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史资料类图书策划、编辑摭谈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文史资料人民政协委员

(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 100034)

文史资料的征集和出版,是中国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章程》中明确规定“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是工作总则之一。自1959年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以来,文史资料出版工作可谓云蒸霞蔚、方兴未艾,全国出版了数十亿字的文史资料类图书,为保存近现代史料,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和贡献。笔者作为全国政协唯一的一家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长期从事文史资料类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出版工作,对如何做好文史资料类图书的出版有若干感悟和思考,不揣浅陋,以就正于方家。

一、高度重视文史资料图书出版的意义,从文化自信、高度政治责任心的角度从事编辑工作

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全国政协的出版社,一定要在出版统一战线、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的资料、论著、工作手册,以及部分地方政协文史资料的基础上,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图书编辑,一定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十九大精神。用这些理论武装头脑,从而推动全国政协出版社的图书出版工作。多出版具有正能量,有利于团结、稳定及传统文化宣传的图书,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把好图书出版的政治关。

作为全国政协出版社的编辑,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把握好出版的政治方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凝聚形成了当代先进的文化传统,而近现代史料就是这些文化传统的历史记忆。因此,征集、出版这些历史记忆,不仅仅“存史”,为历史学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史料,更是宣传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温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把自鸦片战争以来,近现代史上出现的仁人志士的言行事迹,在历史变迁中各地区、各民族所形成的独特风土人情和文化面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谋求独立自由和幸福生活的丰功伟绩,一一通过“亲历、亲见、亲闻”者之口之笔记叙下来,保存了信史的同时,也为“文化自信”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综上所述,文史资料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既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举措,有着重大、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文史资料图书的编辑人员,需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文化热情投入日常事务性工作中去,打造出精品力作。

二、策划选题和组稿,确立服务意识

众所周知,新时期当前出版业的生存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但改企以来的许多困境是发展的障碍。众多出版机构从事业单位改为企业,走向了市场,但在管理机制和制度方面又没有完全摆脱过去事业单位的窠臼,定位处于比较模糊的地带。编辑人员为了完成考核,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在这种动机驱动下,重数量、轻质量,大量粗制滥造的图书涌入市场,表面上看市场出现的图书数量和种类非常丰富,但实际并不能满足读者对精品图书的需求,这也使出版业的发展形成恶劣的生态,更有损于以传播思想与文化为己任的出版社的声誉,当然就谈不上为文化自信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作为全国政协唯一一家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在策划选题时,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政协工作服务、为委员服务、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从2015年,我社开始策划委员风采、委员文库系列图书。委员风采,是将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情况进行分类整理,主要从提案、大会发言、委员感言、媒体采访等模块进行划分,从而展现委员履职的全方位的特点;委员文库图书,则将各个领域的委员自己创作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体现委员在该领域的前沿观点和学术成就。比如,梁晓声委员的文库,则根据作品体裁进行分类,同时根据编选特点选择收录的文章;孙毓敏委员的文库,则根据她传奇的人生,以及她对京剧的专业论述,进行分类整理,达到既有看头,又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卖点。策划这两个系列图书选题,就是为了体现全国政协出版社的初衷:为人民政协服务,为委员服务,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优质的精神食粮。

作为图书编辑,还要把握好时代热点、焦点,在努力出版政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各大出版社相继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的主题图书。中国文史出版社也不例外,我们出版了“改革开放40周年·推动者”系列图书;明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我社也在积极策划选题,将于2019年相继推出相关主题的图书。作为出版人,要时刻关心时事,紧扣时代脉搏,找到图书出版的热点、焦点,编辑出版主题鲜明、思想深邃的好书。

同时,兼顾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和出版特点,要多关注现代史研究的学者圈子。之前,出版社更多的是关注中国古代历史以及民国史,对于现代史研究的群体关注较少,也是为了避免触碰敏感问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随着历史的进程,现代史也需要我们去归纳、总结。

提倡服务意识,同样体现在组稿时与作者的沟通阶段。编辑是作者和出版社的桥梁。作品是出版的源头,因此,没有作者,也就没有作品,没有作品,也就无法谈编辑出版。编辑和作者之间要建立一种愉快、相互信任、带有专业色彩又充满创造力的和谐关系,这样才能有效解决书稿从组稿到编撰、编辑加工整个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沟通技巧就成了图书编辑一个重要的工作素养,服务作者、服务读者意识的确立,是提高沟通技巧的关键。首先,要本着对图书质量负责的态度,协调好出版社和作者直接的平衡点。既要为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又要为作者带来适当的宣传和经济效益,也是为广大读者带来社会效益。因此,找到两者之间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至关重要。其次,就编辑加工而言,如何打造一部质量高、有吸引力的图书,需要编辑和作者共同努力。包括文字的打磨、框架的设计、图片的使用等方面。在签订图书出版合同之后,作者和编辑就是合作者,是互利共赢的关系。明确好目标,共同努力为读者打造一部质量高、有阅读快感的好作品。最后,强化服务作者的意识,对作者百分之百负责,这样才不枉作者对编辑的信任。一个好的编辑身边一定不缺乏好的作者。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编辑素养,坦诚对待作者,才能赢得作者的信任,才能共同打造一部精品。

三、增强编辑业务能力,把好政治观、质量观

图书是精神文化产品,在思想政治上要正确,在文字编校上要准确,在装帧设计上要美观大方。因此,要出版一部高水平的图书,必须要注意作者—编辑加工——校对——排版——设计——印刷所有环节,既要有熟练的业务能力,还要有谨慎、细心和专心的工作态度。

首先需要把好政治观,文史资料类图书涉及很多政治、历史、民族、宗教等的敏感话题,必须严格按照重大出版选题备案相关法规,对涉及需要报备的选题一律严格执行报备制度。

其次,提高文字校对水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图书质量把控越来越严,出版社也成立了质检部门,对图书质量检查环节越来越规范。因此,提高校对水平也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三审三校”是必须坚持贯彻的一项制度,有了这个保障才会不断减少错误率。

再次,装帧设计和印刷出版等环节也不容忽视。编辑基本是从策划组稿到图书印刷全程负责,承担了很大的图书质量压力。这就需要编辑有市场眼光、审美眼光,还要有经济头脑,熟悉纸张品质,能对装帧设计提出自己的审美评判,并了解读者普遍的审美心理。

总之,只有时刻学习政治理论,跟紧时代脉搏,才能了解时代鲜明的特色,了解读者的需求,也因此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去策划、编纂、出版一部精品。

猜你喜欢

文史资料人民政协委员
图片报道
浅谈新时期文史资料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论档案与文史资料的关系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互联网+”时代政协文史资料保管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