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效果比较

2018-03-23王建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期
关键词:平片肠梗阻准确性

王建智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 洛阳 471003;2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 洛阳 471003)

肠梗阻是常见外科急腹症,如果救治不当,极易造成患者肠穿孔、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准确诊断并确定梗阻位置,及时进行外科手术,解除梗阻具有重要意义[1]。以往对肠梗阻疾病的诊断主要采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由于受腹部脏器等多种因素影响,有些病例不能确诊,也无法判断肠梗阻的病因和部位。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CT已被应用于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为研究CT扫描技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及对病变部位、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分析2015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医的90例肠梗阻患者术前分别使用CT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或排气停止等。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9~65岁,平均(50.3±4.6)岁;梗阻部位:结肠20例,小肠25例;梗阻原因:粘连10例,粪便性5例,肠扭转性5例,炎症性4例,腹股沟斜疝或内疝6例,肠套叠2例,肿瘤1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8~63岁,平均(48.9±4.1)岁;梗阻部位:结肠22例,小肠23例;梗阻原因:粘连12例,粪便性4例,肠扭转性10例,腹股沟斜疝9例,肠套叠4例,肿瘤6例。所有患者诊断都经纤维结肠镜或手术证实。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行X线平片检查,采用常规站立位拍摄,部分患者加卧位拍摄。观察组采用双源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进行4期扫描;层厚及间距为5 mm,螺距1 mm;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并行增强扫描,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延迟分别为30 s、60 s、180 s。所得图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均由放射科与肠胃外科医师进行特征分析,并确定梗阻原因、部位等。

1.3 诊断标准 X线平片诊断,(1)小肠梗阻:小肠内存在气液平面、肠管扩张,肠管内径大于3 cm,结肠无异常;(2)结肠梗阻:结肠内存在气液平面、肠管扩张,肠管内径大于6 cm。CT诊断,(1)小肠梗阻:小肠内有积液扩张,直径大于2.5 cm;(2)结肠梗阻,结肠内有积液扩张,直径大于6 c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漏诊12例,其中梗阻部位8例(结肠4例、回肠4例),梗阻原因6例(肿瘤4例、粘连性及粪便性各1例);观察组漏诊2例,其中梗阻部位2例(结肠、回肠各1例),梗阻原因1例(肿瘤1例)。观察组诊断准确性95.6%,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阻原因、部位的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梗阻原因、部位及诊断结果准确性比较[例(%)]

3 讨论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病情发展较快,若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患者肠穿孔、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临床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若能尽早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类型,及时进行手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因此,对梗阻部位及类型进行正确诊断对肠梗阻后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4~5]。

X线平片是肠梗阻检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价格低、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肠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但因腹部组织结构X线影像十分复杂,易出现重叠,加之分辨率相对较低,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等结果。且X线平片扫描过程中,需患者更换体位,增加了患者痛苦。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与进步,CT扫描技术已逐渐被运用到临床对肠梗阻的诊断中。CT检查简便快捷,检查过程中无需患者移动,且检查结果能清楚显示肠梗阻部位及其邻近腹膜腔、肠系膜的具体解剖结构,还能直接显示出患者肠腔内积液、积气情况、病变区域形态以及梗阻部位同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准确检查出患者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可行参考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漏诊12例,其中梗阻部位8例(结肠4例、回肠4例),梗阻原因6例(肿瘤4例、粘连性及粪便性各1例);观察组漏诊2例,其中梗阻部位2例(结肠、回肠各1例),梗阻原因1例(肿瘤1例);两组比较,观察组诊断结果准确性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梗阻原因及部位准确性分别是97.8%、9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腹部X线平片检查肠梗阻具有经济实惠、简便、快捷等优点,但对诊断梗阻原因、部位的准确性明显低于CT扫描,因此可根据患者病情先使用X线平片检查,若无法确诊,再行CT扫描对病情进一步诊断,为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朱建设.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4):68-70

[2]马传明.16排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的对比分析[J].影像技术,2016,28(6):47-48

[3]王永红.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86-87

[4]武永红.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4):64,76

[5]史振乾.腹部CT检查诊断肠梗阻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4):31-32

猜你喜欢

平片肠梗阻准确性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