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性·隐性·整体:审视文章提纲的三个视角

2018-03-27钟建林

传播与版权 2018年9期
关键词:显性本质运算

钟建林

随着各种移动阅读终端的流行,阅读内容成几何倍数增长,海量的阅读材料逐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习惯。与以往对所购杂志所有或者多数文章进行通读、深读甚至顺次阅读不同,现在的读者常常按照“速览——粗读——精读”的方式阅读:速览,一般通过题目、作者信息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作者的文章;粗读,一般通过文章各级标题大致了解文章的信息,并选择是放弃阅读、局部选读还是整体深度;精读,对感兴趣的文章或者段落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以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增进思想深度。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使题目和提纲的重要性更加突显。题目像文章的眼睛,其好坏影响读者是否会关注文章;提纲像文章的骨架,其好坏影响读者是否认真阅读文章。广义来说,提纲包括整体视角下的文章体裁、主要观点、表达方式、主要结构、逻辑关系、拟用素材等多方面,涉及表达怎样的观点、选用怎样的素材、怎样处理各部分关系以及怎样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逻辑严密。[1]狭义来说,提纲指文章的各级标题,本文仅讨论各级标题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因此提纲仅指狭义的提纲——各级标题。

笔者以为,审视文章的提纲,宜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显性视角,二是隐性维度,三是整体视角。一般可以先研究标题的显性表达是否做到“信达雅”,再研究标题的内隐逻辑层次是否合理,[1]最后研究所有标题是否具有整体协调性。

一、显性视角

人们看问题总是由表及里,看文章亦如此。标题是文章的骨架,结构是否合理是文章好坏的一个显性指标。要想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晰、逻辑合理,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就要在各级标题上下功夫,做到“纲举目张”。标题制作首先要考虑显性结构,如果文章标题“随心所欲”,毫无规范和层次可言,就可能是读者失去阅读兴趣。例如,某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一文的一级标题为“一、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二、将原题中的特殊条件推广到一般”“三、对例题、习题进行逆向思维和变式”“四、鼓励多题一法、一题多解”“五、探讨解决某个问题的所有可能途径”。无论这篇文章质量如何,这样的提纲都很难吸引读者。好的标题不仅结构协调,而且语言精致,仅从表面就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根据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文章的显性结构可分为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和综合式四种。

一是总分式结构。一般的文章基本上是先阐明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最后再强调观点,回应开头。从这个角度看,很多文章都是总分式结构。例如,某教师撰写的《基于儿童需求的有效教学》一文的一级标题为“一、教学应向儿童需求回归”“二、课堂导入,从抽象意境向儿童生活回归”“三、教学展开,从成人思维向儿童思维回归”“四、素材选择,从成人视角向儿童视角回归”,先提出教学应向儿童需求回归,接着从“课堂导入”“教学展开”“素材选择”三个方面论述,就采用了总分式结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总分式是写文章常用的结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一定体现在标题上。很多时候受到篇幅的限制,某些期刊发的文章会大幅删减“总”的内容,并将其融入文章前面的引言部分或文后的结语部分。

二是并列式结构。在主题确定或论点明确的前提下,文章各部分观点并列,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主题,没有主次之分、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呈现并列式结构。例如,写《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一文可采用并列式结构,拟定如下一级标题:“一、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相结合”“二、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三、课内目标与课外目标相结合”“四、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五、刚性目标与弹性目标相结合”“六、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相结合”。

三是递进式结构。这种文章结构形式就是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采用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方法构思。例如,笔者曾撰写《文本价值的多种可能及适度取舍——兼论“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可能与实践策略》[2]一文的一级标题“一、缘起:优课评比的激烈争论”“二、探源:文本价值的多种可能”“三、实践:教学价值的适度取舍”,就是先从“鸡兔同笼”教学的争论引入,再探寻争执的根源,最后提出实践策略,体现了层层递进的特点。

四是承接式结构。承接式即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环节逐一展开,一般涉及事务发展变化的过程。例如,某老师《实践:改变只需转向》[3]一文阐述了从传统“解应用题”教学到“解决问题”教学的转变,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线,根据审题—分析—练习—检验四个环节展开,凸显每个环节的“转向”,一级标题如下:“一、审题:从重信息获取转向重信息加工”“二、分析:从重表层信息转向重关系结构”“三、练习:从重题型模仿转向重策略迁移”“四、检验:从重结果正误转向重能力提升”。再如,笔者编著《写作并非难事》一书主要章节“选题—求新求异”“谋篇—纲举目张”“修改—精雕细琢”“投搞—有的放矢”[1],就是按写作—发表的流程,采用承接式结构制作的。

二、隐性视角

标题的制作除了要考虑显性结构,还要考虑隐性结构,即逻辑关系。在笔者看来,研究标题的逻辑结构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独立标题内部的逻辑是否合理,二是多个标题之间的逻辑是否结构一致、层次清晰。从实践看,很多作者能制作出显性结构漂亮的标题,但常常忽略隐性的逻辑结构。例如,某教师撰写《直击数学本质,关注提问艺术》一文的一级标题如下:“一、在设疑中感悟数学本质”“二、在追问中理解数学本质”“三、在反问中启发数学本质”“四、在反思中升华数学本质”。乍一看,这些标题采用并列式结构,从“感悟”到“理解”再到“升华”,逐步深入剖析“数学本质”,且标题结构皆相同,颇有文采和气势。但是,细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个提纲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标题内部逻辑关系不清。标题一般很简练,因此常常会出现标题内部逻辑不通的现象。例如,“在设疑中感悟数学本质”中,“设疑”的主语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感悟数学本质”的主语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在设疑中感悟数学本质”这一标题就存在内部逻辑问题。这个标题可以改为“有效设疑,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本质”或“设疑,让学生感悟数学本质”等。同样的道理,“在追问中理解数学本质”“在反问中启发数学本质”也都存在内部逻辑结构问题,需要重新加工。“在反思中升华数学本质”中“反思”的主语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若其主语是教师,则存在同前的问题;若其主语是学生,学生“反思”并“升华”某种认识是可能的,但是数学本质难以被“升华”,更难在“反思”中“升华”,因为,数学本质可以被“理解”“感悟”“把握”,但无法被“启发”“升华”。如此推敲,这几个表面上结构明朗、构成方式协调的标题的内部逻辑并不清晰,不容“细读”。

二是标题之间逻辑结构不明。不同的标题反映的是文章不同部分的主题和主要观点,有时单独看各个标题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将几个标题放在一起作为整体结构推敲内在联系时就能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在不深究标题内部切适性的前提下,“追问”和“反问”在文中有何区别、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通过“追问”能“理解数学本质”,通过“反问”能“启发数学本质”,而不是通过“反问”来“理解数学本质”,通过“追问”来“启发数学本质”?进而,思考“反思”和“追问”“反问”之间是什么关系,各部分是否能写出“问”的实质性的区别,以及这些区别对把握或揭示“数学本质”的不同影响?很显然,这些难以做到。一般而言,递进式和承接式的标题有较明显的逻辑关系在里面,层次相对而言比较明确。并列式标题有时表面没有逻辑关系,但实际上蕴涵着一定的层次,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隐性的逻辑问题。

三是标题无法紧扣文章主题。文章的各级标题都应该是为文章写作主题服务的,要能从不同的侧面、层次阐述文章主题或论证主要观点。否则,即使结构再清晰也是“中看,不中用”的花花架子。例如,从题目《直击数学本质,关注提问艺术》看,文章的写作重点应该是“关注提问艺术”,写作主体应该是教师。但是,从几个标题看,“感悟数学本质”“理解数学本质”等的行为主体都不是教师。另外,“反思”和“提问艺术”是什么关系,也看不出来。看似漂亮但无法紧扣主题的文章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可以套用其结构,轻松地“炮制”出另一篇文章的提纲。如前述《直击数学本质,关注提问艺术》一文的提纲可以轻易“炮制”成《以“问”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文的提纲“一、在设疑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二、在追问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三、在反问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四、在反思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一个提纲仅仅换掉中心词或者几个关键词就能变成另外一篇文章的提纲,那么它极有可能是一个“徒有其表”的提纲。

简言之,从隐性视角审视文章的标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标题内部逻辑关系清楚,标题内部相关概念间有实质性的联系;二是不同标题间逻辑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各有侧重;三是标题能紧扣文章的主题,不同标题能基于整体架构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共同阐述文章主题。

三、整体视角

本文的整体视角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同级多个标题之间是否具有整体感,不存在“缺漏”或“重复”;二是多级标题间的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合理。好的文章提纲往往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同级标题涉及的几个论述方向不多不少,刚好涉及论述主题的所有方面,结构完整而不冗余;二是涉及多级标题时,同级标题内部整体性强,不同级标题间结构层次清晰。现以《小学数学运算技能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提纲[4]为例展开分析。《小学数学运算技能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提纲如下:

一、宏观:注重运算内容的整体性

(一)纵向研究,促进相同运算技能的迁移

(二)横向研究,沟通不同运算技能的联系

(三)纵横交错,构建运算技能教学的体系

二、中观:重视算法算理的互促性

(一)以算法促算理——借助直观理解抽象

(二)以算理统算法——借助一般统整特殊

(三)融算法和算理——借助融合促进建构

三、微观:理清运算技能的层次性

(一)借助实物,进行动作性学习

(二)借助图示,进行映像性学习

(三)借助符号,进行抽象性学习

这份提纲的一级标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切入,少一个角度就显得不完整,多一个角度就显得冗余,因此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二级提纲“宏观:注重运算内容的整体性”既考虑了纵横独立的维度也考虑了这两个维度的联系,“中观:重视算法算理的互促性”充分考虑了算理、算法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微观:理清运算技能的层次性”借助布鲁姆“经验之塔”的三个层次使诸多算法变得层次清晰且相互关联,且“宏观”与“运算内容的整体性”“中观”与“算理算法的互促性”“微观”与“运算技能的层次性”都有实质性的联系。这样的提纲,层次清晰,整体感强。

拟定提纲虽然有法可依,但是不同之人有不同之法,且每种方法都有其合理性和制约性。因此,提纲拟定要研究方法,但不能僵硬地结构或模式,而应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思考为主。正所谓“知易行难”,要拟订一份好的提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需要不断推敲、完善,更需要平时不断累积经验。

猜你喜欢

显性本质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趣的运算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