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研究

2018-03-28耿武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课高校学生载体

刘 洋 耿武奎

(1.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7; 2.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 510230)

0 引言

“互联网+”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互联网+”行动计划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引擎。高校学生党建应用“互联网+”模式进行微载体建设是对传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形态的补充和创新,有利于打破学生党建工作的时空约束,提高高校学生党建的育人效果。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概述

“互联网+”本质上意味着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时代以“微文化”为传播样态,以“微媒体”为传播平台,以“微交往”为传播方式,实现交流的即时性、简便性和活跃性,推动信息传播模式的颠覆性变革。

1) 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的基本内涵。“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是“互联网+”行动计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尝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发挥网络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利用“微文化”传播方式和“微媒体”平台,建立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

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的产生与“微文化”传播密切相关,而“微文化”传播样态的逐渐扩大又和“微媒体”的快速发展相关。微博、微信、易信、来往、有你、陌陌等是平台型“微媒体”[1],是推动“微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微文化”通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声地渗透于人们生活,不经意间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2]。简言之,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即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APP软件进行展示、交流、传播学生党建知识,以及搜集、统计学生党建信息的综合性平台,包括微读本、微党课、微平台、微实践等。

2) 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的主要功能。“互联网+”不仅影响高校师生的学习习惯、交往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开辟了知识来源的新路径。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形式和重要阵地[3]。建设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是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顺应“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双效性”(时效性和实效性),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①实现党建主客体的交互性。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中主客体界定十分明显,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党建知识的传播也基本上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作为传播媒介平台可以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学生基层组织的每个成员都具有主体性,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存在,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新媒体浏览发布信息,在公众平台上表达立场观点、交流意见看法等,改变过去党建工作传播的单向性。大学生可方便地进行党的思想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党建主体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与交流。

②增加党建内容的丰富性。传统的学生党建因受工作性质和宣传手段的影响,党建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不够。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为增加党建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提供了新的平台。“微文化”的传播方式,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各类信息被高效传播。网络是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可以满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信息的需求。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可以从中搜索学生党建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党建宣传视频、历史图片和音频解说等,还可以借助手机微信、微博等进行浏览、学习、保存和传播。网络平台上的学生党建资源如果单纯靠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和课堂教育方式是很难被充分利用。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不仅有利于拓展党建的内容,更有利于良好效果的取得。

③实现党建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大都采用“一对多”和“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工作内容的传达和教育思想的指导。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员参与,但是即时性问题却被忽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开发“微党课”在线传播党建教育思想;强化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微平台建设,及时进行党建宣传等。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束缚,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和教育思想的远程传播,有利于减少学生党建工作的时间成本,实现党建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保证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的态势分析

1) 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的优势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是集合多种“微媒体”建构的多维度综合型服务平台,其优势与互联网时代“微文化”的传播方式密切相关,弥补了传统学生党建工作的不足。第一,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符合目前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习惯。网络微读本和微党课增强了高校学生党建理论教育的趣味性,有利于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随时通过手机客户端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了解时事热点问题,开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思路。第二,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与信息传播高度活跃相吻合。微平台多方位地进行学生党建工作信息的发布、交流和转发,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建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受众面和宣传力度。第三,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注重“微用户圈”(即小社群化)存在的意义。微实践迎合个体聚合的特点,将微社群“志同道合”的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组织起来,开展具有特色并服务他人的微公益、微访谈和微调查等,打破传统学生党建实践活动的“雷同化”,有利于落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服务育人的目标。

2) 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的劣势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受到“微文化”传播的影响,其劣势也是客观存在的,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传播的有些内容会冲击学生党建工作的导向性。“微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内容多样化,不同价值观念的内容相混杂,甚至有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突。在运用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进行信息的发布或者传达时,一定要进行甄别和引导,放任不管会导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偏离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的传播方式使用不恰当,会导致学生党建育人目标的失效。高校学生党建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是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时,潜移默化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容易出现思想行为“任性”、语言“任性”和心理“任性”等问题。这会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学生党建工作已经取得的成效,与高校学生党建育人的目标相背离。

3) 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网络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载体作用,引起各高校的普遍重视。移动无线网络的覆盖、“微媒体”的广泛使用为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的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其一,移动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是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的必要条件。无线网络在学校的全覆盖为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提供发展的空间,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可以在学校任何地方自由使用微载体学习相关党建知识。其二,“微媒体”的广泛使用是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的有利条件。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软件的使用奠定了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的群众基础。其三,学生发展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考虑的问题。按照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流程,大部分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到了大三或者大四才有可能被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但这一时期很多学生都面临实习实训,比较分散,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考察,迫切需要进行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

4) 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的困难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新尝试。尽管学生党建网络平台并不是新事物,但缺乏技术支持和人员投入等各种困难仍缺乏重视。第一,技术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容易导致微载体建设中出现各类故障,影响其效能的发挥。第二,缺少人员力量的投入,没有设立专兼职的人员进行微载体的管理,导致微载体运作滞后,形同虚设。第三,学生党建内容与微载体的契合点不明显,降低了微载体的吸引力。学生党建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而且偏理论,微载体建设如果只是单纯地把传统的学生党建内容移植到网络上,将会使微载体建设流于形式,没有任何特色和吸引力。

3 “互联网+”背景下建设“四位一体”的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

高校学生党建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就必须大胆改革,勇挑重担,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搭建工作平台,创新工作载体[4]。“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是在充分考虑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基础上,从高校学生党建的教育内容和工作方法层面,追寻学、思、做的思路,建立“微读本、微党课、微平台、微实践”四位一体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1) 以微读本为基础,注重教育的时机时效。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高校学生党建微读本是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实施“补课”机制,创立“掌中微学”,提升政治理论知识教育的实效。以微读本为基础的“掌中微学”是充分考虑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将重要的党建理论知识以电子书的形式,传送给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提升自身理论素养。首先,微读本的内容考虑新媒体时代的动画效果,不是简单地罗列党章党史、党规党纪,而是采取图文并茂、声音影像并存的方式再现政治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时事热点,同时满足学生好奇心和追求进步的心理。其次,微读本的形式灵活多样,其中“点单”模式必不可少。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可以结合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和欠缺方面随机点取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延伸学习,改变千篇一律的学习内容。最后,微擂台也是必备环节之一,以“微读本试题库”为基础,坚持以比证学。学生基层党组织将个人灵活学习和集中检测相结合,在微读本中设置“随机抽考”和“知识竞赛”。通过不受地域限制的考试促进学习,通过比赛验证学习,引导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随时随地进行自身日常政治理论修养的提升。

2) 以微党课为契机,提高学习的灵活自主性。微党课是高校学生基层组织开展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的重要形式。建设高校学生微党课是对传统党课形式的创新,充分体现“微党课”大能量,促进党员教育培训信息化,提高基层党组织成员主动思考和学习的灵活自主性。微党课符合大学生“人人当教员,人人也当学员”的心理,设立“指尖课堂”,用“短小精悍”的宣讲代替“大而空泛”的党课,并结合微论坛进行交流讨论,提高高校学生基层组织成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微宣讲”。线下学生基层组织每个成员都可以现身说法,贴近社会现实,讲述身边有意义的人和事,并录制成相关主题内容的党课,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播放,这样党课不再是某个人的长篇大论或者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灵活多样、引起共鸣的“微课堂”。其二,在“掌中微学”的基础上,增强交流讨论,实现学习、宣讲和讨论的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推进专题学习的讨论与交流,探讨微党课内容以及自己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使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常态化教育富有活力。

3) 以微平台为阵地,扩大党建的宣传力度。

①以微信和易班为主的党建微平台。微信和易班不仅作为不同媒体的应用程序,被高校大学生广泛使用,而且也可以被党建工作利用,发挥其优势。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信(微信群、朋友圈和公众号)的功能,建立起与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联系的桥梁。第一,借助微信群,关注成员的思想动态和变化。每个基层党组织建立自己的微信群,专人负责管理,公布党建信息,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提升。第二,发布朋友圈,传播正能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党务工作者要懂得掌握话语权,考虑学生喜好的同时发布正能量的信息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建立专有公众号,更新党建资讯。学生党建公众号是基层党组织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定期更新信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在高校学生党建微平台的建设中,可充分运用易班,设立党建工作服务模块。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系统与易班相对接,开发“易咨询”“易查询”“易检查”等党务系统,方便党务材料的上交和党务数据的统计等。开通党建活动活动窗口,在平台上开展“易心向党”“易起成长”等党建主题活动,并及时发布活动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在网络上也得到充分发挥。建立“易班资料库”,在平台上分享党员模范人物与成长经验等信息,促进学生感同身受,自觉成长。

②以微博和QQ为辅的党建微平台。以微博和QQ为辅的党建微平台是对以微信和易班为主的党建微平台的必要补充。目前,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和QQ的人数与使用微信或易班相比略少,但它们的信息力也不容小觑。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意识到微博和QQ的影响力,积极发挥其正面效应。

在微博上及时交流和讨论时政热点,发布党建信息。党务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微博与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QQ平台上,通过QQ群发布学生基层党组织的通知、公告和政策等。群公告、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保证了党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QQ群也作为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交流的空间和搜集党员基本信息与思想动态的重要平台。

4) 以微实践为路径,强化党建育人。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学生党建落实教育内容体现,实现服务育人目标的要求。建设高校学生党建微实践是在传统党建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做”细致化,避免学生党建工作只停留在“学”和“思”的层面,促进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高校学生党建微实践建设突破统一化、标准化的形式,关注现阶段学生个体特点,分组、分类别进行实践,通过“微公益”“微访谈”“微调查”来完成。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搭建网上公益众筹平台,用“微公益”引导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将线上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落实到线下,避免为“服务”而服务。“微访谈”则侧重即时报道“最美共产党员”,或摄影照片呈现“精彩瞬间”传播正能量,促进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立足学习与实践,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微调查”以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调查对象,组织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实地考察与学习,了解中国人民的伟大和杰出贡献。同时,应用媒体技术拍摄记录参观学习的视频,参加相关爱国主义教育的评比,借助微平台进行报道和视频播放,扩大“微调查”的影响力。

4 结束语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该顺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特点,抓住社会所给予的机遇,选准着力点,积极进行工作模式和策略的调整,拓展空间,实现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党课高校学生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