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理念的独立院校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2018-03-27杨慧桢杨帆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独立院校艺术类慕课

杨慧桢 杨帆

【摘要】慕课理念下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对独立院校的教学定位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国内研究现状,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统计、对比近四年艺术类课程不及格率和平均分,阐述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构建其慕课、微课混合教学模式,以期对独立院校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慕课 艺术类 教学模式 独立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06-0083-02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国内学者以慕课为切入点,围绕具体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颇多,对艺术类专业的慕课教学改革也有相关研究。例如,曾靖(2016年)以公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分析其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上并未进行架构。刘惠民(2016年)阐述了慕课、微课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对课程教训内容、过程设计等进行了优化与重构。门宇峰(2016年)浅析了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周薇(2015年)对地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应用慕课的利弊进行了探讨,未深入剖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鲁琦、蒋坤等(2015年)分析了艺术类教学互动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基于MOOC慕课理念新教学互动平台构建模式。孙红伟(2015年)认为慕课时代下民办高校应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并未进一步深入探讨慕课在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如何实践的问题。

以上研究均体现在某一个方面,没有对慕课课程组、课程教学模式架构、教学管理机制、平台运行监管进行综合性研究和深入剖析,尤其是针对独立院校,鲜有基于慕课理念下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操作层面的研究,且不具有系统性,针对性。

二、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国内较大一部分的独立学院发展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艺术类教学更未形成特色办学,其课程改革力度不够,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式教学,与艺术类人才需求脱节。本校艺术类教学师资在课程分配上不均衡,自身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均为专职教师,艺术给其它部门开设的基础理论课多为外聘教师任教,同一门艺术类专业课程N个教师N种讲授内容、课程重难点讲解不一致,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不一致,即使有指导性的教学大纲,但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规范。

传统的《艺术设计概论》《中外设计史》等艺术类基础理论课程采用合班授课,每个教学班约90~120名学生,人数较多。结合近四年对本学院学生开设的基础理论课成绩统计数据显示(见图1),艺术类基础理论课不及格率远高于全部专业课程,基础理论课平均分低于全部专业课程平均分,传统艺术类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缺乏良好的互动,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良。由此可见,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亟待优化,更好地服务教学,同时,教学模式创新之后,不仅有利于均衡艺术类教师资源,同时也能全面丰富艺术类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

三、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慕课理念的前提下,结合本校转型发展的现状,从学校、学院内部两个不同层面,对本校艺术类课程教学从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和优化,整体性的构建名华在线、微课双向混合式课程教学创新模式(见图1)。该模式采用开放的慕课、灵活的微课双管齐下,充分利用影音实验室、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规范艺术类课程教学,优化艺术类教学体系,整合艺术类师资资源,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三点:

第一,组建慕课基础理论课程组团队。以名华在线平台为契机,联动开发开放式的教学资源,协同使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采用学生“线上学习,线下统一考试”方式,真正让学生做到“教、学、练、评”四位一体,提高艺术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效果,避免学生线上学习仅仅流于形式。

第二,组建微课专业课程组。对《广告创意与策划》《大众传播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展示素材、专业前沿知识、典型示范、重难点学习专业课程重难点学习统一制作微视频,由任课教师灵活课中播放,进一步规范教学,凸显艺术类教学特色,优化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艺术类学生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结语

慕课理念下独立院校艺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传统教学精华,择慕课教学新意,依托名华在线学习平台,采用“线上学习+线下统一考试”四位一体教学方式,既可以无限次被更广大的学生使用,又可以解决线上考试监督不到位的弊端,亦适用于其它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独立院校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靖.慕课理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工业设计,2016(10).

[2]刘惠民.慕课、微课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6(5).

[3]门宇峰.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J].艺术科技,2016(1).

[4]周薇.慕课在地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利弊[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5]鲁琦,蒋坤等.基于MOOC慕课理念下的艺术类教学互动平台构建[J].新闻传播,2015(15).

[6]孙红伟,李瑾.慕课时代民办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6).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17校级教改项目“基于慕课理念的独立院校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编号:YJ17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慧桢(1986.2-),女,汉族,山西长治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管理学硕士,讲师,从事品牌营销管理研究;杨帆(1988.1-),女,汉族,安徽阜阳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传播学硕士,讲师,从事广告传播研究。

猜你喜欢

独立院校艺术类慕课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