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法制安全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修正案法制师资队伍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200)

当今,新媒体“微信”“微博”和“微视频”是当前大家耳熟能详的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更别说大学生群体对“三微”的使用频率了,当前“三微”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生活的重要部分。所以好好利用“三微”,通过“三微”平台开展对大学生群体的法制安全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渠道。

一、大数据是网络社会新媒体时代的主征

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当今时代是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一词最先出现在《De Netwerkmaatschappij》书中,此书作者Jan van Dijk认为,“网络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网络交织所形成”。而在新媒体时代,个人、组织乃至社会的走向与目标基本上跟着网络走。后来Manuel Castells著书《The Information Age》,他在此书中不断提到网络社会这个名词,并用网络社会描述了当代社会的转型。书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网络社会在各个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例如制造、经验、权力以及文化等等。到1990年以后,“网络社会”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口头与书面使用语。后来又出现一些相关的名称或术语,如“信息社会”“数字化社会”“赛博社会”“虚拟社会”等等。

大数据(C Big Data)亦称“海量数据”是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互联网世界形式是虚拟的,却给我们带来了数据的网络化,大数据应运而生,数据革命爆发。当前的大数据的规模己经大到了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步,有如人体的血液,流遍全身,涉及与血液相关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目前的工具和技术无法对之运行和处理,必须对数据进行多元化的研究。大数据的内涵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发展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NetApp认为大数据包括“ABC”三要素,即分析、带宽和内容。大数据具有“4V”的特征,即多样化(Varity)、大量化(Volume)、快速化(Velocity)和价值化(Value)。“多样化”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打开网页搜索热词、进入微博发表说说、微信QQ朋友圈的更新、个人日志的分享、旅游自拍、滴滴打车时位置的定位都是大数据的一部分。“大量化”是指数据量的剧增,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及互联网每一年的数据都在以超过50%的速率增长,仅在2011年,全球数据增量就达到了1.8ZB(即1.8万亿GB)”,这是一个数据存储时代。“快速化”和“价值化”则是说大数据产生的速度快和对大数据的利用要快,短短一秒钟之内在全球产生的数据量简直是天文数字,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分析出结果,新的大数据产生之后,正在研究的大数据就己经失去了价值。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一)大学生群体法律意识较淡薄

笔者2017年曾就《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对湖南省5所二本高校里的大三大四两个年级、六个院系中的450个非干部大学生和150个学生干部进行过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记得《刑法修正案(九)》颁布时间的具体年月日的学生只有14.23%,且基本上是政法学院的学生。对《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模模糊糊有点印象有41.42%,但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政法学院法律专业的。完全不知道《刑法修正案(九)》颁布这回事的有20.98%之多。能说出《刑法修正案(九)》部分内容的学生只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15.88%,这个清一色的是政法学院的学生,且本系的学生会干部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不能说出《刑法修正案(九)》的具体内容,但是通过网络了解到《刑法修正案(九)》颁布的消息的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25.18%,完全不知道《刑法修正案(九)》颁布这回事的学生有20.98%,其中理科生居多。

从大学生对《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的了解调查数据中可以对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窥见一斑。因为虽然是“刑法”修正案,但是《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和修改的内容与大学生法制安全问题相关的有11条(例如“刑九”第二十五条关于“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和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且罚的力度很大。

“刑九”第二十三条关于“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都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刑九”第八条关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刑九”第二十三条关于“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刑九”第三十二条关于“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刑九”第七条关于“制作、散发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或者通过讲授、发布信息等方式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的”“明知是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节严重的”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刑九”第一十七条关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都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约占“刑法”修正案九内容的22%。

如果作为一个大学生,连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都不及时去了解和掌握的话,还谈什么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呢?如果大学生也因“不知法、不懂法而犯法”受审判的话,那不只是大学生本人一辈子的遗憾与人生价值实现的障碍,也是我们法治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可见,如何在网络大数据的驱动下,利用网络大数据的作用,构建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模式已显示出了其重要性与迫切性。

(二)高校法制安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1.学科建设方面

目前对于非法律专业的所有学生来讲,在课程设置方面与法律相关的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学的就只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且这门课程中法律知识所占的比例少,占课程总量的五分之一还不到。修改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本书的内容是“绪论”加六章内容,前面五章都是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新的起点新的使命”“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最后一章才涉及法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一章的设计中,讲的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宏观的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与运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学生了解到的是“法律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宪法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成、“我国实体法”包含的法律的名称等等抽象的知识点。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补充了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法兴趣,但是大部分老师们往往注重前面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知识点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锻炼,最后那一章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是蜻蜓点水,两至四个课时左右就陈述完了。所以对于这门课,学生们都简称为“思修”课而不是“思法”课是有原因的。学生学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一章之后,虽然知道了一些法律概念,能够辨别是非,明了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真正遇到涉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时,还是不知所措,不能积极妥善应对。当谈到“路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受到网络类似问题的影响都回答最好还是不扶。这个回答反映出在当代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还是畏惧权力、害怕诉讼的。畏惧也好,害怕也好,都是因为在“学法”这一关中法的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用法”的局限。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据调查,目前法制教育在各个高校的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对于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在主要采取讲座的形式,但是讲座的时间短(2小时左右)、次数少(新生入校时)、内容浅,这样的话导致法制教育持续性和系统性不够。因法制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地位的问题,导致大学师资队伍也不能满足法制安全教育的要求。

法律知识的传授,不能单纯罗列法条,这样枯燥提不起学生的求知欲。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的那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最后一章法治教育的内容设计上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维权事件有所脱节,而过分强调法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由于这本书结构设计重思想道德修养轻法律基础,再加上法律基础部分本身对学生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考虑得不多,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得到开展,需要补充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而对教学案例的评述,在专业性、体系性与逻辑性方面都要求较高。但目前高校的专业法律教师本来就缺乏,所以基本上就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法学方面的教学。这样大学生无求,就抱着应付考试60分万岁的目标,实在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深层次目的。

在高校法制安全教育所面对的对象上来说,法制安全教育应充分考虑这个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大学生群体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交接期,身心基本成熟又不是完全成熟,对于人生观价值世界观还处在一个迷茫探索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也是一个模糊状态。所以在进行法制安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法律知识的专业性、体系性与逻辑性,也要注重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大学生群体的法制安全教育只有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的现实需要,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中能够有既懂心理学又懂法律的综合性人才融入的话,教育效果将更佳。但是我们正好目前在这个方面很欠缺,为了达到法制安全教育的目的,有必要在这个方面完善法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法制安全教育模式构建

(一)将《刑法修正案(九)》中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

2015年8月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和修改的内容很多都密切关系到大学生群体的实际生活与将来的就业。在当前的大学生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讲就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公共考查课,且法律基础方面的内容很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的大学生群体绝大部分都是90后和00后的独生子,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现在是网络社会,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如果没正当使用,则容易走火入魔,耽误他们这个群体的学业乃至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90后和00后的独生子在家中的独特地位,使得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很少通过网络途径主动去及时关注和了解国家法律变化的新动态,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群体因“不知法、不懂法而犯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有必要将《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和修改的内容中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去。如国家考试法制安全教育、证件使用法制安全教育、行车驾驶法制安全教育、网络信息使用法制安全教育等。

(二)完善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群体的法制教育有几个与其他教学教育不同的特点,如大学生群体的法制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大学生群体的法制教育在面对的对象上具有特殊性、大学生群体的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大学生群体的法制教育在育人的目标上注重人本性、大学生群体的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学的主体上具有专业性等等。大学生群体的法制教育特点决定了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通过专任、外聘、兼职、临时兼任等百花齐放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让其各自发挥出独特的教育作用。

高校本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是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学到的相关法律知识和厚实的法律功底在大学生群体的法制教育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对案例的评述方面会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这就解决大学生群体法制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以及层次性问题。当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专家们可以成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中外聘和兼职的重要力量。这些专家们奋战在司法一线,每天与各种各样的案子接触,并加之以合法合规的处理与解决,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案例的评述上具有最权威的发言权,这也就解决了大学生群体法制教育的实践性与科学性问题。社会公益组织与法治教育方面的学者们也都是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临时兼任的重要支持力量,这些力量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这一问题。这些力量的一个合力将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

(三)让“三微”成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渠道

“微信”“微博”和“微视频”是当前大家耳熟能详的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更别说大学生群体对“三微”的使用频率了,当前“三微”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生活的重要部分。所以好好利用“三微”,通过“三微”平台开展对大学生群体的法制安全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渠道。

微信(WeChat)在内容分享上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它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信息交流软件。虽然是先有QQ,后有WeChat,但是WeChat在当前更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据调查现在大学生群体基本上是人手一个智能手机,而95%以上的大学生都使用了WeChat,使用频率极高。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可以充分利用WeChat这个平台,将国家最新法律法规的颁布信息、各种与大学生群体生活与将来就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案例等进行扩散与传播。

微博(MicroBlog)在内容分享上具有简短但又实时的特点,很容易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也成为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可以建立学校的官方微博、辅导员的工作微博、学生论坛微博等,将国家最新法律法规颁布信息,与大学生生活以及将来就业密切相关的案例等置于这些微博中。

微视频(Microvideo)相对于“微信”“微博”来说更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和关注。Microvideo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所含内容却精湛而吸引人,再加上Microvideo往往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群体的眼球,所以转发率极高,传播速度特快。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可以将国家最新法律法规颁布信息,与大学生生活以及将来就业密切相关的案例等制成精巧的微视频,在学校的官方微博、辅导员的工作微博、学生论坛微博及其他媒介上传播,有效实施法制安全教育。

猜你喜欢

修正案法制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摘要
简评2018宪法修正案与监察法
关于刑法修正案的思考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预防视阈下禁止令适用对象的新探索——以《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为切入点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