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对联中模糊义数量词的运用

2018-03-27葛本秀

文教资料 2017年32期
关键词:数量词语用功能

葛本秀

摘 要: 数量词在风景对联中所产生的模糊语义韵味无穷,产生原因更值得一探究竟。本文立足于风景对联中模糊义数量词的使用方式以及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恰到好处的运用模糊义数量词会收到特有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 风景对联 数量词 模糊义 语用功能

有关风景名胜的对联数不胜数,好联、佳联更是脍炙人口。但其中的数量词却往往为人所忽视。数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数和量,而在对联中仅关注它的数和量,未免不够。在欣赏对联时,注意到数量词的模糊使用会收到特有的审美效果。由此,笔者选取《风景对联三千副》①中的部分代表性联语,就风景对联中存在的模糊义数量词进行了有关分析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匠心。

一、模糊义数词在风景对联中的运用

数词表现的是事物的数量和次序。在汉语中基数是最基本的数次,而分数、序数、约数、倍数、虚数则是以基数作为根本,进行不同的组合、变换发展而来。对联由于字数与形式的限制,最常见的是基数、序数、虚数。其中基数和虚数的运用为数词在风景对联中产生模糊义提供方法。

(一)虚数词表模糊义

虚数是表示与实际数目无关或关系不大,即表示多而非实指的数目。对联中表示虚数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系数词“三”、“九”来表示虚数产生模糊义。如:

峭壁参天,有仙则灵,杯渡一醉成韵事

奇峰插地,来源活水,觞流三日属诗人(题香港上青山)

华岳三峰凭栏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题陕西潼关)

“三”和“九”在古文中就常常含有重复、多之意,例如三思而后行、九死一生等。在风景对联中这些系数词本身的精确义发生虚化,变为虚数词,从而产生了模糊义。上面两个例子就用虚词分别写出了时日之长与黄河之险。

2.用位数词“十”、“百”、“千”、“万”表示虚数产生模糊义。

地占百湾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题山东济南大明湖)

千峰拔地 万笏朝天(题吉林长白山)

位数词表示虚数进行单独使用也可以用来表示模糊义,并常常带有夸张效果。上述两例产生的模糊义极言水湾之多和群峰气势。

(二)数词连用表模糊义

如果数目不超出一确数的大范围外,其表示方法可将相邻两数连用,表示其数大约在二者左右,在风景对联中主要是连用不同数词。如:

云白山青万余里 江深竹净两三家(题江苏南京浦口小白山)

二三星斗胸前落 十万峰峦脚底青(题江苏扬州个园抱山楼)

以上两例分别连用数词且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表示大概之数从而产生模糊义。

(三)组合数词夸张使用表模糊义

这类情况通常发生在系数词与位数词的组合上。如:

九万青天,登梯得路 三千书海,破浪乘风(题山东蓬莱阁)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涛携袖底

邀太白楼一千年明月,凭栏远眺,六朝烟景落樽前(题江苏南京湖南会馆)

这些数词经过组合后不再表示精确义,通过联语夸张化而产生了模糊义。如第一个联语的“九万”和“三千”,极言天之高与书海之广,这就是使用夸张修辞带来的模糊效果。

(四)特殊数词表模糊义

在汉语中,并不是数字才叫做数词,有些数词如“半”、“几”也是数词,但是不同于一般单个数词,这些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义。

几株垂杨,一湾流水

三椽茅屋,两道小桥(题山东济南珍珠泉北曲水亭)

往结羡鱼情,两岸荷花双桨艇

相期招鹤影,半潭烟水一亭山(题台湾彰化水社珠子山亭)

“几”是用在量词前,表示垂杨数量的不确定;“半”是用在名词前形容潭水的一半,并不精确。和这些模糊义数词共同使用,使得意义产生了模糊性。

二、模糊义量词在风景对联中的运用

量詞并不像数词不能扩展,在新的语境中往往会产生新的量词,而根据语境产生的新量词往往会带有模糊义。

(一)约定量词表模糊义

量词可以分为名量词与动量词。按照名量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名量词被分成约定量词与法定量词两大类。大家公认名词和量词之间的关系是已经约定好的,并没有什么限制,这样的量词称为约定量词。而模糊语义主要是从约定量词中的几类展开。

1.以形称量

这一类别是用事物自身所属的形状来进行称量所划分出来的类别。

①条状

径:其本义是“道路”的意思,一般用“径”来称量条状的物体。

一径风声载蒋叶 六朝山色拥重楼 (题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带:是由丝带意派生出来的,称量事物呈条状的形态。

一带城垣排雁齿 半天山翠拥峨眉(题福建明溪峨眉书院)

路:是由“道路”义引出来的,用来计量路上的景色。

一路松声长带雨 半空岚气总成云(题福建青庭太鹤山欲浮廊庭)

②团状

团:《说文·口部》:“团,圆也。”作为量词主要称量球状、团状的事物。

一水临窗,点点风帆归晩棹

千山在服,团团烟霭映晴窗(题湖南长沙天心阁)

③点状

点:主要用来称量“数量少且小”的事物。

荦确丹岩,几点扁舟依古岸

玲珑皓月,满天星斗映波间(题四川潼南大佛寺鉴亭)

以上这些形状量词所称量的事物或原本并没有形状或化实为虚,通过量词的表形从而具有了模糊意义。

2.以处所称量

空间概念在量词使用中广泛出现,并且人们容易把某一空间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极容易产生模糊义。

座:本义是“座位”,后用于计量不容易为人感知的虚体。

柳占三春色 荷香四座风(题江苏扬州江园)

帘:帘作为窗子和门的遮挡物,用来称量透过窗或门的物体,在风景对联中一般是抽象物。

十里晴光揺白练 一帘秋色看青山(题四川泸县中山公园荷花池)

庭:庭是“庭院”引申而来的量词,一般用于充斥在此范围内的抽象物,如景色,霞气。

一庭缥缈云霞气 四壁清凉水石心(题河北避暑山庄绮望楼)

堤:用来挡水的高岸,也是用于充斥在此范围内的抽象物。

四面湖山亭在水 半堤杨柳寺藏烟(题江西九江甘棠湖烟水亭)

空:表示空间。

一路松声长带雨 半空岚气总成云(题福建青庭太鹤山欲浮廊庭)

江:由江水引申的量词。

两崖如剑立 一江似布悬(题四川峨眉山雷音寺景区)

溪:最初的意义是原来就有的水流。

千里春山重叠翠 一溪寒水浅深青(题北京中南海东室)

这些处所量词在使用时把相关的抽象物进行了称量,从而让读者有了实际的概念,而本质上这些还是不可计算的,因此产生了模糊语义。

3.以状态称量

在语言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固定搭配,因此,即使这些量词与一个毫无关系的事物搭配,也不会造成违和,这主要是约定俗成在起作用。

分:由动词引申而来,表示程度。

一片清光浮水国 十分明月到湖心(题湖北潜江太仓胡爽心台)

巡:表示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以称酒为限。

百尺寄困身,看棠阁阴浓、荷池花放

三巡开醉眼,正屏山月上、刚水云生(题贵州独山城南南楼)

这里用“分”来形容月亮之皎洁,而“巡”这里也不是明确意,只是指酒喝了不少。因此,用状态称量也可以表现出模糊义。

4.以事物构成成分称量

片:它最初始的意义为“木片”,主要称量片状物。

一片清光浮水国 十分明月到湖心(题湖北潜江太仓胡爽心台)

“一片”有多少不可明了,因此它的模糊语义自是不必说的。

5.以身体部位称量

肩:本义是肩膀,作量词称量他物。

一肩风月谁担去 六面湖心自拥来(题江西永修半亩园)

“肩”本为身体部位,这里化作量词,称量不可见的风月,由此可见其模糊义。

6.以工具称量

秤:测定物体质量的衡器。

两洞翠开瑶草秀 一秤红雨碧桃飞(题浙江衢州日迟亭)

犁: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这里化用量词。

郭外一犁春雨 夜深半榻山钟(题陕西商洛商山书院)

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排闼送遥青,一榻茶烟,最好峰峦新雨后

卷帘落空翠,半襟花气,更宜楼阁晚晴初

这些看似不能用作量词的工具,在经过称量后,虽不能表现出明确的数量,但是由于它的模糊性,使得整个语境更为悠远。

(二)不定量词表模糊义

数词有特殊数词表示模糊义,量词也有不定量词表示模糊义。这些量词本身就有模糊性,因此不论称量什么事物,整个语义都会表现模糊性。这类词主要是“些”和“点”。如: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题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

塔影凌空,高踞七星山岭 江楼映月,遥看半点波光(题四川宜宾黑塔)

(三)量词重叠表模糊义

量词重叠表模糊性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手法,在风景对联中也不例外。不论是约定量词还是不定量词,重叠后都会产生模糊义。如:

点点浮帆,竞是春光千万里

层层巻浪,果然晓日兩三重

一水临窗,点点风帆归晩棹

千山在服,团团烟霭映晴窗(题湖南长沙天心阁)

这些重叠量词在风景对联中的运用都是用来表示“多”的意思,不过到底有多少却是不明确的,这也是它模糊性的所在。

三、模糊义数量词在风景对联中的语用功能

所谓语用就是指使用者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在风景对联中模糊义数量词产生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修辞上。这些模糊义数量词在使用时除了经常起到表示数量的效果,也会流露出一些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在某些语境中,更能传递作者此时的心情以及所要传达的志向。

(一)情景交融

对联不仅要求语义上的对称,更需要口语上的连贯动听。而在对联中数量词的使用并不是随便而来,它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境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来做出选择。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应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②

一肩风月谁担去

六面湖心自拥来(题江西永修半亩园)

用称量身体部位的模糊量词“肩”来称量风月,使风月仿佛有了实形,其实这形容的是风拂肩头,月印双肩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具体到用量词“肩”,不可谓不妙。

两洞翠开瑶草秀

一秤红雨碧桃飞(题浙江衢州日迟亭)

“雨”岂可用秤去称量?原来“红雨”比喻的是粉红的桃花瓣,将桃枝比喻成“秤杆”,将“秤”和“红雨”结合在一起,并不言其明确数量,这样的模糊表达,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更好的展示出语言的表现力,好好咀嚼,韵味十足。在如此的表述中,本来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并不和谐的语言,现在看来则将整体上升到另一个和谐的高度。

(二)重叠写意

在上文中说到量词重叠是带有模糊性的,其实重叠从语用表达上来说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点点浮帆,竟是春光千万里

层层巻浪,果然晓日两三重

“点点”、“层层”都是模糊量词的重叠。“点点”言“浮帆”之小,数量之多,也可想到帆船离人之远,一举多用。“层层”言“卷浪”之多、之大,一层接着一层,造成景色仿佛就在眼前的错觉。

(三)复写同义

词语的反复琢磨使得词语的使用更加精准,从而具有与众不同的展现方式。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就需要创作者对词语的语义场有一个把握度。在对联中数量词的使用就常常需要与所搭配的词语处于同一个语义场。

千里春山重叠翠

一溪寒水浅深青(题北京中南海东室)

“千里”言“春山”之长,这是语言中本来就存在的表达形式。而“溪”这个处所模糊义量词与“寒水”处于同一关系义场,是“寒水”的实体,为语言的变化提供可能。

半岭通佳气

中峰绕瑞烟(题四川峨眉山神水阁景区)

“半岭”和“中峰”都存在于相同的语义场,“半”这个模糊义数词的运用避免了迂腐不化,强调了不同方面的同一事物。

(四)空间扩大

对联中数量词在描写自然山水的景色时有一定修辞作用,为空间无限扩展体现出雄浑壮阔的意境推波助澜。雄,体现阳刚之美。“浑”字最初始的意义为水喷涌的声音。

水贴荷钱,买得湖光千万顷

山垂木笔,描成春色两三分

“千万顷”两个数词连用,产生了一定的模糊语义。“千”、“万”都是有力量、有分量的词,以其描写湖光,不仅写出了气势,还在空间上让人言有尽而意无穷。

秋风卷起千层浪

晓日迎来万丈红(题山西吉县壶口瀑布)

“千層”、“万丈”两相对举,既对实体事物进行了夸大,又将人的想象力扩展到极致,创造出自然风光与超现实的神幻空间。

(五)夸张渲染

模糊义数量词使用时常常具有夸张渲染的效果。虽然是夸张,但是因为创作是来自生活,却并不会让人感到虚假,反而感受到语句的感染力。

云白山青万余里

江深竹静两三家(题江苏南京浦口小白山)

“万余里”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天空之广阔,青山之绵延。下联又以“两三家”数词连用表模糊义的方法,极言其数之少。两相对举,固然凸现了小白山天然优越的地理环境,同时还渲染了开阔的意境,更重要的是,用下联烘托了山深林静人家之景。“万余里”青山、却只有“两三家”人烟,这普通的模糊数量词经过作者的匠心,展现出巨大的表现力!

(六)虚实结合

何谓虚?即空虚,空无所有;何谓实?即真实,实在。

清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③对联的篇幅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短小的,容纳的内容也有限,作者谋求虚实结合,表现在风景对联中则常常是数量词与风景互相结合从而带出虚与实。这里“虚”的表达效果,模糊数量词功不可没。

郭外一犁春雨

夜深半榻山钟(题陕西商洛商山书院)

此联中用数量词“一犁”修饰“春雨”,“半榻”修饰“山钟”。春雨乃是实有,但又怎可给予“一犁”?不得不让人想到春雨贵如油,有了春雨土地才会有生命力。一个“一犁”既让人联想到远处的农田,又让人想到风和雨润之貌。虚实结合,言有尽而意无穷。下联“山钟”是实指,可是“山钟”怎可用“半榻”?使“山钟”这种实景凝聚于“半榻”之上,这无疑是“虚”,使人感到夜深之时书院中的安静与静谧。“一犁”和“半榻”这样的模糊数量词连用对举,产生虚实结合的效果,借助想象,拓宽表达空间,更具朦胧美。

(七)映衬写意

映衬在对联中所需要的就是将两种相反的数量词放在一起,从而让语句表现出不同的方面,相互映衬,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

八十丈虹晴卧影

一千顷玉碧无暇(题江苏吴江松陵镇重虹桥)

八十丈”和“一千顷”都是模糊数量词。共同使用,以长度对照广度,使气势宏伟的虹桥一下子跃然眼前。模糊数量词共同对举,别具一格。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风景对联中模糊义数量词的分析,总结出了风景对联中数词表模糊义的四种情况:一、虚数词表模糊义;二、数词连用表模糊义;三、组合数词夸张使用表模糊义;四、特殊数词表模糊义。对于风景对联中量词表模糊义总结了三种情况:一、约定量词表模糊义;二、不定量词表模糊义;三、量词重叠表模糊义。之后对模糊数量词在风景对联中产生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七点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恰当而巧妙的在风景对联中运用模糊义数量词,注意到其积极的修辞表达,用它的模糊性表现出语句的言外之意,就可能拓展出更多的审美意境,产生不同凡响的表达效果。

注释:

①赵金光,王玉彩,主编.风景对联三千副[M].金盾出版社,1995.

②陈望道,主编.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③唐彪,主编.读书作文谱[M].岳麓书社,1989.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杨红.汉语数量词的模糊使用与教学对策[D].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3]王亚茹.莫言长篇小说量词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猜你喜欢

数量词语用功能
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的影响与作用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也谈“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构式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日语偏误分析(3)「私も、十回ぐらいを見たが、なかなか面白い物語だと思って··」错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