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配音秀APP促进粤方言区学生普通话学习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粤方言粤语普通话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在中国,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方言。而普通话作为桥梁链接着各个地域,推行普通话是国家对学生的要求。故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是学生在校学习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粤方言地区的很多中职院校目前也针对于普通话学习开设了普通话等级考试及培训课程,广播站主持人培训课程,这对于普通话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粤方言区的学生,想要通过普通话测试需要大幅度改变已有的发音习惯。笔者尝试利用配音秀APP来激发粤方言区学生对于普通话学习的兴趣,从而找到让学生能够更快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一、粤方言区中职学生学习普通话问题与解析

(1)普通话语音基础薄弱。粤方言区的中职学生大部分生源地都是本省,从小到大接触的方言是粤语。而粤方言区的个别声母及韵母的发音位置,例如,翘舌音:zh、ch、sh、r的发音位置是舌尖与前硬腭成阻,舌体稍向后缩,舌尖向上方翘起,与齿龈后部,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成阻。粤方言区对于这四个音节的发音位置是舌尖平伸抵住或者接触下齿背形成阻碍。所以才会形成平翘舌不分的问题,老师(shī)的师读成(sī)音。还有很多中职生也会出现声母、韵母认识不全,不会拼读汉语音节等问题。从语音语调方面来说,普通话要求阴阳上去要分明,四个调值55、35、214、51都会影响到发音准确性。而粤语声调亦大异于北,九声六调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尤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确实会难以将九调与四调进行正确区分。这也说明在学习普通话语音基础上并没有找准方法和技巧,才导致学生将广普音作为日常交流用语。

(2)学习普通话认知程度不高。中职学校大多数专业课设置都会参考就业率高的行业,均属于手动实操性课程。比如车辆工程、财务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工专业等。类似于旅游商务助理、市场营销、幼教等专业是与普通话播讲息息相关,并要求必须通过普通话等级证书。通过强制要求,学生非主动兴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系统的普通话学习不能覆盖所有专业及所有学生。加之,不仅是粤方言区方言的语言环境,学生会不自觉在课堂之外回归方言讲话。这样普通话的学习只是走过场,忽视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人际间的沟通与有声语言的表达成为衡量人才的关键标准。

(3)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单一。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会按照语文教学来讲授内容,以最常见语音基础、语法和朗诵教学方法等进行内容的平铺直叙。内容枯燥、方式老套、教学目标也只是通过培训完成普通话测试考试,没有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性格发展放在首位。尤其是目前手机软件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得知识不再是只有课本。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对学习知识能够根据经验,对事务加以组合、补充、删减或替代,从而形成完整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属于场依赖型,只听和模仿,没有自己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加贴合学生心理的同时,创造趣味性教学。

二、通过配音秀APP教学,激发学生普通话学习兴趣

(1)匹配内容,找准声音定位。配音秀APP中,内容和板块的设置十分的巧妙。下载完刚一进入,会有提示测试你声音的类型,比如萝莉音、御姐音、呆萌音、大叔音等,这一系列的定位会直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声音属于的类型并激发配音欲望。APP主页面会有“发现”一栏,里面会有动漫、纪录片解说、剧本配、影视剧、朗诵等子目录,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当中会推送出相关配音的素材,学生可以直接点击素材模仿原声并进行自己的作品配音。因配音秀给出的是视频片段,在视觉感官刺激的基础之上,会跟随画面中的人物和情感自我带入,自我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声音的弹性有了初级感知。逐渐通过不同板块的塑造,不断学习、模仿和融合,将声音带入。在此过程当中,在视听语言的共同作用下,对声音和画面的匹配度提高,同时塑造信心和趣味性。

(2)小组学习,激发语言创设能力。在普通话培训课上采用小组学习方式,以团队合作、小组PK的方式,将已经配好的配音视频发至公共学习群中,教师登录系统进行展示,分发互评表进行小组评选,每次评选出最佳配音达人,并在学校的广播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最佳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有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希望获得更多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及认可。笔者通过对中职广播站的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使用过配音秀APP进行配音,并认为在配音时用标准的普通话配音会更贴近原人物的塑造。通过取样,我们对广播站新一届成员和未使用配音秀APP的学生进行对比试验。新一届的成员使用APP的频率是一周4~5次,每次时间为30分钟。而未使用配音秀APP成员仍按照普通话测试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学习过程中发现,接触过配音并通过配音学习普通话比直接学习普通话的同学的表达力和信心强很多。在此过程中也激发学生们在配音基础上,逐渐增强想要学好普通话的兴趣,从而发展语言的创设力。

(3)满足学习需求,加强普通话学习指导。学生在进行配音的过程当中,会进行对原声的初级模仿,这个过程因人而异。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重复模仿的次数均会超过3次以上。在此重复模仿的过程当中,原角色播讲出的语流、词轻重格、声音调值和停连重音等,都对模仿者的语言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基础语音板块时,我们引入最近大火的纪录片《风味人间》作为学习作品,摘选出火腿在世界各地的制作这一片段。学生在配音后,回放自己的作品并找出发音错误的声母翘舌音和韵母前后鼻音后,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错误的声韵母发音并通过老师讲解与口腔图,学习正确的发音方式。通过大量针对性练习,矫正以往粤语口腔发声肌肉记忆,从而表达出正确的发音并带入到配音秀中,完成精彩的作品。例如对于风[fēng]的发音,粤语发音为风[fung],学生会将粤语[fung]发音舌头位置及口腔开合度带入普通话播讲的[fēng]中,就会造成我们所说的“广普音”。所以,在此处位置的发音属于特别矫正的发音,要和学生讲解风发音[f]是唇齿音,发[eng]后鼻音时,舌尖因后鼻音向后走的趋势需向上抬起与上下齿缝齐平,而不是向下抵住下齿。在传统的普通话教学课堂上进行系统化知识梳理,这样的方式更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且效果更加出彩。一周后普测结果对比显示,使用配音秀APP成员的通过率比未使用成员通过率要高,同时在普测命题说话中,语言的表达能力比之前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见,配音秀APP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也说明线上线下的联动性教学有助于普通话测试课程更加系统。

三、结论

普通话学习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在粤方言区学生在接触普通话初级阶段,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通过结合移动网络等方式,鼓励学生在配音秀、喜马拉雅FM等平台创设自己的主播账号,促使学生普通话学习之路更加有趣,并与系统化学习相结合,从而具有基础播音节目制作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更加提高了普通话语音基础。通过配音秀APP的方式,中职学生普通话测试的通过率也高出以往很多。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回归学习的本质,快乐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学习素养和表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引导专业,塑造专业人才,这也为学生有声语言的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粤方言粤语普通话
粤方言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粤方言里的“番鬼”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普通话影响下粤方言词汇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