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俄跨文化交际异同点

2018-03-23王汝懿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奥拉卡尔哈尔滨

王汝懿

【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哈尔滨以及游学的城市俄罗斯约什卡尔奥拉的不同生活状态进行分析整合,找到他们的跨文化交际异同点,从而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哈尔滨 约什卡尔奥拉 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兴盛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有很多学者经过分析研究为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胡文仲先生、赵金铭先生、刘珣先生,等等,正是因为这些名人名家的努力,才使得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也才有了现如今的汉语国际教育,不得不说“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纽带在我国对外交流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以中俄交流大环境为背景对哈尔滨与俄罗斯约什卡尔奥拉在跨文化交际上的异同点做出分析。

一、城市建筑构造风格

约什卡尔奥拉是俄罗斯21个共和国之一的马里共和国旗下的城市,暂且将它的城市地位与中国黑龙江的哈尔滨划一下等号。

在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曾说过,来到约什卡尔奥拉,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这里的欧式建筑。在这里一些教堂装有时钟的设计,在整点报时会想起音乐,以及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出现,大多数反映出了一些宗教文化。而这座城市有好多建筑都是由当地的伏尔加国立理工大学的学生设计出来的。某些装置一旦发生变化或损坏,那么就会显示在研究人员的系统里,他们会派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维修。

哈尔滨曾被誉为“东方莫斯科”,在哈尔滨能够看到以圣索菲亚教堂为主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它们主要以拜占庭风格的“洋葱头”和“帐篷顶”为设计来源,将俄罗斯的穹顶与罗马的拱券高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早在1903~1907年间俄罗斯在哈尔滨铺就的中东铁路带来了大量的俄罗斯移民。这些俄罗斯移民在建设过程的当中融入了很多家乡元素以表思念之感,久而久之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在经过多元化的融合翻新后形成了在中国城市中独立的风格体系。

二、饮食习惯的差异

1.购物理念的对比

城市的中心有一个整座城市最大的超市叫做Usual Spa,在观光超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约什卡尔奥拉的居民购物主要以“勤买少买”为主,所以看生产日期会发现超市里的东西大多数很久才更新一次。

哈尔滨人购物的方式则与其不同,我们喜欢集中购物,一次性可以购买一个星期的食物及用品。相反超市产品的更新速度要超过约什卡尔奥拉。然而每次从超市出来最难忘记的还是约什卡尔奥拉人民看我们满载而归时惊讶的表情。

大部分欧洲人认为亚洲人的购物方式是不合理的,欧洲人更喜欢享受购物的过程,而亚洲人往往带有目的性的购物。

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双方所处在的不同背景和不同文化之下,都试图想用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理念揣度他人的想法,约什卡尔奥拉人对待哈尔滨人集中购物的异样眼光则表明他们设想的约什卡尔奥拉与哈尔滨的情况应该是差不多的。而把自己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

2.地方食品特色

一提到俄罗斯人,我们总是喜欢把他们的身体强壮跟面包,牛奶,格瓦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是跨文化交际中典型的“刻板印象”。尽管我们没有和某一种文化提前接触但可能已经对他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约什卡尔奥拉在菜品上还是比较单一的,他们喜欢加了酸奶油的红菜汤。而在他们那里是没有香菜的,他们通常拿一种类似于中国的茴香当成香菜的功能来用,味道多少有些怪异。菜的口感多以清淡为主,分量也较少。

相反在哈尔滨各种东北炖菜、炒菜再常见不过了。“菜码大”是东北菜的特色,而哈尔滨人也多喜“高油高盐”。

通过此案例我们发现跨文化交际当中经常会走进误区,如认识上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预期相差的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3.进餐顺序与文明礼仪

在哈尔滨我们大都以集中多食为主,吃饭速度快为辅。约什卡尔奥拉的人讲究细嚼慢咽。一般地说,一碗汤,一份沙拉,一份主食,一道甜點就可以招待客人了,他们把吃饭看成是一个聚会和交流的机会,吃的东西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是主人,可以相互的面谈。同时客人到达和离去的时间也比较灵活。

约什卡尔奥拉的人们在用餐时喜欢安静,尽量会减少用餐时餐具之间的碰撞和进食的声音。哈尔滨人在吃饭时喜欢大声地谈论因为很多事情都要拿到饭桌上来说,这也跟东北人豪放的性格有关。其实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早已倡导文明用餐,孔子就曾告诉我们“食不语,寝不言。”对此表明,人在异国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而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在外国人眼中他们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个体而去判定这个人,而是判定一个民族的文化。所以学好跨文化交际完善自身素养是走出国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三、人文色彩的心动

1.男尊女卑的现象

课堂上老师介绍了一些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在二战期间战死了很多俄罗斯男子,所以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约什卡尔奥拉大都是女性当家,承担工作、带孩子及做家务等,同时他们也很尊重自己的丈夫,但其丈夫承担的来自社会生活及经济的压力相对女性而言较少,所以总能看见少数男人整日酗酒在街头,沉浸在自我迷失的囧途。偶有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手里拿着早已风干的面包屑,碾碎了撒在地上给身前的一群和平鸽提供早餐。

这与哈尔滨是大相径庭的。哈尔滨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虽然有很多女人在工作生活当中被称为“女汉子”“女强人”也像约什卡尔奥拉的女人一样自立门户,但是近年来像“奶爸”等词汇也验证了哈尔滨男人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要远远的超过哈尔滨女人。所以当提及哈尔滨大多数男人养家时,约什卡尔奥拉的女人们在不理解的同时也都很羡慕。而在哈尔滨如果是女人当家,那么男人就会被看成是“吃软饭”。

2.民间风俗与词义文化

这的风俗文化与哈尔滨有着不同之处,从来到约什卡尔奥拉开始,这里除了有和平鸽的存在,更多的也是乌鸦的聚居地,起初认为这里的气候适合乌鸦的成长,但当地老师给出的答案却让所有的学生都惊讶。乌鸦在约什卡尔奥拉被视作中国的喜鹊,是吉祥之意。

然而在哈尔滨乌鸦和喜鹊是两种不同种类的鸟,中国自古以来乌鸦都有着不祥之意,有乌鸦出没的地方往往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喜鹊则预示着将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询问老师后得知在约什卡尔奥拉看见黑猫过马路预示着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另一方面主人搬新家看房子时又会先让一只猫进到屋子里,猫最先停留在的地方就会被主人放置成卧室的床位,因为那个地方一定是最舒服的。这就是文化词汇在特定范畴内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3.初次见面的状况

我们准备请当地的老师来我们宿舍厨房学习包饺子,顺便请他们吃一些哈尔滨的特色炖菜。在约什卡尔奥拉第一次拜访别人家时通常都要带一份小礼物以示尊敬主人。老师Marina带了一份巧克力蛋糕,他们选择的礼物不会很大很多,避免给对方带来压力。

然而“礼尚往来”是我国文化习俗中重要的方面,在我们看来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一般来说礼物越贵重,就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对方的社会地位越高,礼品就要越贵重,否则拿不出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的群体观念、等级观念比约什卡尔奥拉的人们要强。

起初我们注意到Marina老师的两个儿子比较拘谨,只顾着自己玩,并没有融入到我们的群体。于是我打开了之前买的略带酱油味的格瓦斯,对于这种味道,哈尔滨的学生是享受不了的。而老师的孩子们却超级喜欢,相比之前的自娱自乐,他们瞬间跟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因为格瓦斯是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会认为在文化上得到了一种认同,所以更愿意加入我们。这也正是跨文化交际的魅力所在。

四、跨文化交际下的中俄交流必要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就亲切地称呼“俄罗斯”为“苏联老大哥”,早在2001年7月15日,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就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以交换生政策为契机接收俄罗斯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同时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本民族学生到俄罗斯交流学习,目的是为了让中华传统文化集百家之长后能更好的传播海外。

另外,从经济上来说哈尔滨开展对俄贸易也占据着相关的地理优势,黑龙江东部丝绸沿海之路也为对俄贸易打开了经济的通道。

五、结语

通过此次中俄文化大背景下思維的碰撞和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以哈尔滨和约什卡尔奥拉为例,分别对比分析了两个城市的建筑特色、餐桌文化、经济差距和人文素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却渊源颇深的两个国家下的两个城市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跨文化交际加强对外交流。

跨文化交际可以体现在不同方面无论是中国人在异国的交流还是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一个肢体语言,一个生活方式的认同都会增进不同国家间乃至个人交流当中的情感和友谊。因此学习对外汉语的同学应当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参与对外实践交流的项目,在提升个人素养的同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注重跨文化交流的细节,更深层次地投入到汉语国际教育的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猜你喜欢

奥拉卡尔哈尔滨
卡尔几岁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你好,亲爱的卡尔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奥拉星:进击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