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思品教学实效性

2018-03-22常丽霞

魅力中国 2018年34期
关键词:思品品德课教育

常丽霞

摘要:思想品德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当我们的学生从小学毕业的时候,老师们希望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多少,还有对人、对社会一颗真诚的心灵。然而,目前的小学思品教学存在颇多弊端:课堂往往以本为本,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解决实际问题往往就题论题,把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内容搞得支离破碎,失去了思想品德课“明理”的说服力,“激情”的感染力,“导行”的感召力。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中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思品;教学

一、情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展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思品教学中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电教手段导入。电教媒体具有传统教学媒体所没有的声、形以及动画等方面的优势,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新课导入上,可以起到较好的成效。例如在教学“春天说了什么”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语言导入的方法,采用音乐导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美丽的春天》歌曲,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过程中进入新课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有效调动起来。

二是创设情境导入。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快乐的春游”内容时,教师不要急于进入新课的教学,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些回忆,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春游的情景,并安排一些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春游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在班级营造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是講述故事导入。教师在讲课之前先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典型事例,例如最近网上非常火爆的暴走妈妈等故事,向学生介绍这些感人事迹,使学生明白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很多,甚至生命,在学生心里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

二、教学时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把握了教学目标后备课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三、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游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在学习上表现好的要及时夸奖,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知识理解了并把它贯彻在行动中的更要表扬。让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拓展教学空间

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我爱我家》时,我让学生搜集家人的相片,让学生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的生日,看看家里的变化,想想是谁在辛勤的劳动。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幸福的,家长是辛苦的,自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且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孝敬老人。

五、创新课堂结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体验领悟模式,所谓体验领悟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体验领悟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这种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讲尊重残疾人,不如让学生坐上轮椅驱车爬坡;讲拾金不昧,不妨让学生换位体验,体验失主的心情,这样更能增进对残疾人、失主的理解和同情。

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创新,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教育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我们广大教者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

猜你喜欢

思品品德课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班里那点事儿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