、市内有名、市外有影响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初级中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运转的基础。理念清晰、目标明确后,我们开始着手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并兼具人文关怀。

(一)坚持民主开放的管理原则

学校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并坚持接受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为了落实民主管理的理念,我们认真听取职工心声,不断完善各种工作、党务例会和教代会制度。每周一次的行政会、教师例会,每月一次的党员例会,每学期至少一次的教代会等制度,都得到有效落实,并有教师的深度参与。学校重大事件或与教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主要改革措施、制度的出台都会采取民主公开的方式广泛征集意见或建议。2016年11月,作为全区教师岗位竞聘的试点校,学校从竞聘细则的制定到竞聘人员的演讲,都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使得此项高难度的竞聘工作圆满顺利地完成,教师们对竞聘结果也都心服口服。

(二)坚持精细化的人文管理

精细化的人文管理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的最好手段。为了让教师有充沛的精力上好课,为了让教师对学校有家的归属感,学校为每位教师发放躺椅,便于他们午间休息;为教师提供爱心营养早餐、午餐,方便教师生活的同时,有效规范教师上班时间;组织教师开展徒步、春游、篮球联赛等活动,锻炼教师的体能,丰富其精神生活,提升其生活质量。对教师的特殊情况,我们就事议事,在政策允许并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给予可能的照顾,使教师们感受到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人文情怀。我校有一位姚老师生完小孩上班,向学校申请哺乳假,还有一位万老师因家庭特殊原因,需要提前10分钟下班接上幼儿园的孩子,也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学校根据两位教师的申请专门召开行政会,讨论他们各自的特殊情况和家庭困难,采取措施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使这两位情况特殊的教师事业和家庭得以两全。科学、人文、精细化的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师的幸福指数。

(三)坚持管理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建设

近几年,在市教科院专家团队的引领下,我校各年级各学科有不少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们从中提拔了10名德才兼备的教师加入学校管理团队。这些教师不仅年轻,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在教学上也是一把好手。我们认为,让有管理能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学校行政梯队,既可加强对学校教学的专业指导和管理,又能为学校管理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注入更多的朝气、活力和创新精神,更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储备一支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

在市教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学校根据校情学情不断调整前行方向,不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现已初步走上了良性发展态势。

二、用好专家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管理的学校,教科院专家资源是我们学校发展壮大的极大助力。在教科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充分用好用足了这些专家资源,请他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路领航。

近三年来,在市教科院各学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和细心指导下,在他们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宝贵的学习、交流和培训活动中,我们学校的教师得到了快速发展,专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不少教师在专家们的帮助下已逐渐成为有一定专业建树、能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一)在专家的指导下转观念、勇尝试

学校教师虽然敬业、质朴,但陈旧的教学观念难以改变;学校虽然在创建素质特色校的时候曾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但仍有部分教师认识不够,投入力度不大。为了转变教师观念,市教科院的专家们不畏路途遥远,不辞辛苦,每周五坚持下校指导。根据学校情况,专家们每周安排不同的科目、内容和指导形式。为了摸清学校教师教学情况,他们坚持集体教研常态化、听评课制度化,确保教研指导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从大科语数外的听课指导,到音乐美术的送课;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到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从一节课到一次讲座……丰富的教研形式和内容,让我校教师逐渐转变观念,学会勇于去尝试和实践。如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梅晴、杨金水两位老师指导我校教师落实语文课改,提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解读,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等。在两位专家的指导下,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17年3月,我校李娜、魏峰、张丽敏三位老师在区优质课比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美术教师余怡,也在市教科院专家的引领下迅速成长,现已成为武汉市美术学科中心组成员,经常外出上示范课。这些老师取得的出色成绩让学校其他教师也看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希望,他们克服了恐惧畏难的心理,由原来不愿意上、不敢上示范课,到现在都抢着上、轮着上,都期望自己在教学上能得到专家的指点,在专业上能有所提升。

如今,不仅是我们学校的教师盼望星期五的到来,连兄弟学校也被吸引,纷纷慕名过来向市教科院的专家请教,使得专家引领的效能走出学校,辐射到了全区。

(二)在专家引领下学本领、快成长

委托管理的核心在于帮助学校提升品质,而提升学校品质的关键在教师。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市教科院的专家除了手把手教教师怎样教学、怎样教研外,更多的还是教给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方法。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市教科院给学校教师们提供了许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委托管理期间,学校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达40多人。这些学习的机会犹如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既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又打开了教师们的眼界,激发出了教师潜藏的激情,让他们跳出自己那方井口,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市教科院还专门开启了“名师引路”工程,为我校的教师开通了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学校借此契机,也为每位教师制定了三年个人发展规划,并根据教师的发展规划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种优质资源。

在市教科院的支持和牵引下,我校成为“杨眉工作室”“黄群芳工作室”的基地校。我校教师程红和徐红波加入了武汉市杨眉名师工作室,魏锋加入了武汉市黄群芳名师工作室,李娜加入了湖北省万玉霞名师工作室。三年来,在市教科院专家的精心打磨下,我校教师迅速成长,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不忘初心的育人楷模——市百优班主任陈芬;把青春洒在教学热土的带头模范——市优秀青年教师李娜、刘方路;朝气蓬勃的青年模范——区优秀青年教师刘锋、余怡;业务精湛的年度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徐红波……教师们的内驱力被激发,工作热情被充分调动,优秀教师团队初步形成。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委托管理,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日益成熟

作为一所小有历史的学校,我们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八景八路、鲁肃观井亭、百年樟树园,茶花角……但仅有这些校园景观是不够的。如何才能打造有内涵,又能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呢?

作为委托管理单位,市教科院专家们给了我们大力的帮助。他们经过实地考察、翻阅学校资料和座谈了解,给我们提出了整改建议,提议我校加大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力度,赋予校园内一草一木以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根据专家的整改建议,我们制定了整改方案,开始着力打造环境文化、班级文化等校园文化,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的内容、内涵。如,我们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并逐步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系列化,要求每班做到有反映自己班级特色的班级名片,有班级制度展板,有班级个性化文化墙,有班级主题黑板报等;要求公开每天班级各项评分,每周汇总各班评价,每月评比“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坚持间周一次开展“有理论、有案例、有榜样”的班主任培训;以国家文明城市复查、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为契机,建设文化长廊,使之成为鲜活的教育素材;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并传诵《蔡甸区奓山中学学生文明公约》,促进良好校风形成。在市教科院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2017年市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中,我校被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

(二)“自信、笃学、自律、上进”的学风逐渐形成

农村家庭的孩子大多比较腼腆、羞涩,很多家庭的孩子还是留守儿童,他们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委托管理初期,有来指导的专家含蓄地说,我们这里的学生“很文静、很淳朴”,潜台词则是他们上课不够主动和活跃。为了打开学生心扉,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在三年的委托管理期间,随时有市教科院组织的专家下校指导,每周有名师给他们上课,请他们配合教师向专家们展示自己,还有专业的心理老师来上心理辅导课。在润物无声的影响中,在互动交流的活动中,学生们的变化日益显现。原本羞涩沉默的学生变得自信乐观,具体体现在:他们为了给“客人们”留下好的印象,更加遵规守纪,更加热爱劳动,更加积极地参加学校各种活动;他们更加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不再把学习当作父母的要求,而是当作自己的责任与愿望。他们每天早早到校读书练习,校园里再也看不到以往抄作业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形成“自信、笃学、自律、上进”的学风,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美术、音乐、书法教室,还有广播站、宏文操场、大操场等作为特色活动场所,大力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艺社团活动。学校共成立了13个社团,如快乐足球、校园NBA、校园广播站、尖尖角文学社、艺术夏令营、书画入门、演讲与辩论、乐理基础、形体训练、即兴作品表达、经典诵读、人文学科拓展、手工制作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填报参加社团活动,学校根据教师个人特长灵活分配所带活动课程。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着才艺,收获着体验与成长。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胆量,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自立自强的能力,学校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假期走进乡镇、走进社区,在走进活动中体验生活,提升能力。

(三)“绿色德育”落到实处

德育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我们曾提出“绿色三生德育”的德育模式,即“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对于我校绿色德育中的“绿色”二字,市教科院的专家们曾提出了三个疑问:绿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外延又是什么?如何将绿色德育落到实处?专家提出的疑问让我们认识到,对“绿色”的思考和理解,我们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修改了绿色德育的实施方案,将绿色德育分为“绿之声、绿之情、绿之爱、绿之行”四大板块,并根据不同的板块落实绿色德育的内容。例如,学校建立了“绿之声”广播站,每天由学生主持的“绿之声空中课堂”成了学校午间的必备节目,节目能反映社会热点,能传播经典文化,也能宣扬社会正气。针对“绿之情”板块的德育内容,我们开展了“绿之情”环保教育主题活动。学校成立了“绿之爱礼仪小分队”,由选出的学生代表负责指导同学们的行为规范,并于每学年评出“绿之行”明星——环保卫士、行规标兵、美德少年等。学校希冀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校的绿色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年磨砺,风雨兼程,一路艰辛,一路芳华。回首委托管理的三年,在市教科院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抓住了机遇,因而收获满满。今年我区将实行学校联盟活动,即部分学校连成一体,共同进步,共谋发展。鉴于我校在与市教科院委托管理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获得的成熟经验,区教育局有意让我校在联盟体中牵头。这将是委托管理给我校发展带来的又一次机遇,也是另一个考验。我们将继续把握机会,迎接挑战,为建设一所优质的农村中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

猜你喜欢

教科院校园文化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走过十年
——深圳市教科院建设新型教育智库实践探索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总目录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请叫我专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专家面对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