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的影响与作用

2023-01-08徐欣欣

智库时代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数量词句法结构中心语

徐欣欣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一、数量词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

数量词在很多语法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结构的构成有着重要影响。陆俭明(1988)一文中提到了“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这一说法,并指出数量词在语法上的作用主要有三点,即起指代作用、用以构成某种特殊的句式、对某些句法结构起某种制约作用。论文详细论述了数量词的第三点作用即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沈家煊(1995)在陆俭明文章的基础之上,也简要归纳和补充了数量词对句法结构制约作用的几点表现。

参考两位先生的文章,我们总结出数量词对某些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某些句法组合没有数量词就不能成立(用*标示)或是只能形成黏着的句法结构(用(*)标示)。典型的情况是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该结构在以下的三种情况中是一定要加上数量词的。

(1)双宾语结构中,如果间接宾语是表示位移终点的处所宾语,这种情况下直接宾语得带数量词。例如:“*盛碗里鱼”是不符合汉语事实的,间接宾语“碗里”是表示动作“盛”的位移终点的处所,这句话得给直接宾语“鱼”加上数量词才行,如“盛碗里一条鱼”。

(2)双宾语结构中,如果直接宾语是结果宾语,这样的双宾语结构也得带上数量词。例如:“*(蚊子)叮了小王大包”,直接宾语“大包”是结果宾语,也要加上数量词,如“(蚊子)叮了小王一个大包”才合语法。

(3)双宾语结构中,如果双宾语中的间接宾语是虚指宾语的,也要加上数量词构成数量宾语,这样整句话才说得通。例如,“唱他一段、逛他一天颐和园”里面的“一段、一天”是不可以省略的,否则就不成立。

汉语中必须加上数量词的另一个比较典型的组合就是状态形容词不带“的”时作定语构成的偏正结构,该结构的中心语一定要带数量词。例如:“*雪白衣服、*白花花胡子”读来都是不通的,加上数量词后形成“雪白一件衣服、白花花一大把胡子”就自然了。

此外,数量词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还表现在某些句法结构是自由的还是粘着的就取决于是否带上数量词。比如说,带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的动补结构后面的名词性宾语要带上数量词。例如,“(*)飞进来苍蝇”,该结构不自由,不能单独成句。趋向补语“飞进来”后面的宾语“苍蝇”若是加上数量词“一个”,构成“飞进来一个苍蝇”就比较自由了。在“动词+了+名词”这样的结构中,作宾语的名词带上数量词才能单独成句,否则就不自由,只能形成黏着的句法结构。

第二,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在这些组合里是不能加上数量词的。举例来说,表示动态行为的处所主语句格式“主<处所> + 动词 +着 +宾”,其宾语成分排斥数量词。例如:“山上架着炮”这句话从语义层面理解包含了动态和静态的两层意思。如果想要表达动态行为意思的话就不能加数量词,否则就表示静态意义了。“山上架着一门炮”,加了数量词表达的就是一种静态的存在了。

沈家煊在这一点上也做了补充,提出性质形容词不带“的”时作定语的偏正结构中也不能带数量词。如:“白孔雀”不能加数量词,“*白一只孔雀”就不合语法了。这一点和上面说到的非带数量词的状态形容词的组合情况是相反的。

二、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的影响与作用

(一)用以构成双数量结构这一特殊句式

从最早可见的李临定、范芳莲两位先生的文献《试论“每”的数量结构对应式》算起,双数量结构的研究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至今许多学者都分析研究过该结构,成果丰硕。关于双数量结构的定义,张旺熹(1999)将其定义为:“现代汉语中由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结构构成的句法结构”。这里,我们将双数量结构定义为:结构形式上满足数量N1P+(VP)+数量N2P格式的句法结构,且只包含两个数量名结构,不包含两个以上数量名结构的句法结构。

顾名思义,在双数量结构这一特殊的句式中必须有数量词,而且一般情况下还得同时具有两个数量词结构。显而易见,数量词是构成这一构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没有数量词,双数量结构就不成立。例如:

A、十个人吃一锅饭

B、?人吃一锅饭

C、十个人吃饭

D、人吃饭

A式是一个典型的双数量结构,结构中包含两个数量词。B、C、D式由于缺乏数量词,不能称为双数量结构。

(二)数量词的指称和指代作用

张建理、叶华(2009)认为:“在双数量词构式中,名词短语指称有数量的实体。这里包含两种量化过程:有界化和转喻认知。”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等时,会发现其在空间、时间、“量”或程度上存在“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如,书、桌子、人等是有界的,水、空气、油等是无界的。无论是有界还是无界,人们在认知这些事物时,会用数量词来量化和指称它。例如,“一锅饭吃十个人”,其中“一锅饭”转喻一锅饭的“体积”,“十个人”转喻十个人的“饭量”,“十个人”和“一锅饭”在量上达到了供求平衡,结构对动词的依赖性不强,动词“吃”可有可无,可以省略,“一锅饭十个人”也是说得通的,且其本义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很多学者都认为这类结构在意义上表示的不是动作或性状,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数量之间的配比关系。

双数量结构中,当数量词和名词不共现时,数量词还起着指代作用,指代省略或移位的名词。朱德熙(1982)指出:“数量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名词,由数量词充当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有同位关系,因此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修饰语可以代替整个偏正结构。”例如,“妈妈将几件新鲜玩具放在孩子面前,他两只手一手拿一个。”例子中,“一手拿一个”等于说“一手拿一个玩具”,数量词“一个”修饰限定了玩具的数量,指代的是前文的玩具,数量词在句子中产生了指代功能。正如陈再阳(2014)在其文章中所论述的那样:“数量词与中心语紧邻出现,构成偏正结构,它们只能体现某种限定功能,表示实体、事件或时段的个体量,一旦数量词与中心语分离,数量词才能在篇章中产生指代功能。”

(三)数量词的表量功能

王程(1982)指出:“数量词的主要用法是表示数量,兼有修饰限定的作用。”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通常作定语,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构词偏正结构,其主要用法是计量中心语名词在数量表达上的多与少,往往表达定量。例如,“一间屋子住两个人”,数量词“一间”作定语修饰主语中心语“屋子”,“两个”修饰宾语中心语“人”,前后两个数量词起着修饰主语或宾语的修饰限制作用,在数量上表达的是定量。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双数量结构,它们通常已经形成了凝固结构,不能轻易添加成分或易位。例如,“千人一面”“九牛一毛”“两面三刀”“三心二意 ”、五十步笑百步”“一山不藏二虎”“一石激起千层浪”等。在这样的双数量结构中,数量词在结构中的修饰限制作用也较明显。不过,这些结构中的数词“千”“百”“九”“三”“两”“二”“五十”等是不定量,像“千人”“九牛”等是极言其多,“一面”“一毛”等是极言其少。

(四)表达一种平衡的量供求关系

双数量结构在形式和意义方面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和一般的以动词为核心的句法结构相比,它对动词的依赖性不强,动词有时可有可无,能够省略。很多学者都认为这类结构在意义上表示的不是动作或性状,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数量之间的配比关系。张旺熹(1999)认为在双数量结构这一特殊结构中,“动词失去对它所联系名词的句法控制力,而只能起到表明配比方式的作用”。

张建理、叶华(2009)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出发,指出双数量构式的“构式义为量供求平衡,即可供给量大于或等于需求量,供求相抵,需求得到满足。”例如,“一锅饭吃十个人”,表达的是一种数量分配关系,“一锅饭”的体积和“十个人”的饭量相配比,供求相抵,需求得到满足,前后量供求达到一种平衡关系,构式得以成立。

(五)数量词的隐现

数量词对双数量结构的影响还表现在结构中存在数量词隐现的情况。双数量结构的表达式是数量N1P+(VP)+数量N2P,从中可以看出如果是数量词完整的句式中就应该有两个数词、两个量词。但是在实际的汉语事实中双数量结构并不一定每个数词、量词都出现,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而不影响句子的整体意义表达。例如:“一人牵一匹马”省略了前一个量词“个”,补全应该是“一个人牵一匹马”,实际情况是这两种说法在汉语中都是存在的。

1.量词的隐现

双数量结构中量词的隐现可根据其出现的位置分为三种情况。

A、省略前一个量词。例如:一人牵一匹马、一手拎一个袋子。

B、省略后一个量词。例如:两个人住一屋、两个人睡一床。

C、前后两个量词都可以省略。例如:一石二鸟、千人一面。

我们发现数量结构中的量词能够隐现的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1)结构中如果出现万能量词“个”,且其计量对象为“人”,“个”往往可省略。

“个”的本义为“竹子”,引申为量词,表示竹子的个数,后来计量的范围逐渐扩大,可以计量长条形的人或物,甚至是抽象的概念都可用“个”计量。在计量名词“人”时,可省略。如,“十个人吃一锅饭”可以说成“十人吃一锅饭”“十个人站一队”可以说成“十人站一队”等。

(2)结构中如果出现常见名词跟人的身体部位有关,其计量的量词往往可省略。

如,“一手拎一个袋子”“一脚踢翻一个凳子”“一头撞一个大包”“一屁股坐一个坑”“一肩抗一个麻袋”“一巴掌拍死两个苍蝇”等。

(3)专用量词或集合量词在称量人或物等,量词不可省略。

像“枚”“匹”“件”“本”“条”“头”“尾”“束”“捆”“打”等出现在双数量结构中,不可省略。像“每个碗里盛一条鱼”“一人穿一件马甲”“一人发一本书”“一人送一束花”等。

(4)结构中出现计量成组织的人或事物的名量词,或带有容纳性的借用名量词,或者出现表时间的名量词时,量词一般不可省略。

如“排”“对”“组”“列”“班”“盘”“碗”“篮”“袋”“包”“天”“年”等,量词一般不省略。这类量词由于带有名词性,功能介于量词和名词之间,单用时不需要出现名词。如果可以与名词共现,就会变为名词。如“六十人分一班”与“六十人分一个班”“十人站一队”与“十个人站一个队”等。

(5)某些固定结构中,量词一般不出现。

汉语中有些固定结构前后两个量词都可以隐去或者隐去一边的量词,而且隐去的量词一般不可再添加。这样的固定结构通常指像“千人一面”“一山不藏二虎”“一石激起千层浪”等这样的俗语,它们结构凝固,意义凝练,不可随意删减或增添任一成分。

2.数词的隐现

双数量结构中的数词也有省略的情况。例如:“每人发一个苹果”。这里用“每”字表达“每一”的意思,表示逐指,可以认为是一种省略情况。如果说“每三个人共用一台电脑”,这里就不可以省略数词“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每”后面的数词是“一”时,数词“一”可以省略,可以直接用“每”来表示“每一”的意思。但是当“每”后面的数词大于“一”时,这种情况下“每”后面的数词是不可以省略的,否则会被默认为“每一”的意思。数词省略的情况不多见。

三、结语

数量词的基本用法是表达数量,在双数量结构中主要起到表量作用,且表达了结构中前后数量的一种供求平衡关系。从定义出发,数量词又是构成双数量结构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结构中没有两个数量词就不足以构成该结构。使用数量词也是现代汉语里事物话的指代手段之一,加上句式的变换、省略等原因,数量词在结构中又起到指称或指代名词中心语的作用。数量词的隐现使得该结构形式变换更为丰富。

猜你喜欢

数量词句法结构中心语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巧记数量词
风景对联中模糊义数量词的运用
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汉泰状语与中心语结构浅析
基于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下的英语长句的翻译
浅谈科技文章标题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