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技术在出版业媒体融合的应用探析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辅扫码二维码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在传播出版领域,二维码已经成为连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重要工具,二维码为传统纸质出版的发展开拓了全新的空间,纸书多内容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报纸的文本也不再是“过去式”,而能够实时动态的播报新闻。本文试总结二维码在出版业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从而引导二维码在数字出版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二维码及QR二维码发展过程

所谓二维码,指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进行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用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也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二维码最早是日本公司Denso Wave的专利发明,用来追踪汽车零部件。随后,在日韩地区二维码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我国最早使用二维码是在2006年,但是二维码是一门非常依赖手持终端设备和网络的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在2012年,移动设备普及量剧增,大型互联网公司也解决的二维码的技术问题。此后,二维码技术问题开始在各个行业中大展拳脚。

在出版传播领域,二维码技术得到了极为充分地应用。目前,在传播出版领域应用的最多的是QR二维码,QR二维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速读取,对读取设备的要求低,只要有内置的读取软件和网络即可;二是高容量、高密度,理论上内容经过压缩处理后可以存7089个数字,1817个汉字;三是支持纠错处理,最高30%的错误能被纠正,因此即使QR二维码被损坏,一定程度上依旧可以被识别;四是结构化,二维码看似随机分配的黑白格局其实对区域有严格的定义。

二、二维码在图书出版媒体融合的效果显著

(一)“二维码+教辅”拓展知识空间

二维码应用在教辅图书中运用较早的有2013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解题高手(微视频版)》,该书在每道例题旁设置二维码,使用者通过扫码即可免费观看与之相应的名师微视频讲解,成为开创“移动学习”新模式的领先力量之一。随后,在其他的教辅书籍中也相继出现了将二维码扫码功能。在这些教辅图书分为使用客户端和不需要使用客户端两种。另外,一些出版社也推出了付费观看视频的功能,为出版社带来了额外收入。

二维码在教辅图书中的应用,补齐了纸质教辅图书在载体、版面、印张限制,以及更新时间问题上的短板,为其提供更多内容拓展了空间。通过反复观看、生动的视频,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此外,二维码图书印制在纸质教辅图书中,便于学生书写记录,内容更具结构性与条理性。相对于其他数字出版形式,这种二维码与教辅结合的创新,结合了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优势,在媒体融合中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二)“二维码+全媒体”拓展表达方式

每个媒介形式有各自不可被取代的特点。纸质的优点在于保存时间久,便于反复阅读、需要调动理性思考,是冷媒介的代表。视频的优点在于感官丰富,具有较强的引导性,不需要过多的思考,是热媒介的代表。在传统的图书出版中,我们习惯于运用文字和图片来作为内容的表达方式,对于小说或者漫画而言,这种表现形式是可取的,可以充分调动我们的想象力。在“全媒体”时代,对图书的表达方式也有了创新。在图书上添加二维码,获得视频或者音频内容,使图书的内容有了多种表达方式。

(三)“二维码+社交媒体”拓展营销范围

传统的图书营销限制于书店(网店)和广告,而这种广告的折现率并不高。社交媒体扩大了图书营销的范围,微信、微博、豆瓣等主流社交媒体为图书营销提供了新的方向。社交媒体营销在封面和封底上出现的二维码最主要是链接指向主要是三种: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是作者个人公众号微博、图书网购渠道、读者交流圈。

将读者引流进入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实际上将读者变成了下一本书的隐藏消费者。有的公众号也会将增值服务放置在微信公众号中,为图书获得了二次盈利。通过朋友圈来达到裂变式传播,这样使公众号的资源活起来,增加粉丝量增加隐藏的读者数量。出版社也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加强编辑与读者的沟通,还可以利用“豆瓣网”的“读书频道”让读者之间交流,因为该平台已经汇集了很多有关该书的读者评论,可以加深读者对图书产品的了解。

(四)“二维码+防伪技术”增强版权保护

在全球的图书市场中,版权保护一直都是重要的议题,尽管各个国家都在禁止盗版上煞费苦工,但是盗版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在美国,很多教材因为价格昂贵,而不少的读者选择私下买卖国际版图书。例如一本《线性代数》在亚马逊上要花140美金,但是在香港买只需要花90美金,而这两个版本实际上在内容方面并没有较大的区别。这样的国际版图书在EBay上会有卖家售卖,而在Amason上难以找到。实际上在美国买卖国际版图书是非法的。在我国,图书的价格尽管价格已经不算高昂,依旧存在很严重的盗版问题。国家版权局连续14年开展“剑网行动”打击盗版现象。

三、二维码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二维码扫码安全问题

二维码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二维码内藏恶意URL网址,恶意网址通常指向钓鱼网站、恶意软件安装链接等。用户点击安装后手机就会感染病毒。另外,不法分子还会将跳转的网址伪装成官方网站,利用“钓鱼”的方式盗取用户账号、密码等信息,给用户的隐私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②二维码内含用户个人信息被获取。不法分子通过专业的读取软件或设备,便可以轻易读取车票上的二维码获取购票人的个人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便可以针对购票人进行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③“二维码”在技术层面上存在安全问题。网上银行可以利用数字签名、SSL、UBS key等手段来保护账户的安全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但是手机终端的运行能力和存储空间与电脑终端不同,复杂的认证过程并不适用于网络环境。

(二)二维码内容更新问题

二维码分为普通二维码和活码两种。普通二维码一旦生成即无法更改内容,同时也无法监控二维码的扫码情况。活码相对而言可以随时更改云端内容,做到同一个图案不同的内容。在图书上出现的二维码很大一部分是活码。考虑到成本问题,一些图书在封面或者封底印制了二维码却没有添加内容,导致读者扫码进去后是一个空白的网页。或者由于出版社没有进行维护,读者扫码后发现二维码已经失效,这无疑是对数字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二维码内容创新问题

目前印制在图书上的二维码主要有以下功能:进入出版社官方微信、进入作者社交平台、进入读者交流圈。这些二维码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流量引导或引发购物决策。能为读者提供精彩内容或者有价值的增值服务的少之又少。实际上在读者看来,这些二维码的用途不大且缺乏新意。在他们看来,如今图书出版领域的二维码,大多是一厢情愿,没有了解用户之所需,更没有延伸产品的附加值。

(四)二维码标准化问题

早在2016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已经开展了有关二维码标准定制的相关会议,推动我国二维码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二维码产业生态体系的快速形成和健康发展。2017年,我国《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在目前常见的二维码中我国认同的二维码标准是DM码和QR码。但是图书上主要使用DM码而运营商推广的是QR码。标准不统一导致资源整合时费时费力。同时,标准的差异化导致用户系统不兼容,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四、结语

二维码技术是出版产业媒介融合的最佳落脚点之一,通过小巧的二维码,知识跨越载体的鸿沟实现了媒介的共荣。虽然二维码技术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但是加以优化后,他依旧会给出版行业带来更多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教辅扫码二维码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山之高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
扫码看直播
我待教辅如初恋
教辅虐我千百遍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