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建电视专题节目创作需要怎样的新视线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受众时代

(浙江湖州广播电视总台,浙江 湖州 31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就有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党建电视专题节目作为我党新闻宣传战线的重要窗口,在宣传党的思想理论与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党建动态与先进经验做法,树立优秀共产党员典型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这类节目常囿于对党建知识的刻板宣教,内容单调雷同,语态也书面僵硬,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大众传播环境。所以,必须重新审视党建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思路,找到在新时代做好党建电视专题节目的新视线。

一、立足党群“经纬线”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是新时代做好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党建电视专题节目首先要明确的“参照系”。党建电视专题节目在制播过程中必须加强导向意识,始终服务于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和拥护。

有了明确的定位,党建电视专题节目还需要牢牢把握住两个方向。第一是舆论导向,对应的是节目的政治属性。“党媒姓党”,要坚持党性原则,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为新时代党建工作凝聚社会共识和舆论力量。第二是服务导向,对应的是节目的传播属性。党员干部、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关注度与满意度,是决定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满足节目受众在信息获取、认知提升与精神追求上的多层需求,才能真正体现节目价值,提高党建宣传教育的传播力和实效性。

舆论导向与服务导向处于一体两面的平衡状态之中,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党建传播语系。党建电视专题节目的生存发展之道,在于抓住舆论导向这根“经线”,同时让电视节目不脱离服务导向这根“纬线”,做出既能紧扣时代脉搏,又能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大众传播作品。

二、把握时代“天际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新闻报道是时代的产物,如果它脱离了所处的时代,也就丧失了报道的时效与价值。了解时代背景、顺应时代主题、记录时代进程,是做好党建电视专题节目的重要功课。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纵观全局,才能和所处的时代紧密结合,提升节目的广度和深度。而要从全局高度把握住时代这条“天际线”,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

(一)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中的实际问题,回应党员干部关心以及人民群众关切的焦点、难点和痛点,正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破题之处。也只有直面这些问题和矛盾,思考它们的破解之道,才能与时代同呼吸、共奋进。

(二)中心工作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抽丝剥茧厘清主要矛盾之后,就要把目光聚焦到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这当中的关键环节和工作重点,这样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破解主要矛盾的过程中记录下时代前行的进程。

(三)党的建设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学民,党是领导一切的。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也就找到了推进中心工作、破解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党建电视专题节目要利用其独有的平台和资源优势,学习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关注全方位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各个方面;同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去,尤其要关注基层党建的实践和探索。

以上这三个维度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时代“天际线”,三位一体,环环紧扣。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推进党的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才能做出有视野广度、有思想深度、有精神力度的党建电视作品来。

三、巧连受众“地平线”

新时代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转化为“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当下电视作品生产、传播的载体和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而社会大众的眼界在拓宽、品位在提升、自我意识也更加强烈。新的宣传舆论环境,呼唤党建电视专题节目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探索新的宣传理念和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方国家在宣传方面是很有一套的。他们表面上反对搞宣传,实际上搞起来比谁都更来劲、更在行、更不择手段,只是他们千方百计遮盖,做‘看不见的宣传’”。这就是传播学所说的“隐性宣传”,其本质就是把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硬内核”隐藏在新闻报道、影视作品、文化活动等“软包装”当中,不动声色地塑造受众的价值判断与思考模式。这种“隐性宣传”,充分利用了现代大众的理性自负和个体独立意识,当舆论对手还停留在精英说教的宣传定势中,“隐性宣传”的一方却通过平民化的包装潜移默化实现了思想植入,甚至利用民众对传统宣传的“逆反”心理来借力打力。而他们最常用,也最好用的“糖衣”就是“讲故事”。

从讲道理到讲故事,把过去“我们想讲的”变成当下“受众爱听的”,这是宣传理念的演进,也是话语体系的升级,其核心就是改变以往党建宣传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与党员群众平等对视、换位沟通,巧连广大受众的“地平线”。对于党建类的电视专题片而言,充足的节目时长,时代感的节目纵深,都决定了这是党建宣传节目中最需要讲故事,也最适合讲故事的一个品类。学习以人说事、以事衬题的创作思路,把镜头对准一个个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信念、奋斗求索的普通个人,通过有血有肉的人物走进观众内心,巧设故事矛盾牵引观众情绪,最终以党建破题扣动观众心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隐形植入”。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做好党建电视专题节目,必须要有新思路、新视线。首先在节目定位上,要立足党群工作的“经纬线”,既抓舆论导向,又抓服务导向,一横一纵卡准节目的“参照系”。其次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可以从主要矛盾、中心工作、党的建设这三个维度来把握时代的“天际线”,也要学会讲故事的“隐性宣传”手法来巧连受众的“地平线”。简单来说,“天线”侧重于信息“输入”,创作者要能够准确地解码时代,内化党的思想理论与路线方针政策;而另一条“地线”倾向于价值“输出”,就是将先前解码的内容再转码成适宜大众传播的话语体系,完成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隐形植入”,这样才能真正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做出既有时代感,又有生活气的党建电视专题作品来。

猜你喜欢

受众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