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36例的疗效

2018-03-23王志远梁保华王天宝李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期
关键词:肋间胸腔镜复发率

王志远 梁保华 王天宝 李奇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开封 475002)

纵隔肿瘤是由于先天发育过程异常或后天性囊肿形成,其中原发性肿瘤中良性多见,部分表现为恶性,其症状与肿瘤部位、大小性质及生长方式有关,良性肿瘤可生长至相当大且无明显症状,恶性肿瘤进展迅速、侵犯程度高,常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及面部水肿等[1]。三孔胸腔镜手术具有疼痛轻、创伤小、瘢痕小等优点,在临床治疗纵隔肿瘤中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肺不张、上肢运动障碍等并发症,难以达到临床预期效果。本研究对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72例,均符合临床纵隔肿瘤相关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6.79±8.63)岁;肿瘤直径2~15 cm,平均直径(5.76±2.19)cm;前纵隔19例,中纵隔11例,后纵隔6例。对照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6.86±8.44)岁;肿瘤直径 3~15 cm,平均直径(5.89±2.07)cm;前纵隔20例,中纵隔12例,后纵隔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1)插管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根据肿瘤位置调整倾斜度;(2)遵循“三角原则”及肿瘤大小、位置确定操作孔,分别于腋前线第4肋间及腋后线第5肋间,行1.0~1.5 cm切口,作主操作孔及副操作孔,置入30°胸腔镜及穿刺套管;(3)以腹腔镜吸引器、电凝钩、超声刀等器械,完整分离肿瘤,若存在较大滋养血管需完全夹断后结扎处理;若肿瘤体积较大,可适当延长主操作孔;(4)低位引流积液,止血后将操作孔逐层缝合。

1.2.2 观察组 采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1)麻醉及体位同对照组;(2)于腋中线第7肋间行1.0~1.5 cm切口做观察孔,置入30°胸腔镜及穿刺套管,探查肿瘤形态、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根据肿瘤位置于腋前线第3或第4、5肋间行切口;(3)经单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于全胸腔镜下切开纵膈膜,以电凝钩、超声刀等工具游离肿瘤边缘,同时第一助手协助完成组织牵拉工作;(4)注意术中以多角度完整游离肿瘤,若遇较大滋养血管需完全夹断后结扎处理;实性肿瘤需完整切除,若体积较大,可先引流出囊液再切除囊壁,并及时采用电凝钩灼烧残留囊壁止血;(5)完成后于观察孔处留置胸管,进行低位引流积液,缝合操作孔。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5~7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2)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不张、肺炎、上肢运动障碍、液气肺。(3)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n 术中失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36 36 tP 75.28±10.13 105.72±12.74 11.221<0.05 102.98±21.36 142.73±22.75 7.643<0.05 8.10±1.08 11.81±2.04 9.644<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出现肺不张1例,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对照组出现肺不张3例,肺炎2例,上肢运动障碍3例,液气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10/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18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现象,复发率为0.00%;对照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56%(2/3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4,P>0.05)

3 讨论

纵隔肿瘤多为良性,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易发生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此外纵膈解剖结构复杂,传统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虽操作方便,但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3]。

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胸外科得到广泛应用。常规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副操作孔及主操作孔相互配合,可有效牵拉暴露肿瘤组织,为多角度游离创造有利条件,但副操作孔常位于腋后线,术中易损伤肌肉及神经组织,引发术后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且腋后线部位血管丰富,术中穿刺点不易止血,导致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多。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是在常规三孔胸腔镜手术基础上改良而成,术中单独行1.0~1.5 cm切口,无需做副操作孔,操作简单,创伤更小,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量[4]。另外将操作孔置于肌肉及血管分布薄弱的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能有效避免损伤肌肉及较大血管,对肺功能影响较小,不易引发咳嗽、排痰障碍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可有效促进早期康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疗效可靠,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预后良好。

[1]刘永靖,于奇,缪军,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15,19(4):721-722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9

[3]陈有东,艾成,何零.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3):438-441

[4]王志超,张合林,刘俊峰,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43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5):393-394

[5]蒋连勇,谢晓,胡丰庆,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在小儿后纵隔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0):876-877

猜你喜欢

肋间胸腔镜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