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热”背景下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冷思考”

2018-03-23陶磊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应用文高职课程

陶磊

【摘要】“大数据热”给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在教学资源、教学工具、教学反馈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教学新问题,展开冷静的思考与分析并进而探索出可行性解决策略与措施,正变得越来越显重要。

【关键词】大数据 高职 应用写作课程 思考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并日益成为社会热点,在此背景之下,海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互联网和云技术的发展与使用、相关性和个性化的强调与突显,使得高职应用写作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形式内容、教学工具和教学结果上的新特征日益明显,既给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教学的新问题,展开冷静的思考与分析并进而探索出可行性解决策略与措施,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一,大数据时代,教学资源虽多,但标准缺失、依附性强,需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谨慎选择、适度使用,以期配置最优。

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和能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作為公共基础课程的应用写作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普遍采取大班制上课,少的50人,多的上百人,教学课时又极为有限,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为主,难以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程度,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利用大数据资源巩固扩展知识点、补充检验所学,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交流促进学习,实在不失为于课堂教学局限的一种良好应对。如今翻转课堂、MOOC、微课、APP已越来越多地被利用于教学实际,“课前大数据学习准备—课中提问讨论与文本写作评价—课后修改分享与反馈”正慢慢形成一种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但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大数据的使用者往往也是大数据的生产者,海量的信息会因为生产者能力水平的差距、人格品行的差异而变得高下不一、优劣有别。再加上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竞争形势的激烈、手段的隐晦,对于数据信息的甄别和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高职教学而言,较为严重。

1.学生对于大数据选择的标准缺失。相信高职应用写作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作业收上来,错误严重也很明显但学生仍然感觉委屈的总有那么几份,网上帮助完成写作训练的微课、材料、范文、模版太多,又没有权威性的正误评价和鉴定,高职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还有点懒,学习参考的选择容易出现问题;如果一个班级里根本不愿意学习、只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为了应付作业抄袭班上同学的还有几个,那么作业错误极其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也总会有那么几份,以讹传讹的效果甚至好过老师课堂上不厌其烦的叮嘱。

2.大数据背景加重了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的缺失。不同于数学“1+1=2”结论的确定,写作项目的好坏判定往往带有主观性而变得不一致,所谓的约定俗成是需要时间的,个体的感受要变成集体的认同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且跟人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大数据时代,发声渠道多、出来发言的多、教材编撰自由容易、文章范本更是多如牦牛,关键是信手捏来、取获迅速。为了适应传播媒介特点、适应大众欣赏口味,实用性、时效性更强的应用文及应用文写作的娱乐化、时尚化也体现得更为明显、更为急迫,但这种时代感与应用文的规范性、严肃性存有一定背离,必须谨慎对待。所以,大数据提供的,除了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模块正误鲜明,很多细节,如文字、标点、材料、内容、表达、修辞、主旨、思维等的规范性与适用性,在判断时都具有了相应的难度,而且数据越多,选择难度越大。

3.以前写文章受困于写作材料的收集困难,现在写文章不得不面临材料过多,用哪些不用哪些的取舍。高职学生的分辨力本就有限,现在更是无从下手,甚至懒得选择拿来即用了。

4.大数据网络平台多,鱼龙混杂,建设标准缺失。笔者在这里讲的网络标准不是指网络建设的硬件指标而更多的指向软件指标。微信公众号、APP、MOOC等的基本结构要素现在大致已经确定下来了,但是体现专业水平的内容要素参差不齐,难以评价。大数据的投放简单易行,没有太多条件限制,一般高职学生甚至包括某些老师在数据选择时往往偏向自身喜好却无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觉和勘误。管理机构在大力推广、创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在法律规范建设和网络数据管理方面难免存在滞后,如此,隐私问题、保密问题、侵权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难以明辨。而这,不仅不利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写作品格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实践发现,难以理解的往往属于思维范畴而非单纯内容形式的表象,这就是说,大数据时代,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有所转移,从单个文种的写法转向写作整体思维的掌握。只有看清了这一点,写作课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大数据对于教学的实在价值和作用,回答好了“为什么用”“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大数据价值利用的适度、适用,对于大数据资源的选择也才有可能谨慎精良、有的放矢,做到配置的最优化。

第二,大数据时代,教学工具虽好,但承载有限、工程复杂,需在厘清线上线下关系的前提下,准确定位、合理搭配,以期效果最大。

首先,单个的微课程时间短、内容集中、目标单一,而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内容看似粗犷、模块化,但知识点却因为实际情境的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和变化性,绝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微视频能够完全承载的。高职学生如一般年纪的青年人一样有好奇心,但对于新奇的坚持时间短、层次浅,更喜欢轻松更容易厌烦,太多的微视频要看,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不满情绪也加重,更容易使学习变成完成任务式的敷衍。

其次,构建写作知识、梳通写作规律是一个有序的连续性过程,而大数据以相关关系而不以因果关系为原则,不追求原因只重视看似无关数据中的某种关联,并不在意写作过程的衔接、严密和统一。高职学生的系统整合能力相对较差,零零散散的学习造成的结果也可能是零零散散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了的才会,没学的依然不能触类旁通。应用文写作是一项灵活性较大的工作,不懂得迁移、不懂得举一反三,教学效果还是大打折扣。最关键的是,应用写作能力高下的判断并不只在文字表面易见的基本内容和格式,更在文种拟写过程中不易见的材料取舍、思路架构、语言运用和表达选择,而这些,简单的微课、MOOC、在线学习等都较难讲深讲透,只有在写作过后针对写作时出现的具体现象和细节问题具体分析、细致解决才真正有助学生实用技能的提高,而这,事实证明,面对面沟通比现代媒介沟通要省时省力。所以,就应用写作课程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做成微资源、适合大数据工具和网络传播。应用文写作是高职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学的内容,大学再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有持续的上扬才不至于为人轻视,然就笔者所见,现阶段大数据教学工具里能够真正体现高职应用写作特色的部分还比较少。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不仅是一种趋势,也的确是能够产生良好效益的一把利刃。教师首先要厘清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也就是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定位与关系,它们分别在课程教学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它们之间要如何区别、在哪里区别,如何衔接、在哪里衔接……,只有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梳理清楚并明确界定,完整教学体系的构建才有了支撑,才能通过合理搭配,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第三,大数据时代,教学反馈虽易,但操作性强、设计要求高,需在保证学生真实参与的前提下,科学分析、理性判断,以期结论最准。

虽然大数据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记录,但就高职应用写作这种基础课程来说,对于大数据反馈的迷信同样应该反对。一方面,还是在于大数据的分析基础是“相关关系”和混同,但中文教学重视的是“因果关系”和精确;另一方面,在于高职学生的自律程度不高但智商并不低,数据可以被操控也可以造假,大数据分析预测可能产生误导。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教师不可能24小时相跟并监控学生的行为,互联网本身只是设备,记录的也只能是客观数据而无法涉及主观情绪,一个账号对应一个人,但是如何保证坐在那个账号后面的就一定一直都是那一个人?即使不完全替代,高职学生之间的抄袭、借鉴频繁,也会导致相似性样本的增多,而其中的主观程度却难以估量,在尚未彻底解决学生学习倦怠情绪之前,计算机收集的数据在真实性和科学性上均有待商榷,因此大数据做出的分析结果也就有可能失真、失误。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想办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让他们对应用写作课程真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和兴趣是解决方案的一种,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展示学习成果引发他们的成就感使之获得情感的满足反过来再激发学习的兴致可能是更值得研究的另一种。不管怎样,保证学生对于教学课程的真实参与是保证大数据反馈信息真实性的基础。

综合而言,大数据的发展给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条件,造就了新的机会,但同时也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大数据优势资源持续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如何在大数据先进技术支撑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如何利用大数据广阔思维切实达成要素平衡、和谐共融,才是真正决定大数据在教育领域实效性的核心问题。高职应用写作课程如此,其它课程也是如此。这就是热话题之后,冷思考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MOOCs的“热追捧”与“冷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03).

[2]谢复玉.基于微课程的“应用写作”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

[3]官思发,孟玺,李宗洁,刘扬.大数据分析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情报杂志,2015,(05).

[4]方柏林.教育大数据应用:挑战和利用——兼论教育小数据的大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16,(04).

[5][加拿大]安东尼·威廉·贝茨著.肖俊洪译.自动化还是赋权:在线学习路在何方[J].中国远程教育,2016,(04).

猜你喜欢

应用文高职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