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研究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图书数字化图书馆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社会面貌。与此同时,高校图书管理随着个人电脑普及、互联网技术发展,需要进行数字化模式改革,建立数字图书馆。当下的高校图书数字化管理进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加快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一、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意义

(一)数字化模式对图书管理的贡献

图书馆是一所高校的精神园地,也是人类的文明象征。从1821年,德国人F.A.艾伯特开创图书管理学以来,至今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图书管理思想仍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如今,21世纪的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向数字化模式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数字化图书管理的这些特点,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图书的利用率,以及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

(二)数字化模式对师生的贡献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在校老师与大学生,以辅助教学、学习的顺利进行。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相比传统图书管理模式,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由于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可以通过网络将资源大规模联系起来,并进行智能化检索,为读者提供自助导航式、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了读者个性化的需求,快捷的流程节省了读者时间。除此之外,数字化图书管理有着开放的信息结构,通过可靠的高速网络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群面变广,整个高校的图书资源面向全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数字化图书管理为个体提供了良好的知识获取平台,也为整个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发展动力。

二、高校图书管理存在问题以及数字化模式面对的挑战

(一)人员素质不达标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综合素质、管理技能方面不达标,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基本知识、专业化水平、外语水平等方面的能力欠缺;在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上,中年工作者最多,占整个高校图书管理行业工作人员的89.1%;在工作人员学历方面,专科文凭占比较多,本科生、研究生较少。

(二)馆藏资源不合理

高校图书管理中,大多都对古典书籍偏爱有加。因为过于重视古典书籍,资金没办法向新版书籍流动,导致书籍更新换代慢。一方面,这使得图书馆落后于时代潮流,重视古典书籍而轻管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读者科学、有系统地进行阅读,使得图书馆的受众减少,长此以往对图书馆有不利影响。

(三)受众狭窄,数字化意识薄弱

当下高校图书管理中,多数高校只对本校师生开放,禁止其他学校学生进入,导致受众狭窄。尽管网络化时代已经开始,但是在高校图书管理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底层员工都有着强大的力量。若一个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意识薄弱,则证明从高层人员到工作人员没有形成以科技为核心的先进理念。数字化意识的高低决定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开放性程度,以及与受众互动的程度。

三、高校图书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图书管理员的具体实践工作,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思想品德素质,图书管理员应该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二)形成院校特色藏书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其中最基本的一环就是管理馆藏。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特色专业、文化氛围,根据自己的特色去丰富藏书意在使院校更加专业化,更加富有特色。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着力于打造自己的重点学科,不仅有利于学校发展,对学生的学习也大有脾益。

(三)提高图书服务率、利用率

高校图书管理的重要目标在于提高图书服务率以及利用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部分开架或者全开架服务方式,建立网络咨询平台,以便同学们可以自由借阅;将教学用书列于管理与收录的范围,注意及时发布新书信息,提高书籍利用率;建立师生间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而增加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面临的挑战

(一)知识的专业属性与学习属性之间的矛盾

在高校数学化图书管理中,高校图书馆通过搭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发挥服务教学科研的作用,随着学校文献中心功能日趋多元化,但是它的根本功能还是为师生提供所需的材料。一方面,学校文献中心提供学科专家、学者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同时也提供相关资料,以便研究者全面了解学科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文献中心的资源共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献信息网络,带有数字化、网络化的图书馆有着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功能,同时它也是个体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支撑点。如何针对不同个体、组织的需要提供相应知识是高校数学化图书管理的一个难点。

(二)网络信息自由获取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矛盾

建立高校数学化图书管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它的优点在于促进信息共享、思想自由发展以及思想交流。作者所拥有的正当权利著作权具有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个人性,并且在作者保护个人合法权利时是阻碍信息自由流动的。这样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自由流动实际上是与著作权保护相悖的,具体表现为:在网络环境下因超越时空无法控制时间、地点、支付金额,从而引发了著作权危机。如何规制数字馆藏以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成为难点。

(三)实体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的矛盾

在网络时代下,新媒体传播手段日趋成熟,在未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被广泛应用与开发。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大家更多阅读电脑网络上的信息。这种阅读习惯的背后是整个信息时代特征的显现,如信息大爆炸、快餐阅读。与此同时在网络时代,人们寻求个性,有强烈的互动需求。而传统的实体阅读方式需要长期独处,以及保持自身专注力,营造一种美好的孤独状态。相比于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书本来找你,个体处于被动的状态,在传统实体阅读中,是你去找信息、你去找书本,个体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如何营造新时代下的网络空间、个体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成为重点问题所在。

(四)信息服务与信息素质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下的网络世界用户共享网上图书馆资源,不存在时空上的阻隔以及围墙阻拦,这些信息的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涵盖的范围包括网络、社会、不同国家地区,这意味着我们享有优越的信息服务。我国大学生在网上的活动大多为娱乐消遣,较少有进行学术研究的。新时代的大学生缺乏网络知识,不了解数据库检索策略,不会正确选取检索网点、路径、方法标识,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不是缺少信息服务而是其信息素质偏低,即获取、评价、利用创造信息资源的能力偏低。

五、结语

高校图书管理数学化模式已成为当下图书管理的主流,符合21世纪网络时代的发展特点。中国目前的高校图书管理于数学化模式还没有很好地进行结合,高校图书管理还存在着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数学化图书管理还存在着诸多挑战,但是这些问题似乎也是新的契机,并成为中国高校图书管理数学化模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猜你喜欢

图书数字化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图书推荐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字化制胜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