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价值

2018-03-23宗慧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郑州450014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期
关键词:徒手心肺急诊科

宗慧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河南郑州 450014)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其诱发因素较多,如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中毒等,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等特点[1]。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的常用方法。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徒手心肺复苏,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但也可能因途中人员更替频繁、体力消耗等,导致按压中断,影响救治效果[2]。心肺复苏机能有效克服这一弊端,节省医务人员抢救时间,有效控制心脏按压幅度、频率等。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3.69±6.24)岁;心脏骤停原因:心血管疾病28例,脑血管疾病15例,急性呼吸衰竭7例;院外18例,院内32例;发病到心肺复苏开始时间1~15 min,平均时间(8.36±2.18)min。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3.64±6.19)岁;心脏骤停原因:心血管疾病26例,脑血管疾病16例,急性呼吸衰竭8例;院外20例,院内30例;发病到心肺复苏开始时间 1~15 min,平均时间(8.34±2.15)min。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创建静脉通道、气管插管等常规抢救。对照组给予徒手心肺复苏,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标准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于胸骨中下1/3处,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深度5~6 cm,每隔2 min更换1次按压人员,持续时间30~60 min。研究组给予Weil MCCTM心肺复苏机救治,用绑带固定患者,主机按压头置于胸骨中下1/3处,打开减压阀开关及手动开关,对心肺复苏机进行调节并固定。胸廓按压深度与频率同对照组,按压通气比例设置为30∶2模式,气源压力范围保持在 0.35~0.6 MPa。

1.3 观察指标与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即心肺复苏成功并存活出院。观察两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前者主要指患者自主心率规则,收缩压超过5 min保持在80 mm Hg以上,后者指患者出现自主呼吸。(2)评定标准:患者经心肺复苏救治后,恢复自主呼吸或出现挣扎、呻吟等表现,恢复瞳孔反射,瞳孔缩小,可触及大动脉搏动,肤色转红,收缩压超过80 mm Hg为有效;反之为无效[3]。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效果比较 研究组有效4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有效34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68.0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5)。

2.2 两组存活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的43例患者中,存活23例,死亡20例,存活率为53.49%。对照组治疗有效的34例患者中,存活10例,死亡24例,存活率为29.41%。研究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

2.3 两组循环与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研究组循环与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循环与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分,x±s)

3 讨论

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有效的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影响心肺复苏救治效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脑血流量变化等[4]。徒手心肺复苏因便于操作、抢救迅速,不受器械限制,故在心肺复苏领域占主导地位[5]。但徒手心肺复苏也极易因劳动强度大、按压深度和频率难以保证持久,导致按压中断或持续时间不达标,且无法同时进行给药、除颤等操作,影响心肺复苏效果。

心肺复苏机具有自动性特点,能实现同步胸外按压和间歇正压通气。心肺复苏机的应用,还能节省医院人力资源,缩短抢救时间,便于有更多机会抢救原发病,并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有研究发现[6],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还能持续改善血流动力学,促使机体心输出量提升,减轻缺血性损伤,有利于恢复心肺脑血流灌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循环与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肺复苏机能缩短患者心肺复苏时间。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心肺复苏机救治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心电监护、人工除颤等,确保胸外按压一致性和连续性,为心肺复苏创造良好条件。另外,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肺复苏机应用效果理想,这可能与心肺复苏机能避免徒手按压出现深度、力度等方面的差异有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心肺复苏机治疗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自主心律等。考虑到心肺复苏机安装需一定时间,故必要时可先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综上所述,应用心肺复苏机抢救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1]郑康,马青变,王国兴,等.心脏骤停生存链实施现状及预后因素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1):51-57

[2]龚黎,孙宝玲,赵亚良,等.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J].心脏杂志,2016,28(2):194-196

[3]陈永华,张广潮,陈子清,等.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2):130-132

[4]贾耀红.心脏骤停病人急诊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0):2423-2425

[5]苏文亭.体外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6):560-563

[6]陈红,张重阳,徐俊祥.急诊院前、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6):2475-2477

猜你喜欢

徒手心肺急诊科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徒手攀岩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