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机制的思考

2018-03-28广东工业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广东工业大学

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有效的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科研核心的作用。要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把握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和培养工作是关键。学生党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是先进青年的代表,较同龄人具有较高的学识、更敏锐的思维触觉,对新鲜事物拥有更开放包容的态度。他们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在多元化文化意识和多样化价值观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党员思想观念有所动摇,入党动机功利化、批评和自我批评形式化、学习教育敷衍化,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弱化,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受到负面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社会多样化背景下,结合学生党员的成长特点,探寻长效的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机制,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变得越发迫切和必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方法,开拓教育新阵地,提升教育效果,提高培养质量,不但能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先锋模范性的本色,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更是对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和平演变等阴谋的主动防御。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也在每年增长,这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与战斗力,使党组织始终保持着生机和朝气。同时,不断壮大的学生党员队伍也为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难点。

(一)在部分学生中,出现入党动机功利化倾向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争取入党的真正目的和内在动力。学生党员的特点是年轻、有冲劲、容易接受新事物,这也意味着他们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时间短,对党的历史进程、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认识不深刻,在面对强大的思想意识冲击下、复杂的社会形势条件下,容易出现意志不坚定。特别是在当前的就业形势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有部分学生为求增加竞争实力,把入党作为其职业发展的政治资本、获取成功的一种捷径。在这种功利化目的存在下,不可能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必然造成信仰动摇、入党动机混乱、党性薄弱等危机。有个别学生党员在入党前为了争取早日成为预备党员,无论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进取;但入党后,就觉得已经“通过了严格的考核”,以后就“畅通无阻”,表现出懈怠、懒散、被动等消极情况,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进性大打折扣,甚至对“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力度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在对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中,往往是“重发展,轻教育”。在发展学生党员时把关较严,从团员推优到发展为预备党员,再到转正成为正式党员,考察、谈话、讨论、公示、审核环环紧扣。但当成为正式党员后,往往缺乏有力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他们继续进行有效的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培训,政治素养和党员先进性要求始终有较大差距。针对现在的高校学生党员基本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都不能和建党初期及建国初期相提并论。社会大环境的安逸和富足,使他们缺乏了思想和生活的磨练,政治辨别能力较弱,党性锻炼不足,容易动摇他们对党的信仰的追求。轻则,影响这些学生党员在政治上作为新生力量的发挥,削弱他们先锋模范形象,重则,将影响党的根基,后果不堪设想。

(三)干部队伍配置不足,管理力量薄弱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学生党员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虽然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教师也在增加,但相对庞大的学生党员队伍而言,仍显不足,对应的师生比始终在低水平徘徊。为应对党员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一些高校采取了应对措施:低年级学生党支部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高年级和研究生党支部则有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辅导员担任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党支部而言,虽然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在思想引导上有了一定的保证,但辅导员在应付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教育等各项事宜,难免顾此失彼。加之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延续性,也是造成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参差的不稳定因素。对于高年级和研究生党支部而言,学生党支部书记无论是管理水平、理论基础还是工作经验,都略显不足。在党建工作上,往往停留在党员发展的层面上,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都流于形式,甚至有个别党支部书记存有应付思想,大大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削弱了学生党员的教育质量,降低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堡垒作用。

(四)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调,内容时效性不强

在组织生活的形式上,大多数学生党支部都是停留在学习报告、传达文件精神、学者专题讲座等一些静态的学习方式上,缺乏互动性,形式较为单调,难以调动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在活动内容上,一般都是封闭式的文字材料教育,缺乏一个从理论教育向现实生活化转变的过程。[1]使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只在停留浅层认识上,缺乏实践检验的支持,影响了教育效果。一些学生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甚至疲于完成预备党员发展和党员转正的工作,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深刻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上,更不要说是讨论社会时政、创新实践了。这种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党员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压抑了他们创造性,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不相符。

(五)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有待加强

网络的信息化,不但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为党建带来了机会和冲击。互联网的普及,已使网络成为新的媒体宣传阵地。在传统的纸媒外,网络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占领网络宣传,往往能在宣传中占有主动性,掌握主导权。许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一点,大都开展各自的党建网络建设。在党建网页中,主要包括传达中央重要文件的学习精神、网上党校、入党培训、资料下载等一些常规功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党务公开,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和效率。然则,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如,各高校党建网页内容趋同、时政更新慢、缺乏专人专业的维护等。这些都削弱了网上党建应有的吸引力和宣教功能,不能对学生党员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养。此消彼长,其他的思潮、意识形态则更容易在网络上扩散,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和坚持。

二、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民日报对中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评论中提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建设领域上,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党员队伍中起着承上启下、最具有潜力、最具有生命力的学生党员,他们质量的好坏、党性修养的深度,将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生命力。

(一)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高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学生党员可以说是这些人才中的精英。怎样教育好,管理好这些精英,成了高校党建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增量向增效的转变过程中,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关系到高校基层党委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进一步夯实高校党建工作改革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才能使他们自觉、积极地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创建优良校风、学风、班风,建设和谐校园中彰显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严格学生党员的质量,强化他们的政治角色,是坚持高等教育事业社会主义航向不变的保证。

(二)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保障

学生党员,既有普通学生的身份,但又不能等同于普通学生,因为他们的政治身份赋予了他们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他们有更高的自律性和觉悟。今天是学生党员,明天就是行业中的新力军、领航者。所以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将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性质和趋势,作用范围广,效果深刻。要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朝着社会主义方向推进,就必须保证学生党员质量。学生党员不但要行动上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只有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才能坚定政治立场,牢固理想信念,才能在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时具有强大的防御和抵抗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三)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是成就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

当代的学生党员,他们的成长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强大的互联网早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面对网络中的庞大信息量,阅历尚浅的学生党员难以对其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党员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3]。前苏联共产党的教训是深刻的。只有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过硬,才能始终跟随党的步伐,听党指挥,严格要求自己,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是青年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需求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技能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断从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党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内在诉求。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各种困惑和矛盾时,如何进行释疑和选择,这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优秀人才的象征。学生党员质量,是青年学生健康发展的风向标。在学生队伍中,锤炼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打造科学文化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青年党员队伍,是党组织始终换发蓬勃活力,也是保证“人才”质不变的根本。立德树人,从提升学生党员质量作为切入点,助力青年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机制的途径

转变和更新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观念,结合时代特征,创新机制,运用网络、新媒体和激励等手段,使教育和管理的内涵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对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和监督管理更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

(一)创新教育方式,强化学生党员的使命感[4]

改变过去的被动的“说教”方式,采用“体验”式的教育,让学生党员通过亲身参与、主动认识,在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同时,在实践中内化共产主义信仰,丰富民族情感,强化党员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党员对民生热点的讨论、社会时政的探讨、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各种思维的碰撞、各种思想的交织、各种理论的交锋,都是一个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对思政理论辨识的过程。

教育的根本,是要回归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与成长的困惑结合起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引导,使枯燥的政治理论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变成具有生命力的科学知识。在把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具体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党员通过实践真正理解和领悟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更是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自我提升过程。

(二)创新基层党支部活动形式,拓展学生党员成长成才平台

丰富党支部的活动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与群众的联系,鼓励他们关注民情,服务民生和奉献社会。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平台,融入党建内容,使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不但得到锻炼,还能在身体力行中亲身体会社会民生,了解国情,强化服务意识,升华党性。同时,通过这些平台,展现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支部的先进性,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更积极、正面的标杆作用。

学生党员具有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把思想教育内容向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平台拓展,是贴合高校教育实际,实现“双赢”的举措。通过“唱红歌”比赛、纪念“九·一八”活动、“我爱祖国河山”摄影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焕发党员的使命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不但增强基层党支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是使学生党员的思政理论教育具有实效性和务实性。把党支部的活动形式,拓展到志愿服务,让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中正真体验和感悟奉献精神,对共产主义信仰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社会实践是校内党支部活动的向外延伸。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论向行动转化的过程。只有参与到这过程中,学生党员才能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品格修养。

(三)创新监督和管理机制,强化党员意识,纯化学生党员队伍

提高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能有效的提升党员质量,无论是学生的党员意识,还是党员的理论水平,都能得到进一步增强[5]。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让学生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公开化、透明化。健全网上党校的学习和服务功能,不但促进学生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还能通过网络信箱,听取群众的意见,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党员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的开展。除建立同年级跨专业的学生党支部,实现学生党员的横向监督和管理外,还可利用学生公寓的融合性和轻松的氛围,建立同专业跨年级的“学生党员公寓工作站”,实现学生党员的纵向监督和管理。在工作站中,可以实现高年级党员对低年级党员的心理辅导、专业释疑、职业领航等的指导,还可以实现低年级党员对高年级党员的监督作用。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监督和管理,不但能增强党员在学习上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能在生活上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