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体系设计与实施策略

2018-03-28华春花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馆员育人图书馆

华春花 袁 逸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功能,离开了服务,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文化育人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责的方式之一,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从广义上讲,高校图书馆的所有服务都可以称之为文化育人服务。狭义上的文化育人服务是以图书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以及资源文化等文化为载体的,旨在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目标的延伸服务。因此,高校文化育人服务以高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在藏书、管理、服务等各环节都要关注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利用图书馆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1]。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育人服务的优势,探讨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架构,并对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育人的优势

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在学生的文化教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育人服务,并不是要求高校图书馆像课堂那样自上而下对学生进行讲授,而是要通过环境、资源、服务等条件对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育人服务具有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在高校图书馆具有明确的文化服务目标,高校图书馆保留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高校图书馆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高校图书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刻[2]。

1.1 高校图书馆具有明确的文化服务目标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辅机构,肩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以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前提,其服务的开展都是围绕着这些目标和任务展开的。从这一点上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育人服务具有非常明确的服务目标,其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普通高等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高等高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以培养德、 智、 体、 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高校的教育目标为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提供了依据,让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更加具有针对性,也为文化育人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3]。

1.2 高校图书馆保留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

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是高校文化的灵魂。作为文化知识和信息的聚集地,高校图书馆不仅承担着保存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重任,也承担着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使命。优秀的文化成果为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提供了资源基础,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馆藏资源开展一系列文化育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文化的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并获得精神的成长。例如,高校图书馆收藏了一批中华民族经典文化著作,图书馆可以深入挖掘这些文献资源的价值,以这些文献为依托,举办经典诵读或者是经典阅读征文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更多具体的感悟。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依托馆藏举办各种展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1.3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

在高校教育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方式。但是,课堂教育以讲授为主,主要是利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由教师将知识点教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与课堂教育不同,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并不是直接向学生施教,而是通过馆内的资源、环境、服务、管理等进行无形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将知识和有关道德及审美的经验渗透到图书馆的一切资源当中,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学习这些文化知识。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多种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依靠自己的感悟和判断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4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容易被学生接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变强,其自尊心和平等心也越来越强烈。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更加关注自我,不喜欢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而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课堂教育不同,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的实现不是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而是利用环境、资源、服务以及管理等来实现,既不带有指令性,也不会对学生造成制约。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馆更像是一个可以让学生自我实现并且自我放松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整个教育过程平等并且愉快。因此,图书馆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其育人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1.5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刻

对于学生而言,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它打破了传统课堂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局限,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开放和灵活的空间中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按部就班的被动教育中走出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个性的培养,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同时,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以志愿参加为前提,这对于学生而言没什么强迫性,学生在使用高校图书馆时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学生在参加活动的经验中感悟出来的想法更加深刻。再者,高校图书馆通过一系列活动启发和影响学生,这种极具亲和力的教育方式更加具有渗透力,对学生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和久远。

2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架构构建

高校图书馆拥有天然的优势条件,开展文化育人服务是其职责所在。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化育人服务时需要遵从一定的原则,构建一定的文化服务架构。否则,文化育人服务只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它的真正价值[4]。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架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指导理论、服务团队及活动设计。

2.1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理论依据

挖掘文化育人的理论依据,为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的前提。只有拥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文化育人服务才能够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获得更好的服务效果。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及思想政治理论中寻找依据。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文以载道”,如唐代思想家韩愈提出:“读文著书,歌颂亮舜之道”。柳宗元也提出:“闻者以明道”。这说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文章、文论以及文学等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伦理道德观念,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健康、个性发展以及文化水平都能够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文化育人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环境和情景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环境或情景隐蔽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选择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让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品德。无疑,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情景。

2.2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团队建设

开展文化育人服务离不开专业团队的支持。如果没有专业的服务馆员,文化育人服务的效果肯定不尽人意。首先,在队伍成员的选择上,由于文化育人服务是一项面对学生的服务,所以在服务团队中既要有熟悉学生工作的教师进行把关和指导,也要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生志愿者,让学生成为服务团队的主力军。此外,图书馆还应该邀请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作为服务团队的顾问,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的分析和解答,提高图书馆育人服务的专业性。其次,在团队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上,要加强团队组织和规章的建设,这是文化育人服务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建立好相关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在人事问题上容易出现纠纷,最终会对文化育人服务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再者,适当的团队评估能够保持团队活力。对文化育人服务团队的成员进行适当地约束和考评,可以有效地保证文化服务的水准和可持续性。

2.3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活动设计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是文化育人服务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化育人活动设计时,应该紧跟潮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符合“90后”“00后”审美情趣的活动,利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图书馆的文化育人活动。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从本馆馆藏特色出发,以图书馆特藏为基础,开展一系列文化育人活动。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推出某个作者的作品展,利用海报、展板以及展架的形式,宣传作者的作品。其次,图书馆可以在深入调研学生文化需求和了解校园文化热点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相关部门文化活动要求,举办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文化活动,如读书会、文化沙龙、畅销书作者见面会以及经典电影展播等。再者,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办图书馆论坛,给予学生自由交流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图书馆还可以结合毕业季举办毕业活动,拉近毕业生与母校的距离,扩大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传播和影响力。

3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实施策略

文化育人是高校图书馆核心服务之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化育人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服务中,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文化体系的建设,建立长效的文化育人体系,培养优秀的文化服务馆员。

3.1 构建图书馆文化体系

文化体系的构建对图书馆文化建设和文化教育具有动力作用和导向作用,一个图书馆的文化价值观决定了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导向,图书馆员的文化水平和文化追求直接影响了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的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开展文化育人服务,构建健康向上的文化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滋养精神世界,增强学生对图书馆的依赖感和认同感。首先,高校图书馆要明确自身的服务宗旨,确定馆徽、吉祥物、馆训、服务标语以及服务制度等,加强馆内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5]。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注重馆内文化环境的建设,利用书画、植物以及照片等对阅览区域进行布置,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并且充满文化底蕴的阅读环境。最后,高校图书馆还要注重内部文化建设,利用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馆员的文化底蕴。

3.2 建设长效的文化育人体制

文化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结合一些节日和重大事件进行即时性和突击式的施教,而且还需要一些日常性和常态化的文化教育。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文化育人机制,将文化育人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确保文化育人服务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如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图书馆可以举办不同主题的“读书节”活动,通过精美书签设计大赛、图书馆吉祥物设计大赛、经典诵读比赛、有奖征文比赛以及辩论赛等形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这种服务方式每年的服务主题不一定相同,但是保证了服务的延续性和常态化,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业务方面的连接性和聚合性强的优势,保证了服务的长效和稳定。高校图书馆要将文化育人服务纳入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在书刊借阅、阅读推广活动中融入文化服务理念,将文化育人落实在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细节。

3.3 培养优秀的文化服务馆员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文化的主要载体,他们不仅是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也是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的教育者。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文化水平和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品位和精神培养。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馆员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馆员文化育人的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举办茶话会、文化沙龙、继续教育及讲座培训等方式,给馆员创造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此外,除了参加图书馆组织的文化活动外,馆员也要加强自身的文化追求,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明确自己的责任,在现实中不迷失自己,择善而从。

4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是高校文化育人独特且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高校综合办学能力的一个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体系和实施策略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改善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加强文化体系建设,促进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优秀的文化服务馆员。

猜你喜欢

馆员育人图书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