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科普动漫创作谈传统中医科普的创新与未来

2018-03-27李文君安佳妮

传播与版权 2018年9期
关键词:甘草动漫科普

李文君 安佳妮 贾 楠

一、中医的地位和目前存在的宣传方面的问题

(一)中医的地位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对汉字文化圈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医是千百年来亚洲绝大部分所使用的治疗手段。朋友圈文章推送、亲朋好友间流传的养生方法、家里做饭时加进去的滋补食材、身体酸疼时的针灸推拿火罐,中医可以说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文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在国外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大范围了“中医热”。

(二)目前存在的宣传方面的问题

中医学由于文字古奥,传承久远,方法别致,理论独特,在患者及行外人士眼里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以85后为主体的调查对象中,更相信西医而非中医的人占据80%以上。目前中医宣传渠道比较单一,即使有了电视中医养生类节目,受众仍是40岁以上群体。反观如今科普读物与科研项目的普及与推广,皆走向了短视频、剧情片、通俗化的方向,受众群体也涵盖了青少年到中年这一年龄段。中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却少有这样新型影像化的宣传方式,长期以来,对中医中药的宣传仍然是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对大众普及中医知识没有广泛深入的传播性。目前社会发展中广为人知的现代传播方式如果与中医宣传结合,很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持续深入发展,一些视频、电影等宣传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这些宣传方式也能最大限度地展示中医全貌,让受众感受更直观。影像科普的方式简单便捷,无疑是未来中医科普与宣传的大势所在。

二、中医新旧宣传的手段与之相应的受众分析

(一)中医传统宣传方式

从本质来讲,中医是经验医学,而经验医学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长期实践性,经验的积累是无数人长期观察实践的结果。

1.宣传中医的科学精神。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那场科学与玄学之争,本来是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讨论,但在某些领域却变成了科学对迷信的批判。在近九十年间,就常常被视为玄学、迷信。

2.宣传中医的人文传统。中医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对生命的敬重、对患者的关心和对医德的培养,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

3.宣传中医的文化价值。根本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从而增强振兴中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中医宣传的受众分析

目前阶段,中医宣传普及的阵地主要在农村和社区,普及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居民。同时,我们也从数据上可以了解到,青少年对中医的了解实际上是存在缺失的,需要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宣传进行有特点的宣传。

首先,要政府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有真抓实干的精神,要有确实可行的政策保障,要有细致长远的规划,还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其次,迅速恢复或尽快建立乡镇社区的中医诊所和中草药店。采取特殊政策,鼓励、支持中医院校毕业生到乡镇、社区办诊所。

要充分发挥电影、电视、广播以及各种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的优势。中医文化不是过去的、历史的,它具有现代性质、现代效果。从《仙剑奇侠传》开始中西文化开始进入游戏领域,周杰伦的歌曲《本草纲目》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多运用流行文化形式展示在大众视野面前。在一些养生节目的影响下,各式各类养生食疗餐厅出现。中医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是大众驱使的一种宣传方式,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更应该把中医传统文化与当下流行方式结合起来。

三、近年来利用动漫形式所进行的宣传与投放

近年来,多有以动漫形式进行宣传的各类广告。最常见的内容是安全教育、大型活动宣传、文化形象、艺术广告等。以天津市和北京市为调查点,最显著的例子有如下:

(1)电影开始前的消防逃生视频。主要内容是以小精灵为动画原型进行影像化展示。利用精灵形象将正确逃生方式展示出来,以真人结合动漫的形式展示,起到警示与安全教育的作用。

(2)公交车上的传统文化介绍的动漫。在天津,以杨柳青的年画形象和泥人张的泥人形象为例,通过深入人心的可爱,憨态可掬的形象在宣传片中进行说教和科普,让我们能够了解到传统手艺的技艺和内在深厚文化底蕴。

(3)大型活动的宣传动漫。在京津地铁上可以看到大量全运会、冬奥会等以吉祥物为主角的动漫形象,在向大家展示这些大型活动的魅力所在,动漫与真实场景结合,对活动的宣传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

总结之后我们发现由于地铁广告的广告位和形式比较多,有站内灯箱广告、通道广告、地铁车厢内广告等,所以地铁广告投放效果较好,成为现在流行的短视频投放最佳选择之一。车厢广告的被动接受程度最高,所以要考虑广告位和在投放站点的人流特性进行。除此之外,公众场合(广场商厦)、电影开场的短动画也成为新兴的广告投放方式。大量的短视频已经取代原有静态广告,成为最流行的、受众接受度最高的宣传方式,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四、以甘草宝宝为例的预期分析

通过对以前动漫形式项目的分析与调查,预估甘草宝宝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具体受众将会如何。

(一)“甘草宝宝”内容梳理

“甘草宝宝”讲的是药铺掌柜的儿子李友浩偶然间在学习草药知识时发现了中药精灵——甘草宝宝,甘草宝宝调皮可爱,还懂得很多中药知识,很快两人就成了好朋友,友浩的中药知识在爸爸的教导和甘草宝宝的帮助下日渐丰富。

季节变换,店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人参爷爷、板蓝根姐、连翘姐姐、防风大哥、巴豆小妹、茱萸姐姐、“小神医”小葛根等一些草药精灵也都被唤醒了,一起帮助病人远离病痛。一年过去了,甘草宝宝一直没有找到传说中的“百草之王”,人参爷爷在他离家出走前带着几位草药精灵赶了过来,在甘草宝宝临走之前开导了他,他这才明白他一直苦苦寻找的百草之王就是他自己,是调和百药的甘草!甘草宝宝决定和友浩一起,学习更多的中药知识,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早日成为真正的百草之王!

(二)呈现方式

通过动漫方式将“甘草宝宝”设计出来,以短片等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要以青少年所喜欢的形象来宣传中医以及技术问题,以较高的技术做出高质量的动画。“甘草宝宝”形象设计出来后,通过动画短片的形式宣传,可以让中医更大限度地进入大家的视野。短片中的故事让大家对中医知识更加了解,改变大家对中西医的认识,推广中医。

五、中医宣传需求与动漫契合的优势与创新

现在我国的中医宣传手段单一,对人们的吸引力不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传统中医科普的知识、内容、方式方法已不适用于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因此中医知识的科普宣传需要创新,需要改变。常规的中医大多采用书籍、科普讲座、义诊、电视新闻媒体广告等来进行宣传。但是这样宣传的方式有以下几种问题:第一,受众范围小。这样的宣传模式受众大部分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而青少年、职场的年轻人平时以移动媒体为主,多种多样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传统的中医宣传内容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够,宣传效率低。第二,中医内容普及力度不够。大部分人对中医知识的了解很匮乏,大多是一些枯燥的知识宣讲,对民众的中医知识水平普及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现在缺少的是新颖具有创新性的宣传方式,吸引人们的眼球,达到宣传的目的。第三,传统的中医普及书等,都脱离不了以文字解释文字的模式,或者是用语言解释文字的模式,这样的形式不但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也不便于记忆。

人们现在对中医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普及的程度也还不够。是把中医知识科普看成是面向全体民众的教育,是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都需要接受的教育。中医不仅仅是医学,它还是中国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文化,现今宣传中医、继承发扬我们优秀的中医文化势在必行。而我们将中医与动漫结合,是一项创新,也是一次挑战。

在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迅速,有着巨大的观影群体,且动漫的受众群体大多是青少年和年轻人,平时学习工作之余把其当作轻松休闲消遣的工具,而对于现今中医的关注群体来说,是一次扩大受众群体、吸引年轻观众的有效之举。并且就人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工作特点以及阅读习惯来看,动漫以其轻松幽默、有趣生动的特点,成为受欢迎的形式。将生动灵活的动漫与深奥以及有着深厚历史性的中医文化结合起来,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我们设计的“甘草宝宝”形象可爱活泼,可以吸引年龄段较低的学生观看,动漫每集内容简单易懂,将中医知识渗入动漫中,通过一个个的故事将中医的药材代入情景,真实而又有趣,打破了传统中医宣传枯燥的介绍知识的弊端。《甘草宝宝》同时也是一部儿童启蒙、科普教育片,用动画片形式宣传中医药文化,创新形式,新颖特别,趣味性较强,因此中医药科普知识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扩大中医知识了解的年龄阶层,可以增强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中医文化的亲近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大众印象中,中医是深刻的,是生涩、深奥的,我们选择用动漫方式,通过其幽默感和故事性,将深刻的中医药知识解释得浅显通俗,使人们更加容易了解中医、学习中医。

猜你喜欢

甘草动漫科普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