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上下同治”理论的头针、腕踝针配合超早期床旁OT—PT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2018-03-27廖锋闻万顺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腕踝针头针脑卒中

廖锋 闻万顺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上下同治”理论的头针、腕踝针配合超早期床旁OT-PT训练对发病2周内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4~12月6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實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与针刺治疗相配合,实验组给予头针、腕踝针配合超早期床旁OT-PT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运用改良Barthel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果评估。 结果 实验组Barthel量表评定得分及BBS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头针、腕踝针配合超早期床旁OT-PT结合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重建有明显帮助。

[关键词] 上下同治;头针;腕踝针;OT-PT;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03-0022-04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wrist-ankl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early bedside OT-PT on the balanc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Shangxia Tongzhi”

LIAO Feng WEN Wanshu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Zhejiang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wrist-ankl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early bedside OT-PT training on the balanc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within 2 week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shangxia tongzhi"(treatment for both the upper part and lower part of the body). Methods From April 2016 to December 2016, 60 patients with early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order of admission for traini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iven 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and acupunctu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scalp acupuncture and wrist-ankl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early bedside OT-PT training.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modified Barthel scale assessment, Berg balance scale(BBS) assessment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Barthel scale score and BBS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early bedside OT-PT combination mode is significantly helpful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balanc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Key words] Shangxia tongzhi; Scalp acupuncture; Wrist-ankle acupuncture; OT-PT; Stroke

脑卒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1],全球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作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能力之一,其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而平衡功能障碍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跌倒风险,跌倒对患者躯体(跌倒导致骨折等)与心理两方面造成损害,易引起挫败体验,影响患者的康复积极性,从而减少康复锻炼,导致恶性循环出现而使跌倒风险增加[2];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跌倒的比例为14%~25%[3],平衡功能障碍为主要跌倒因素,据报道20%的跌倒发生在从轮椅上站起的时候,22%则发生在从床旁站起的时候[4],因此超早期的介入不容忽视。

在祖国医学领域,脑卒中属于“中风”,其病位在脑髓,导致对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的障碍。而之所以脑卒中会出现平衡障碍,不仅有脑髓病变,神经不能重建所导致的本体感觉异常,同样有下肢肌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脑卒中后的平衡功能障碍属于一种“上下同病”的情况。而本研究基于“上下同治”通过头针、腕踝针结合超早期床旁OT-PT训练,观察其平衡功能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①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②经过头颅CT 或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行明确的脑卒中确认;③患者首次发病;④患者的生命体征较为稳定,且未出现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同时给予神经科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配合理疗,实验组给予头针、腕踝针配合早期OT-PT结合的床旁训练。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基线数据见表1。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和类型方面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疾病临床路径的常规药物治疗,入院48 h后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频电疗配合常规针刺;而治疗组给予头针、腕踝针配合床旁OT-PT结合训练,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5 d,休息2 d。每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各项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改良Barthel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

1.2.1 对照组 在给予以上相应药物治疗的同时,传统针灸治疗采用偏瘫针灸取穴,选取患者患侧曲池、合谷、风池、足三里、丰隆为主穴,并按经络辨证选取配穴进行针刺。针灸前常规消毒,选用3寸亳针进行针刺,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5 d针灸后休息2 d;中频电治疗患侧肢体行运动功能刺激处方,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20 min/次,1次/d,5次/周;一共治疗2周。

1.2.2 实验组 在给予以上相应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头针、腕踝针配合床旁OT-PT治疗。(1)头针按照《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行头针取穴,选取患者的双侧枕下旁线、顶中线以及偏瘫大脑对侧的顶颞前斜线上1/5、顶旁1线。方法:局部消毒后,选用1.5寸不锈钢亳针进行针刺,针体与头皮呈15°夹角进行斜刺,快速行针破皮后,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治疗师指下感得气后,行快速捻转手法,其频率为200次/min,持续1 min;同时可配穴双侧颞三针,即耳尖直上发际2寸交会处,及左右旁开1寸三穴,每次头针留针2 h,每30分钟可以再行针1次,加强针刺的效果。(2)腕踝针选用撳针埋针,采用0.2 mm×0.6 mm清铃掀针埋针治疗,腕部取左右上2穴(在腕掌侧面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之间,相当于内关穴),踝部取左右下2穴(在踝部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下5穴(在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上述撳针埋针时,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埋针取卧位,留针期间进行按压,每天早、中、晚各按压2次,单个穴位按压持续30 s。若个别穴位按压时疼痛明显,可减少按压时间及次数。每次留针2 h,疗程同样为2周。

在头针留针期间,便可进行OT-PT相结合的床旁训练,超早期训练其前提是只要患者生命稳定就必须进行超早期训练,其PT步骤有:①对患者定时进行体位变换以及被动活动关节。多采用患侧卧位及良肢位的摆放,从而减少肢体痉挛所带来的危害。鼓励患者早期多做主动肌肉训练,如锻炼腰背肌的肌力桥式训练;在床上可行下肢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相结合,增强下肢核心肌群的肌力。在治疗师指导下,让家属给予患者做患肢的被动运动、被动牵伸以及按摩手法,目的是增加各感觉刺激的输入以及预防各关节挛缩所造成的关节疼痛。患者从坐位到站位进行平衡的功能训练,从开始用摇把将站立床摇起患者逐渐过渡到能够达到直立坐位。上述训练每天做5次,逐渐延长坐位时间,1次/d,5次/周,连续2周。

而OT训练目的是为了培养训练患者在超早期能够进行ADL活动。OT的动作一般45 min/次,1次/d,5次/周,连续2周。操作方法:①嘱咐患者自行把双脚移到床边上并摆放好;②提高腰背肌等核心肌群的肌力能够将臀部移离床面;③肌力增高后逐渐可以自行将臀部移到椅子上;④能够在坐位下自行对姿势进行调整;⑤之后患者能够自行将臀部抬离椅子;⑥再之后患者能够把臀部自行移到床上;⑦最后再自行返回到最开始的位置。

1.3 评价标准

两组治疗前、治疗两周后均采用改良的Barthel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进行平衡功能的评定,评定均经由同一位专业人员独立完成。改良的Barthel 指数(MBI)[5]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研究最多的一种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方法,而平衡功能则是日常生活能力最基本的保證。该量表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信度与效度已被国内外研究充分验证[6-7]。而目前临床评定平衡功能常用量表评定法[8-9],最常用的平衡评定量表为 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该量表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0~4共5个等级,满分56分。评分越高提示平衡功能越好[10-1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改良的Barthel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3 讨论

脑卒中即传统医学所谓的“中风”,其病情发展迅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其发病率不断增加。老年人是发病的主力人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失语、患侧肢体偏瘫、麻木,或伴有短暂的意识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截止至目前,临床上尚未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式来治疗脑卒中,因此,患者发病后的ADL日常生活水平受到了不小的阻碍[12]。

而本研究基于“上下同治”理论,是脱胎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中提到:“病在上,治之下;病在下,治之上”。下病既可采用“下治”法,也可采用“上治”法;同理,上病既可“上治”也可“下治”,这就是所谓的“上下同治”。从本研究来看,平衡功能的障碍不仅有脑髓病变、神经不能重建所导致的本体感觉异常,同样有下肢肌力不足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位置偏上的头针及位置偏下的腕踝针,这是“上下同治”的体现;同样,被动的头针针刺配合主动进行下肢核心肌群肌力训练,这也是“上下同治”的体现。

头针疗法正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原则,将人体的头皮划分为14条标准线和4个区,依照古籍中相关记载,按上选穴位和透刺穴位的原则进行分区定位。经实验数据表明,头针疗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等途径,改善局部微循环,扩张脑血管,调节生化代谢,缓解免疫损伤及增强中枢外周传导功能,最终调整和改善卒中患者机能状态[13-14]。

腕踝针,是针灸标本、根结理论的具体体现,四肢为十二经脉之本,经气始发之源,通过对腕踝部“根结”的刺激,从而达到催发经气的作用。而腕踝针在此处是“上病下治”的体现,上2穴主目系疾病,下2穴主肝,下5穴主肾,而脑卒中的脏腑辨证多归之于肝肾,这也是标本同治的思想所在。因为要在留针时进行四肢的OT-PT训练,因此腕踝针采用新型撳针,撳针治疗不受地点及时间限制,其操作简单,患者行动方便,极少感到疼痛;同时长时间的埋针也增加针刺的输入,延长了治疗的机制。最后,通过头针与腕踝针联用,具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过在上的头针以及在下的腕踝针对身体上下进行关联,可以通调上下之气机,有利于四肢神经的重建。

关于OT-PT训练,众所周知,脑卒中后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出现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平衡能力[15-16];只有具备良好感觉及运动功能,并且通过大脑的信息整合才能良好地体现出平衡能力。因此早期的PT目的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强化肌力以及患者的本体感觉,改善运动平衡功能。PT的作用已归属于普通意义的神经病学后续治疗范畴,现已占据了疾病治疗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而超早期的OT,不仅可为脑卒中患者在特定的ADL环境中重建双侧肢体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学习到新的OT技能后,使得脑卒中患者丧失的转移功能得到最有效的早期重建[17]。

本研究正是基于“超早期介入”的理念,以采用简便有效的头针、腕踝针,结合床旁OT-PT训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实验对象在治疗前进行改良的Barthel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头针及超早期的康复理念介入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该法效果显著,简便,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 200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2] Schmid AA,Rittman M.Consequences of poststroke falls:Activitylimitation,increased dependence,and the development of fear offalling[J]. Am J Occup Ther,2009,63(3):310-316.

[3] Anna Czernuszenko,Anna Czlonkoeska. 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stroke patients during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9,(23):176-188.

[4] 司徒杏仙,王尧,潘巍一. 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12(6):112-113.

[5] 南登昆. 康复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2.

[6] Formiga F,Mascaro J,Pujol R.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Barthel Index[J]. Age and Ageing,2005,(34):655-657.

[7] Shah S,Cooper B. Commentary on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Barthel Index”[J]. Britis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1993,56(2):70-72.

[8] 燕铁斌,金冬梅. 平衡功能的评定及平衡功能训练[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1):787-789.

[9] 杨雅琴,王拥军,冯涛,等. 平衡评价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09-711.

[10] Downs S,Marquez J,Chiarelli P. The Berg Balance Scale has high in tra-and inter-rater reliability but absolute reliability varies across the scale:A systematic review [J].J Physiother, 2013,59(2):93-99.

[11] Salavati M,Negahban H,Mazaheri M,et al. The Persian version of the Berg balance scale:Inter and intra-rater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in elderly adults[J]. Disabil Rehabil,2012,34(20):1695-1698.

[12] 鄭筱萸. 中药与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9-90.

[13] 王静. 头针疗法结合作业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39-40.

[14] 魏巍,邓红卫. BT型瘫痪站立评估训练台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63-65.

[15] Tasseel-Poocbe S,Yeloik AP,Booao IV. Moior stralegies of postual cootrol after berrnspberic stroke[J]. Neuropbysiologie Clioque/Clioical Neuropbysiology,2015,45(4-5):327-333.

[16] 谢凌锋,黄晓琳,黄杰,等. 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8):592-596.

[17] 汪军,裴建. 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1033-1035.

(收稿日期:2017-10-25)

猜你喜欢

腕踝针头针脑卒中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32 cancer case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s after radiochemo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