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

2018-03-23代春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代春伟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许昌 461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进而继发以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ACS多通过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以减少血栓形成及心血管事件发生。2013年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2],ACS患者无论是否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需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本研究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ACS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男95例,女80例;年龄 55~75岁,平均年龄(65.74±1.21)岁;平均收缩压(138.96±28.56)mm Hg,平均舒张压(85.27±12.21)mm Hg。观察组男93例,女82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73±1.20)岁;平均收缩压(139.32±28.24)mm Hg,平均舒张压 (85.89±12.37)mm Hg。两组性别、年龄、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存在研究用药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有恶性肿瘤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450×109/L;近半年内有外科手术史、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病变者;伴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180/120 mm Hg)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调节血脂、控制血压、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44881)口服,第1天用药剂量为300 mg,第2天开始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056410)口服,第1天用药剂量为300 mg,第2天开始75 mg/d。两组均持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心电图示ST段回升≥1 mm;无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缺血性心电图均无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E峰/A峰(E/A)。(3)比较两组黏膜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LVEF(%) CO(L/min) E/A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175 175 175 175治疗前治疗后39.16±5.71 38.87±5.89 54.35±9.26*46.93±7.82 3.02±0.65 3.04±0.61 4.26±0.92*3.82±0.79 0.72±0.30 0.74±0.27 1.16±0.34*0.82±0.32

2.3 两组黏膜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黏膜出血发生率为9.71%(17/175),观察组黏膜出血发生率为8.00%(14/1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明显改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21世纪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心血管疾病和公共性话题之一[3]。ACS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其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ACS最有效的方式,但手术过程会加剧患者血小板集聚速度,促进血栓形成。因此对ACS患者进行血小板对抗治疗至关重要[4]。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最多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阻止血小板花生四烯酸转换为血栓素A2,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但中、大剂量用药可增加患者胃肠出血风险,制约临床用药。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活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且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阻断二磷酸腺苷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进而抑制血小板活性,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且不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E/A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1]梁炳松,李育英,张岐平,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内科,2015,10(6):885-886

[2]霍勇.从抗血小板治疗共识看优化抗血小板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3):179-180

[3]李全亮.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35):107-108

[4]潘国玲.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99-200

[5]王丽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疗程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209-211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