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细孔穿刺引流术与开颅手术对术后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比较

2018-03-23刘钟阳赵琼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期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血肿

刘钟阳 赵琼

(1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安阳 455000;2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教务处 安阳 455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冬春季节多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如何改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现在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细孔穿刺引流术与开颅手术对术后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4.82±5.26)岁;出血量 38~49 ml,平均出血量(40.11±10.69)ml;发病时间 3~7 h,平均发病时间(4.96±2.45)h。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5.22±5.14)岁;出血量 37~49 ml,平均出血量(40.08±10.78)ml;发病时间 3~7 h,平均发病时间(5.12±2.13)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者;经头颅CT确诊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且血肿大小未改变,中线未移位者;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出血量在50 ml以上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以下者;形成脑疝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超过12 h者;脑部占位性病变或外伤导致出血者;伴有严重全身感染者。

1.4 手术方法

1.4.1 观察组 采用细孔穿刺引流术治疗。经CT确定基底节区血肿情况后,在额部中下界进行穿刺,选择距离血肿最近的穿刺点,且额部投影区须避开功能神经区及大血管;在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下采用锥颅器进行穿刺,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平行,穿透至硬脑膜下后采用脑穿针进行穿刺,达到预定靶点后置入引流软管,将针芯拔出,接无菌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酌情抽取50%~70%的积血即可,最后接闭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术后行CT检查确定引流管位置是否良好;经引流管注射尿激酶2万单位/12 h,根据引流量及CT复查结果中血肿的大小调整剂量,若引流见新鲜血,则暂停使用尿激酶,待血肿明显减少或消失后,夹闭引流管,24 h后患者无异常则拔除引流管[3]。

1.4.2 对照组 采用开颅手术治疗。在全麻下气管插管并进行手术,根据CT定位,以血肿靠近脑皮质部位为手术入路,手术切口须避开功能神经区及大血管,行常规骨瓣开颅,根据血肿大小和位置选择脑穿针,经脑沟清除积血,若为活动性出血,应给予双极电凝止血,根据脑组织情况采取去骨瓣减压或复位,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装置。

1.5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活动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认知功能评分(MME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其中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缺损越严重;Barthel指数分值为0~105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活动能力越好;MMES量表共30分:≤27分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27分以上为正常。改良Fugl-Meyer评分中,<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00分为正常。

1.6 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及 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及NIHS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及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及NIHSS评分比较(分,x±s)

2.2 两组的MME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MME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ME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MMES评分比较(分,x±s)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以脑实质出血为主要表现,继而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首先血肿的形成会对脑组织形成物理性的压迫并使其移位、变形,还可能使患者颅内压增高,加重脑部的缺血缺氧;其次颅内血肿的形成还会释放蛋白酶、凝血酶原和铁离子等物质,激活大量游离氨基酸,诱发炎症反应,激活补体系统,使神经系统发生继发性损伤[4]。因此,及时清除血肿,防止脑组织发生继发性改变,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开颅手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操作可在直视下进行,血肿清除也较为彻底,但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手术切口较大,时间较长,医源性风险较高。而细孔穿刺引流术具有较多的优势:(1)手术较为简单,定位准确性高,可在早期或超早期解除血肿对脑组织和神经的压迫,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状态,同时解除血肿占位效应,预防脑疝形成,降低颅内压;(2)术后通过引流管对血肿进行抽吸并冲洗血肿腔,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而且经引流管给予尿激酶,可提高引流效果;(3)手术切口小,创伤小;(4)设备要求低,基层医院也可推行[5]。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NIHSS和MME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和MME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细孔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安全性更高。

[1]王冠.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3):59-62

[2]袁明,谢万福.脑出血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的疗效对比[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3):250-251

[3]邓有琦,李静梅,杨小华,等.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12):2334-2335

[4]肖伟利,元少鹏,胡建军.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50-51

[5]梁亚明,方凯,卢伟坤,等.微创置管引流术和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的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6):3514-3515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