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招生工作路径的分析与策略研究

2018-03-28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源院校高职

曹 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招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生源急剧下降,高职院校竞争异常激烈的新形势下,生源质量和数量是检验高职院校招生工作质量的标准之一,高职院校应客观、全面地分析影响招生工作路径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解决途径。

1 影响高职院校招生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1.1 招生政策的影响

2012年教育部牵头2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若干试点高职院校开始实行大规模的自主招生工作。2013年大批普通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也开始实行自主招生。据专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分析预测,到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生源减少的大环境不可逆转。生源减少会加剧高职院校的竞争,部分高职院校将陷入生源困境。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和招生结构的拟订应该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来确定,参照本校的办学宗旨、软硬件条件[1],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却注重经济效益,盲目执行扩大招生计划。然而,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计划,势必导致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校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学校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所以,高职院校招生工作需根据新的教育政策,结合本校办学特色,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开展招生工作。

1.2 院校竞争的影响

不断提高生源质量,是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方面,2017年江苏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总数约8.35万人(含专科注册入学),比2012年减少了4.48万人,减幅为34.9%,且从2012年起招生总数一直持续下降。由于江苏省生源人数的降低导致招生计划人数也逐年减少,从而加大了高职院校之间生源的竞争,也使招生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普通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更多是出于招生前景压力的考虑而愿意进行更大范围和规模的自主招生。院校竞争的结果,最终影响了生源的质量,只注重“量”不注重“质”是高职院校招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生源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再者,面对各种宣传媒体,高职院校在精力上应接不暇,在经费上捉襟见肘;考生和家长常常感到目不暇接、真假难辨。高职院校宣传手段五花八门,导致很多家长难以抉择。对待招生工作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各高职院校在招生市场上的不同地位和高度,既激化了高职院校间的办学竞争,又给招生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难度。

1.3 学生择校的影响

面对可选择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也愈加精细化,考虑的条件也变得多元化。第一,面对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考虑内容越来越全面,首选学校,再选专业,甚至关注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校风学风、生活条件等。第二,从2017年江苏省高考填报志愿来看,南京城市的优势突出,信息类院校关注度极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一直很受学生的追捧,生源问题相对不大,民办高职院校报考形势却格外冷清;从专业角度讲,宽口径专业报考人数多,窄口径专业报考人少;特色专业报录比很高,冷门专业报录比低。有些高职院校的宽口径特色专业招录比可以达到几十比一,有些民办高职院校的窄口径普通专业甚至出现无人报考以致最终取消的现象,体育类、艺术类学校投档线仍然相对较低。第三,近年来高职院校施行“分类考试”改革方案,高职院校招生考试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按新高考改革趋势,选择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将占高职院校高考招生的近一半。因此,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并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要上好大学。所以,学生择校对高职院校招生工作质量的影响可见一斑。

1.4 就业前景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了应届生不断激增,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现阶段,结构性失业、人才和市场需求不匹配、专业设置不合理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而学生就业率直接影响高校的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2]。高校的就业率越高,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高校就业率越低,学校在社会和大众中的口碑就会越差,从而影响学校招生,更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业率就是生命线,提高就业率一直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心,学生就业前景也是学生家长最关心的话题。所以,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和突破口。

2 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对策

2.1 加大招生宣传,建立长效机制

招生宣传是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高职院校录取的集中和阶段性的主要工作。在当前高职院校竞争白热化,市场争夺无序化的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建立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部分国家级高职院校开始主张建立专业招生联盟,倡导同专业的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进行联合宣传、统一考试和择优录取。地方高职院校之间以招生联盟的方式进行联合招生,加强了招生宣传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降低宣传成本是创新宣传模式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质优价廉的网络平台,建立面向考生集中统一发布高职院校招生信息的招生考试公共信息平台,利用主流媒体、网站、校园贴吧或杂志等多元方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考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的关注度,使他们更能够详细地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教学理念等,从而吸引考生报考。招生实效是招生工作改革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高职院校要建立本校特色的长效机制,坚持长效性,优先兼顾效益性。高职院校要想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化,就必须把好入学关,重点强调学生的技术技能,“抓关键、抓特色、抓培养”以确保生源素质和质量。高职院校内部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各部门、各学院要相互扶持、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每位教职工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声誉,积极为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做贡献。

2.2 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基地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持续推进,问题和困难开始逐渐暴露出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一直处于瓶颈期,并且生源低质化情况愈加明显。为了促进招生工作路径的不断完善,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职工在招生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订和健全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标准,以按质和量分配奖惩来督促和激励任课教师、辅导员,强化并提升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实效性;适时有效地将招生工作纳入教学或目标管理考核,确保招生工作路径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拓宽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路径,必须充分挖掘学校物质和财务资源以进一步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地区生源基地应设立专项经费,定期邀请各地市、区、县教育局主管领导,优秀校友、优秀毕业生等参加毕业典礼或庆典活动,为招生工作献谋划策。本省高职院校生源基地占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源的不均衡发展,不利于全面提高生源质量,因此,选择生源大省开展生源基地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根据往年录取情况,选择录取人数较多的生源大省开展生源基地工作,并与有一定影响的中学建立合作。根据2017年全国录取数据来看,外省高出一本分数线60分以上的城市较多,比如:黑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等,选择在生源质量较好的省份开展生源基地建设,科学规划,实现多元化的招生工作路径是应有之义。

2.3 精准把握市场,突出就业优势

市场化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市场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市场化办学的核心能力。专业设置上,根据市场发展前景努力开拓新兴专业,力求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与市场化方向相统一,优化生源结构;课程设置上,根据企事业单位需求增减课程,针对目标岗位建立定向培养机制,拓宽生源空间;实践教学上,根据市场需求尽可能多地设置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习实践和就业基地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和实践“实习+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不断提高高职生人才质量,提高高职院校的软实力以及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就业优势是高职院校吸引生源的重要手段,就业趋势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3]。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面对整个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市场无序化竞争状态,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把就业作为办学的重要导向,突出就业优势的同时,必须把握市场人才需求方向,时刻关注就业动态,密切掌握就业趋势,精准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接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则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将得到改善。

3 结束语

招生工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决定院校兴衰的生命工程。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认识,转变招生工作思路,增强责任和使命感。发展高职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4],高职院校重点要在革新招生理念和探寻招生改革路径上下苦功夫,潜心思考,大胆实践,突破瓶颈。高职院校只有认真反思改革的理念,积极探寻改革的基本路径,才能改善招生工作中生源持续下降的问题,确保高职院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生源院校高职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