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环境高校学生网络安全隐患与对策研究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校园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2003年,美国硅谷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率先提出了自媒体(WeMedia)的概念。即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了全球互联网互通与互动的大环境下,普通民众以互联网为途径,以终端硬件为载体,传达自己的意愿,分享所见所闻。也就是现如今大众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布自身观点和信息,转发他人链接,发布所遇事件等等,都可以及时、随意地进行分享。

一、自媒体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一)自媒体的特点

第一,自媒体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普通大众实现信息的自由传播和扩散只需要一个互联网环境以及终端设备,就能实现信息的接收和评价。因此,自媒体的个人色彩极为浓重。

第二,自媒体具有平民化特点。传统媒体中新闻媒体是主导者,普通民众很难通过传统的新闻媒体发声,一是由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新闻媒体传播专业性较强,二是由于新闻传播的信息需要进行筛选。但在自媒体环境下,传播者大多都是普通人,内容专业性不强,而且其中也会夹杂着诸多散漫激进的信息,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也是自媒体的负面作用之一。

第三,自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互动性是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最显著特征。在传统媒介环境中,大众知识信息的接收者,是被动的一方,接收的信息只能是新闻媒体筛选后的内容,很难对信息内容进行反馈。而自媒体实现了普通大众对于信息的评价反馈,新闻媒体也能够接收到大众的评价及建议。另外,自媒体也实现了互联网两端或是若干终端的“面对面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实现了自由互动。

(二)自媒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网络即时交流。在国内网络即时交流以微信、QQ、YY等为代表,主要功能在于在线传播、分享信息,真正实现了“点对点”传播,实现了信息的互动交流。

第三,公众信息发布。以微博、人人为代表,其特点在于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所有信息一经发布就是公开的,用户通过搜索便能获取。通过关注,无论是信息的发布者或者信息的获取者,都能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及规模、内容各异的信息获取和传播网络。

第三,网络社区。包括社会问答类平台和公众交流平台。社会问答类平台的代表有知乎、天涯等;公众交流平台如百度贴吧、虎扑社区等。为拥有共同兴趣或是针对某一主题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人提供了网上交流的空间。

二、高校学生应用自媒体的现状

(一)高校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自媒体

自媒体作为大众发声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中遵循自己的意愿。从而带动高校学生充分参与公共生活或是分享所见所闻,促进高校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培养独立意识。另外,在网络平台中可以及时地接触社会要闻,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积累生活工作经验等。

(二)能够创新运用自媒体平台

自媒体给高校学生在网络平台带来了更加自由的创新空间。从微信、微博、百度等社交平台,到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都使高校学生在运用自媒体的过程中更为自如,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创新体验。

(三)将自媒体作为构建社交网络的重要依托

基于当前自媒体高度互动的环境,各类社交软件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沟通的方式。不局限于地理位置,不局限于时间,可以自由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自由交流。从而满足了他们社交的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丰满。

三、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隐患

(一)人身安全隐患

自媒体时代下,各类高科技软件和硬件给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损害。最直接的就是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设备造成的身体损伤。男生熬夜打游戏,女生熬夜追剧。很多高校学生因此都患有肠胃、颈椎和其他关节上的疾病,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沉迷网络导致。另外,“校园裸贷”事件中,由于贷款学生无力还款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件不在少数,甚至有些违法校园金融机构让学生通过色情直播的方式还款。这都严重伤害了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个人财产安全隐患

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中在线下购物时使用过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比例达到61.6%。高校学生这一年轻群体更是倾向于使用网络支付,但安全问题一直存在。比如当前的二维码扫描支付,有些违法分子利用二维码传播手机病毒,造成学生的财产损失。“校园贷”无抵押贷款让很多大学生极易深陷“套路贷”。另外,自媒体时代下直播平台的兴起,让很多高校学生沉迷其中,在攀比的虚荣心理下“自愿”花钱打赏主播,实际上也对学生的个人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三)信息和隐私泄露隐患

当前的大多数自媒体平台,都需要经过绑定个人联系方式、绑定身份信息等注册步骤后才能使用,而这些自媒体平台的受众群体多为高校学生。在学生使用这些自媒体软件的过程中,实际是信息不对等的,高校学生对于自身的信息安全没有任何保障措施,学生的个人隐私极易被泄露。

(四)网瘾现象愈加严重

实际上学生网瘾现象由来已久,但自媒体时代各类网络游戏以及各种移动端视频、游戏软件的生产加剧了高校学生网瘾现象的严重性。由于高校学生仍处于心理成熟的发展时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面对网络诱惑很容易过度迷恋。很多高校学生的课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较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游戏、看视频。

在现实与网络中人格相互交替切换,甚至迷恋虚拟人格和环境,不能适应现实社会,极有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

四、自媒体环境下解决高校学生网络安全隐患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自媒体缺乏完善的监督与控制,任何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布信息,其中不乏虚假信息和病毒软件,而高校学生防范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威胁。这就需要自媒体在后续发展中进行法律规制。让自媒体在生产、制作、使用、服务等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此外,高校应当成立自媒体网络安全监管机构,对大学生的日常网络行为进行严格筛查与监督,将自媒体中的不良因素阻挡在校园之外。

(二)建立校园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首先,建立校园网络安全教育的组织体系,统一管理高校校园的网络安全教育平台,这是建立校园网络安全机制的基础环节。其次,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每个学期开设2~4节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第三,建立校园网络教育奖惩机制,对于在校园网路安全建设中有突出表现的教职工或者学生都应当予以正面激励,对于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自身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予以惩戒。

(三)建立网络安全教育的联动机制

自媒体环境下的校园网络安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校问题,而是全社会都应当重视的问题。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首先,家庭应当主动配合高校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家庭了解更为全面的学生信息,从而建立学生的家庭资源库,并组织家长成立网络安全教育委员会,通过定期的交流与沟通,寻找高校学生在自媒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补救。其次,社会也应当大力支持学校的网络安全工作,高校是社会人才力量的重要来源,人才输出保障了社会各个企业获得新鲜血液。因此,社会资源应积极为学校提供网络安全保护的相关硬件和软件资源,提升高校校园的网络防护水准。

(四)高校学生应主动提升网络安全认知水平

第一,高校学生应当重视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对自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隐患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学习如何防范网络陷阱。第二,强化自身的自控能力。可以每周制定一个时间表,合理搭配网络活动时间,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完成情况。第三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自我批评、自我调节、自我进步,对于内容繁杂的网络资源应当学会辨别与筛选,吸收精华,远离糟粕。第四是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防御技能,能够完成对网络终端硬件的安全优化与防护,对于违规的自媒体平台和不良网络信息要勇于举报。

自媒体的个人化、平民化和互动性等特点获得了众多高校学生的青睐,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威胁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财产安全以及信息安全。因此,引起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通过完善法律规制,建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和联动机制来不断优化整体的网络安全环境,高校学生自身也应当对自媒体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知,提高应对网络隐患的能力,增强网络责任意识,从而在面对日益变化的网络自媒体环境时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校园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