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研究

2018-03-27曹志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有效课堂深度学习

曹志红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与价值观念等素质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智力、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通过教学改革,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建构优质高效有深度的课堂。如此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深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与高中语文的融合可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整体质量与效果,这对于学生知识的累积,思维的淬炼以及内涵的丰富等极具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02-02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具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

基于此,高中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应运而生。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深度教学是一种讲规律,重方法的教学方法,它凸显规律与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迅速学会学习。但是,现阶段深度教学模式并未全面展开,深度教学的全面践行尚待时日,深度教学如何使高中语文课堂更加有效,是一项道阻且长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深化知识教学,架构学生心智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教学仍有相当地位。学生只有在对语文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自身的知识感知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驾驭并改善心智模式的综合能力。

第一,学习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探究极其重要的外在因素。学生在合适的课堂氛围中可有效变革自身的思维模式,提高知识的吸纳能力,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应构建一个与语文知识相匹配的课堂环境与氛围,充分尊重学生想法,通过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锤炼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进行 《孔雀东南飞并序》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评价刘兰芝、焦仲卿等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分组讨论中探究悲剧产生的根源。 同时,引导学生基于现代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种各抒己见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敢于发言、勇于探究,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向深层次方向转变,这既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宽度,又淬炼了其思维深度。

第二、有效问题的创设

高中语文教师若想深化语文教学,优化教学质量,则须通过各种有效问题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在设置问题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清晰性。有效的口头问题就像有效的书面写作一样,每个词都是必要的;教师提问时应使学生一听就知道问题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应避免不规范或模棱两可的提问;

(2)价值性。提问要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必须符合学生实际,并富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切忌好高骛远;

(3)普遍性。提问应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能引发其思维共鸣,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如果只针对部分优生设计问题,势必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沉闷,师生交流也终将受阻。

(4)指向性。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学习的目标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节点上,这便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要针对学生的疑难点、模糊点或兴趣点巧设问题,拨云见日,峰回路转;

(5)层次性。提问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问题的创设应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阶梯式问题系列。或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创设一连串有内在逻辑的问题,架构起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思维缜密的“问题链”。

二、完善思维教学,转变教学模式

第一,将预设性思维过渡到生成性思维

古罗马著名哲学家马西塞罗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对于自身预设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强依赖性,未能摆脱其窠臼,如此一来,教学显得相当被动,缺乏灵活性。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思维,应明确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变化的、全面的、动态的活动形式,要逐渐深入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将自身的预设性思维转变为生成性思维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也就是说学生在原有认识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及文本对话、互动,实现思维的生成与深入。

第二,将简单性思维转变为复杂性思维模式

简单性的语文教学就是将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看作一个线性的因果联系,这无疑把语文教学中复杂的思維系统过于简单化,直接导致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直通车”、“流水线”而显得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无法与现阶段高中学生实际需求相匹配。对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提高对教学过程中的整体重视程度,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不断变革教学模式,理清教学思维,尽可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整体活跃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性,继而有效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也逐渐由简单趋向复杂。

三、加强意义教学,彰显人本效能

第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彰显人本教育效能。

高中语文课本极具文学与文化内涵。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内涵,对课文文章字里行间的分析,对篇章谋篇布局进行探究,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语文内涵,通过人本教学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语文品味,增强学生的品德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例如,在闻一多的《死水》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深入挖掘内在的情感,让学生在闻一多先生字里行间中感受那个时代社会背景之下的生活环境以及人们所经历的困苦,学生在挖掘文本过程中就会了解军阀混乱、战争苦难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通过与现代生活的对比,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得以激发。

第二,创设语言描述情境,升华知识与内涵

利用语言描述,营造情境。在语文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身语言的描述,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具体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内涵与思想;使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中,抒发情感,启迪心智,升华语文知识与内涵。在进行语言描述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通过自身的语言感染力,充分彰显语文内涵与情感。

第三,构建多媒体情境,渲染环境与氛围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技术的介入,构建一个与课堂教学模式相符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渲染整体教学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情感认同,不断升华自身情感。例如,在教授李白的《蜀道难》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各种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内在含义,这既使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使学生汲取了文学涵养。无形之中,学生自身的语文涵养也得以升华。

四、拓展阅读活动,培养道德情操

教师要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社会观念,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知识阅读与探究,通过有效的拓展阅读,优化学生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进而夯实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

首先,适当的阅读延伸,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在语文阅读内容非常丰富的大背景下,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中外名著的阅读,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思考、探究问题,进而拓展思维。学生在阅读中,既为作品中人物的道德品德所感染,又为作品中人物的社会责任所折服,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优化自己,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内涵,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次,弘扬传统文化,规范道德准则。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各种古典名著,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精髓所在。学生通过古典书籍的浸染既可陶冶自身情操,又可规范自身道德准则。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典书籍阅读活动,例如让学生阅读《战国策》、《左传》、《春秋》等历史书籍,塑造学生的历史观;通过《道德经》、《论语》等规范学生的道德观。学生在阅读与讨论过程中,不断深化语文知识,有效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规范了道德准则。

五、结束语

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曾说过:“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与完善此教学模式,须明确深度教学的本质就是利用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推動学生智力的发展及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欧健. 深度语文教学思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12.26-28.

[2]杨昭玲. 探索深度教学 深悟语文魅力[J]. 语文教学之友.2012.10:6-7.

[3]夏峥嵘.语文的深度 生命的深度---读名师论著有感[J].中学论文.2013.01:12-15.

[4]刘英. 谈互文性阅读教学对语文“深度阅读”的有效实现[J]. 基础教育研究.2014.02:33-34.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有效课堂深度学习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