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

2018-03-23苏欢欢张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期
关键词:阿德福内毒素乙肝

苏欢欢 张乐

(河南省黄河三门峡医院 三门峡 472000)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难题。在乙肝病毒的清除期,机体清除病毒与病毒免疫逃逸反复较量,导致肝脏组织损伤,引起肝纤维化,最终诱发肝硬化。肝硬化是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其治疗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清除或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发展,防止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发生[1]。本研究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19日~2017年4月18日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9例。常规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 23~61 岁,平均年龄(46.51±9.3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1.84±0.29)年;临床表现:腹痛13例,腹胀27例,腹泻7例,发热15例;肝功能分级:B级10例,C级29例。联合组男23例,女 16例;年龄 24~62岁,平均年龄(46.53±9.35)岁;病程2个月 ~6年,平均病程(1.85±0.30)年;临床表现:腹痛14例,腹胀26例,腹泻8例,发热14例;肝功能分级:B级11例,C级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2]中乙肝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心脑肾功能严重障碍及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等常规治疗。常规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国药准字H20050803)治疗,10 mg/次,1次/d,口服。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国药准字H20103618)治疗,100 mg/次,1次/d,口服。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及治疗结束后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置于无热源肝素管中,以5 000 r/min离心5 min,于-20℃环境下保存。采用偶氮显色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毒素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LB、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B、ALT及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后ALB明显高于常规组,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AST(U/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LB(g/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LT(U/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3.648 5 5.712 9<0.05<0.05 11.840 8 19.556 4<0.05<0.05 5.585 7 16.036 9<0.05<0.05 P 32.96±4.07 33.01±4.03 0.054 5>0.05 36.61±4.74 39.05±5.23 2.158 8<0.05 110.74±21.07 109.37±20.75 0.289 3>0.05 62.05±14.68 38.15±9.31 8.586 1<0.05 94.22±17.17 96.01±16.73 0.466 3>0.05 71.71±18.40 44.08±11.36 7.979 4<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LN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后H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LN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LN(g/L)治疗前 治疗后 t P常规组联合组组别 n HA(U/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39 39 13.161 1 18.570 8<0.05<0.05 3.489 1 11.874 1<0.05<0.05 tP 121.68±32.73 122.04±30.68 0.050 1>0.05 46.92±13.68 26.81±9.18 7.623 0>0.05 35.21±3.07 35.30±1.84 0.157 0>0.05 37.72±3.28 39.85±1.53 3.675 3>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52±0.17)EU/ml、(0.53±0.15)EU/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内毒素水平(0.24±0.04)EU/ml明显低于常规组(0.42±0.09)EU/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数据显示[3],我国约有10%的人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20%左右的患者可发展为失代偿肝硬化,约5%的乙肝患者在3年内可发展为肝细胞癌,若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使18.8%的早期肝硬化完全逆转。拉米夫定属于脱氧胞苷类似物的一种,可在细胞内磷酸化后,进入病毒DNA链,阻断其延伸,最终达到抗病毒目的,但长期用药会增加其耐药性和突变率[4]。阿德福韦酯属嘌呤类核苷酸衍生物,在细胞内可迅速水解为二磷酸阿德福韦,更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发挥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且耐药率较低[5]。

乙肝肝硬化的发生主要与机体对肝炎病毒的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内毒素血症及肝脏再生抑制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内毒素可直接参与肝损伤的发生,损害肝细胞,造成免疫细胞功能低下,同时诱导大量细胞因子产生,参与肝脏诸多病理过程。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大量存在于正常机体肠腔内,当机体受到创伤、感染及接受长期肠外营养时,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内毒素移位,且肝硬化患者多存在门脉高压症和相关细胞功能受损,使肠黏膜的机械屏障作用下降,内毒素吸收增加,内毒素结合能力降低,造成内毒素血症,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 ALB、LN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ALT、AST、HA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内毒素,改善肝功能,阻止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詹剑锋,宋茂舟,林镜宏,等.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序贯治疗对耐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7):1950-195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19(3):1-18

[3]连佳,韩涛,向慧玲,等.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0):733-737

[4]丁韬,魏涧,何旭东.肝癌根治术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8):1497-1501

[5]唐翾,陈丽丽.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肝患者肝功能及病毒转归的影响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7):171-173

[6]陈诗源,吕建兴.应用通腑化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症指标影响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8):118-119

猜你喜欢

阿德福内毒素乙肝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叶卫江:为什么用“乙肝携带状态”替代“乙肝携带者”?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注射用炎琥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