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专题写作如何传递意境美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账本导语美感

(沈阳广播电视台,辽宁 沈阳 110004)

一、引言

新闻专题追求真实,但这不代表新闻专题就不能够追求美感。相反,在新闻专题之中,只要能够确保新闻真实性,就可以适当地利用各种方法来将美感融入其中。接下来,在文中就如何在新闻专题的写作中传递意境美提出几点建议。

二、用标题展现意境美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最为精准简练的概括,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闻标题写的言之有物、唯美、鲜活灵动尤其能展现出新闻别样的意境美感。

沈阳市通过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众多外地在打工的人纷纷回家乡创业。沈阳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一篇新闻专题采写原来在中科院工作的一位沈阳小伙子回家创业的故事,它的标题是:《昔日“孔雀往南飞”,今日“凤还巢”——“无距”的力量》。其中借用“孔雀东南飞”“凤还巢”两个典故,营造出了看似存在冲突的两种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用导语突出新闻美

新闻专题中,新闻导语处于开头部分,其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要让导语具有意境美,首先需要从大量众多的采访素材中提炼出独特而富有新意的新闻事实或论点,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加以修饰和修辞,让听众了解新闻事实同时获得美感享受。

比如,沈阳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为迎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策划的专题《记录时光》的导语:人生是一个过程,韶华白首,不过转瞬,如果能用档案的方式记录生活的温暖足迹,便能留下家庭发展历程里最美的沿途风景。周维烈是沈阳市家庭建档示范户的代表之一,他用几十个账本,记录了1961年以来小家到大家的每一笔收支情况。有限的数字丈量不了岁月的悠长,但却清晰地折射出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请听记者小萱采制的录音报道《记录时光》。这个导语用新闻事实和论点体现出了新闻的意境美。

四、用事实传递生活美

新闻事实是新闻主体,在表述新闻事实的同时,恰到好处的抒情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新闻事实,从而进一步突出新闻事实的真善美。

初见八十八岁的周维烈,他正和老伴陈淑香一起准备午餐。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厨房,两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淡淡地聊着柴米油盐那些事,这一刻仿佛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作“岁月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录音1:炒韭菜卷大煎饼,然后做点儿西红柿汤,现在愿意吃五谷杂粮。在饮食上主要是讲营养。搭配着吃。

客厅的茶几上整齐地摆放着装帧精美的家庭账本,里面规整地记录着这个家庭1961年来的每一笔支出,也记录着一个家庭的命运轨迹。每一次翻看家庭账本,就像是打开了岁月的留声机。如烟的往事在一串串数字中愈发清晰。

录音2:家里因为当时收入比较低,那时候开始工作的收入就六十二块钱,我老伴儿是五十六块钱,家里三个孩子,还有老母亲还有老岳母,都需要经济承担,所以考虑呢,要勤俭持家,量入为出,想办法不让它超支,能够让它满足于家庭的生活,所以就想办法记账。

周维烈夫妇有三个儿子,靠着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他们把“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过得井井有条,不仅收支平衡,每月还略有结余。在小儿子周力的回忆里,父母每天在账本上写写算算,每周全家还能吃上一顿红烧肉改善伙食,在他的眼里,家庭小账本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记账让他们的生活过成了诗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种美,新闻事实的呈现就是传递了意境美。但是,并不是所有新闻事实都能产生意境美,这就需要作者用鲜活生动富有魅力的语言营造出独特的新闻意境,对新闻事实所涉及的景物、人物抒发感受。

五、用形式展现专题的内在美

新闻专题的诗情画意就是把思想寓于新闻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便可以将美具体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哲理闪光点触类旁通、文思泉涌,从而达到内容美及形式美。比如激发出人们的兴趣专题,使新闻美能够有效获得宣传。下面这段专题有种灵动的美。

一部讲述“企鹅”的纪录片让一位年轻小伙子怦然心动并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他的公司成立后,发展蒸蒸日上。今年26岁的于潍华是一位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年纪轻轻的他把成立不到两年的沈阳蓝之星科技有限公司做得风生水起,作为法人的于潍华说:虽然刚刚起步,收益却比较可观。他公司的成立与企鹅有着一点渊源。从小喜欢电脑和天文知识的于潍华在偶然看到央视播的一个纪录片《企鹅》后,下定决心自己创业。

六、结束语

总之,从新闻美学来说,新闻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同时还是思想与认识的升华,在描绘事实以及逻辑的基础之上利用各种手法去写新闻的美,让听众从中感受出美感并有所思、有所得,这样才可以说是达到了新闻写作美感的要求。

猜你喜欢

账本导语美感
导语
阳光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本期专栏导语
丢失的红色账本
大树爷爷的账本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丢失的红色账本
导语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