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乡为例

2018-03-27陈晖雄李佳敏

传播与版权 2018年9期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东山瑶族

陈晖雄 庞 颖 李佳敏

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田园综合体”模式由于在农村农业发展中的创新性十分亮眼,被作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模式,确立了其作为传统乡镇转型升级的风向标。文件指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该遵循农民充分受益与参与的原则,在农民合作社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体验农业,通过农村农业综合开发治理与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本论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东山瑶乡的自然、农业、人文等资源优势,对东山瑶乡建设田园综合体进行可行性分析,运用“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从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田园社区三大方面提出东山瑶乡的发展对策。

一、田园综合体概述

(一)田园综合体的定义

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诞生的“田园综合体”,是当下最具创新力的思维发展模式,该模式能够使当地自然人文资源最大限度地活化,使得农村地区的各行业综合发展同步推进,其中以建设特色乡镇为目标而发展的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能够大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2]。

(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内容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分别为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1.生产体系。“要致富先修路”这个经过实践检验的至理名言深入浅出地告诉了人们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夯实基础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田园综合体生产体系的基本要求[3]。生产体系建设首先要整合土地资源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其次要实现电力和网络的稳定供应,实现设施的稳定运作与信息的畅通,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经营管理。最后要完善以游客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让游客玩得放心住得舒心。

2.产业体系。产业体系建设要结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资源、人文特色与自然景观,突出当地的特色强化品牌建设,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通过“农业+农业文旅+地产开发”,实现三大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商业地产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开发农村发展多元化产业建设道路。

3.经营体系。在经营体系的建设中要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完善的制度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户与企业的合作,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利用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与生产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优化,提高农户参与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4.生态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告诉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把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逐步构建乡村生态体系。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体系以发展循环农业为核心,在园区内要实现水循环、农业生产残余,利用新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知识减少损耗与循环利用促进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建设节水设施农业与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与景区开发,能够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促进生态和谐。

5.服务体系。服务体系建设要围绕农业经营主体与当地社区居民进行建设。要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服务,能够有效地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向城市看齐,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服务农村新产业、发展新业态营造良好的环境。

6.运行体系。运行体系的建设,要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通过法规制定与制度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体系,提高运行效率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经营主体、农户能够在制定的框架下有效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得运行效率最大化。

国际竹藤组织于2009年在埃塞设立了东非办事处,目前有联合国农发基金——欧盟项目、荷兰—中国—东非项目和世行可持续土地管理项目等竹子项目及20多位项目员工。国际竹藤组织将继续推动埃塞的竹林可持续经营和加工利用。目前国际竹藤组织正与埃塞政府合作准备埃塞竹业发展策略。

(三)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由于其本身注重保护发展原有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特性,而且能够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是发达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缩短城乡发展差距,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创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农业+文旅+社区的综合发展模式”,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需要企业和地方充分地进行合作,使得项目在规划、开发、运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整合资源。如在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通过修正改造由原有的生产功能拓展到观光功能,原有的村民住宅,可以通过装修由原有的纯住宅拓展到商业民俗客栈。

农业的发展,需要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对当地的农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以现代农业的要求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坚实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的地位,通过中长期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发展。

文旅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社会人文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附加上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与地方特色打造旅游品牌,从而形成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

在现代农业园与文化旅游业充分建设发展后,当地的经济发展已经获得了极大的进步,这时打造新型社区就有了经济基础,通过统一规划发展可以打造生态宜居的风情小镇,为原住民、游客、甚至是新住民提供令人向往的现代田园生活居所。

二、东山瑶乡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可行性分析

东山瑶族乡是广西最早成立的民族乡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瑶族特色文化。东山瑶族乡位于全州县东部,处于广西与湖南的交界处,全乡总面积420平方公里,共3.3万人,境内素为瑶族聚居之地,瑶族人口达2.8万人,拥有耕地面积37162亩,其中水田26267亩,旱地10895亩,森林面积42万亩,主种水稻、红薯、玉米。东山瑶乡建设田园综合体具有以下优势。

(一)地理地貌优势

东山瑶乡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季节分明,全年三分之一时间为云雾笼罩,年平均气温15.2度,比全县平均气温低2度。日照多年时数平均1400.2小时,最多年份为1926小时。年内日照差异明显,冬春季少,夏秋季多,全乡以7月份最多,达230.3小时。东南地带是发展林业和粮食以及油料作物的好地带,境内盛产松、杉、竹及野生中药材,锡铁矿、铅锌矿储量大,品位高,年出产8.8万吨,木纹黄大理石储量达2000万立方米。由此可见,该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现代农业优势

(三)休闲旅游优势

东山瑶乡民风纯朴,山清水秀、溶洞奇观、风景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众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发展休闲旅游。东山是广西52个瑶族乡中瑶族人口最多、占全乡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乡,瑶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5.3%,拥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东山瑶文化。同时,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原生态的龙岩水库旅游区、野牛岩水帘瀑布、瑶寨古村落和古驿道、集中展示瑶族古老文化的“盘王节”、充满激情的“三月三”山歌节。此外还有仙人桥、九狮岭庙等名胜地;修建于晚清的东山英勇抗击敌人的三大石寨(牛角石、雷公岭、平安),大革命时期英勇就义的斜水村文庄革命烈士墓。

(四)基础设施优势

近几年来,东山瑶乡不断加大对道路设施、饮水设施、用电设施、水利设施、通信设施、安保设施的投入,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修建了300公里村级公路和4条共20公里长的水泥路,完成了140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引进投资达18亿元的东山风能发电项目;农村农网改造基本完成,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50多公里,解决了61个自然村的用电,供电入户率达100%。建立通讯基站8个,全乡85%的地方都有手机信号覆盖,大大提高了全乡信息化水平。搭建“天网工程”在集镇和自然村安装探头31个,极大地促进了瑶乡的社会稳定。

三、运用“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建设东山瑶乡

(一)东山瑶乡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由政府主导,引入龙头企业投资,对东山瑶乡农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发展基础;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规模化地进行优势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将特色生态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运用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规划建立“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民俗文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普教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发展,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农业和旅游两条产业链,并使两条产业链联动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

1.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优质农产品,为东山瑶乡的农产品进行加工与营销,提升产品的价值。同时应注重品牌的建立与地理标识农产品的申请,在发展过程中打响东山瑶乡的名号。如开发建设东山瑶乡现有的雪莲果基地,形成规模化种植,引入先进技术,深化雪莲果的加工,例如雪莲果酒、雪莲果醋、雪莲果茶、雪莲果糖浆,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2.农业+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民俗文化。扩大云雾茶的种植规模,融入旅游、休闲、教育等元素,提供云雾茶基地观光、体验茶叶制作、云雾茶科普教育等产品和服务,形成主题农业景观区,融入民俗表演,如采茶山歌表演,营造瑶族文化氛围,让游客既能观赏到美丽风景又能感受民族风情,同时还可以传播当地民俗文化。

(二)东山瑶乡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结合东山瑶乡资源分布特点,根据区域空间、产品服务和游客需求,围绕“农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旅游区划分为休闲农业观光区、民俗活动体验区、东山瑶文化展示区三大区域。

1.休闲农业观光区。休闲农业观光区依托原有的特色产品基地,如雪莲果基地、反季节西红柿基地,云雾茶基地,开展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生态乡村旅游模式。提供基地参观、农产品采摘、农产品加工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等活动,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基地。

2.民俗活动体验区。民俗活动体验区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瑶族文化与地域特色,重点打造活动体验地,让游客感受瑶族文化的魅力,参与盘王节、三月三等节日庆典,构建一处集文化体验、休闲住宿于一体的娱乐区域,主要活动有民族服饰体验,如特色银锡、九链戒指等,购买瑶族文化纪念品,品尝瑶族美食,参观或者居住瑶族风格的民宿。

3.东山瑶文化展示区。东山瑶文化展示区依托东山瑶乡特有的瑶族资源文化,建成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以特色瑶族旅游为主、休闲娱乐教育为辅的特色游览区域,主要建设东山瑶文化展览馆、瑶族文化广场,用以展示瑶族传统与风俗习惯,例如瑶族服饰展览、参观瑶族银饰制作过程等。

(三)东山瑶乡发展田园社区的对策建议

在保护生态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完善生态体系建设,依托环境特点与开发现状,基于生态优先原则,对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在此基础上,吸引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就业创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建设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田园社区,带动田园综合体土地价值的提升。

1.生态环境治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资源,保留原生态的景观。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全面治理农村污染问题,以“改水、改厨、改厕、改栏舍”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为重点,推进社区环境基础建设,优化居住环境,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2.村庄风貌整合。东山瑶乡的田园社区建设要以瑶族风情为主题,人文景观的建设要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光,打造出依山傍水,生态怡人的好居所。在现有的村庄建筑基础上,融入瑶族建筑风貌,打造特色瑶寨。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特色小镇,不断吸引新居民入住,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又通过居民当地就业带动东山瑶乡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以实现良性循环。规划设计重点是道路绿化和绿色生态环道,结合东山瑶乡的整体景观改造,沿途增加游憩、休息、观景及娱乐等设施的配置,同时优化植物配植,打造一条具有生态连接功能的绿道。

4.社区服务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要围绕农业经营主体与当地社区居民进行建设。要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服务,能够有效地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向城市看齐。要注重当地农户的参与度,只有当地农户成为社区的一员,这个社区才有其特色。要经常开展社区活动,打造主题假日,树立品牌特色,吸引游客度假长居。

猜你喜欢

田园综合体东山瑶族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东山果事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田园综合体”拿地攻略
广西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