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研究

2018-03-26谢建平

成才之路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言美意境美审美教育

谢建平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之美,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美的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诵读诗文、体会音韵美,观看课件、感受意境美,品读细节、推敲语言美,自由想象、感知模糊美。

關键词:审美教育;高中语文;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模糊美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5-0034-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不仅拥有语文应用能力,更要拥有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重点不再是单纯地让学生训练语言文字、获取语文知识,而是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教师不仅要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感受文本之美,还要让学生主动探究美、发现美,并尝试用富有创意的方法展现美。

一、诵读诗文,体会音韵美

美读指的是通过诵读的方式有感情地吟咏文本,体会文字的音乐性,体会文章的深厚意蕴,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美的情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展开美读,在诵读中激发敏锐的审美感知力。

例如教学《致橡树》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激情诵读的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诵读时,学生发现,和格律规整的诗歌相比,这首诗歌的诗句显得参差不齐,并非每一句都押韵,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另外,这首诗歌的押韵比较自由,基本是隔句押韵,且并非严格地押“i”韵,而是将与之相近的音也纳入押韵的范畴,如诗歌中不仅有“起、里、意”等韵脚,还有“雨、语、炬”等字,这使得诵读时更具自由感,并和本诗追求独立自主的爱情这一思想有呼应作用。还有学生发现,诵读某些句子时,如“不,这些都还不够”,要加强语气,要读出坚定的信念感,从而体现新女性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决心。授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新诗,运用自己在本课学习到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写出音韵美。

二、观看课件,感受意境美

教师要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道桥梁,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之美。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采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如围绕文本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现文本的意境,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主发现美。

《江南的冬景》一文文辞唯美,体现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教师教授这篇课文时,可将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摘取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图画和音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看。在课件中,唯美的音乐和画面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变为立体化的信息,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唯美意境,提高对美的领悟能力。学生在观看图片、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头脑中会浮现出江南的美景,感受到“泊一只乌篷小船”中“泊”字的巧妙。有学生提出:“‘泊字体现出悠闲、宁谧的意境,小船的主人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将船停靠在岸边,‘泊比‘系显得更有生机,说明这只船永远不会沉寂地呆在这里,其主人明天还会回来。”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自己写过的作文,在头脑中展现相应的情境,思考如何修改才能如《江南的冬景》一般写出独特的风貌。

三、品读细节,推敲语言美

很多美文都有耐人寻味、值得推敲的细节,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的方式,组织学生琢磨品味其中的细节描写,更好地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和高超的写作手法。在品读程中,学生能“看到纸的背面的话”,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言外之意,产生更深的感悟。

《荷塘月色》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文字,教师可让学生着重品味,感受其语言美。例如,可以将描写荷塘景色的文字摘取出来,让学生找出其运用了哪种感官描写。学生发现短短几行文字竟然运用了多种感官描写:视觉感官,如“弥望”;听觉感官,如“渺茫的歌声”;嗅觉感官,如“清香”。通过分析,学生懂得:要想有创意地写出精彩的文字,就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这样,学生创作时便会仔细斟酌文字,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感受事物,写出具有创造性的文字。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控文字以及创造美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自由想象,感知模糊美

在审美教育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促使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模糊美。很多文本中都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具有模糊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展开联想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形象,获得更多的启迪。

《雨巷》这首诗给人以朦胧感,其中的意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每个读者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这首诗歌意象的模糊性。当然,想象并非随意乱想,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歌时的社会背景,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有学生体会到:“朦胧而幽深的小巷,让我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状况,各方势力处于胶着中,令戴望舒这样的文人很难冲破迷雾、看清未来,所以是否能将‘雨巷这个意象理解成当时社会的象征呢?”学完本诗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新诗创作,看看谁写的意象能更好地体现朦胧感,能让人体会到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所以,当学生学会感受美、表现美时,要让他们尝试创作美。

五、结束语

总之,审美教育体现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这表明审美教育必不可少。除了上述介绍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美文创作、撰写评论性文章等,培养学生挖掘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甄毅.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刍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2017(03).

猜你喜欢

语言美意境美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