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鬼吹灯》中的“盗墓小说”中的人文理想

2018-03-22柳艳芳刘晖

读天下 2017年16期

柳艳芳 刘晖

摘要:《鬼吹灯》的确是盗墓类小说的开山之作,具有里程碑般的划时代意义,对此,在下肯定要在另一篇日志里进行品评。而号称和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南北齐名、并称一时瑜亮的南派三叔的另一盗墓神作《盗墓笔记》在下则刚刚在每天的骑行中听完了有声小说,趁热打铁,就将这一部连载了5年时间,合计380万字的几次要中途放弃阅读的盗墓小说的一些感触记录下来,以免时间冲淡曾经的激情和火花。

关键词:《鬼吹灯》;盗墓小说;英雄气概

《鬼吹灯》宣告了中国第一部详细描述盗墓体系,其中意味、蕴味,趣味等值得我们共同探索。今天,我们要推崇的是始开盗墓先河——《鬼吹灯》中的“盗墓小说”中的人文理想。

一、 步入“英雄主义”的乌托邦城堡

四大名著中,作者天下霸唱可谓是《水浒传》的铁杆粉丝,看了有四十遍之多,最为喜欢的人物是宋江,在他的辨读里,宋江是个黑社会的老大,以一个犯人的身份关到监狱里,监狱里的最高领导和狱警还都是他的小弟,“太威风!”作者的个人秉性与审美趣味也决定了这部作品的英雄主义情结。“

“弗洛伊德解释道:艺术家的首要目的是自我释放;然而随着作品的传播,其他遭受着类似欲望折磨的人也得以从中获得了解脱。”

事实上透过文本表达,能够看到作家实际的痛苦和压抑以及他自身的追求和理想。可以说,作品是作家乌托邦式的梦。

同样,正因如此,在《鬼吹灯》中天下霸唱艺术的趣味和审美的追求,决定了他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看重的是人物身上的民族正气,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主角胡八一,他个人身上的王者气质,将英雄主义情结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一次次的盗墓过程中,胡八一表现出来的反应力远远超出他人,会突然拥有惊人的神力与思考判断力,一次次带领大家在最后关头突围,所向披靡。胡八一的英雄气概或许是那个年代人们渴望拥有的一种情结。

二、 步入“英雄主义”的乌托邦城堡

在盗墓小说中,墓中的机关险象重重,盗墓遭遇的困境频频在生死一线。然而,在天下霸唱的笔下,还有比鬼更让人害怕的东西,那便是人心。在盗墓小说中,人心不古的景象带给当代的启示就是在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自己一颗平淡的心,不要去追求浮华的虚荣,要有强大的内心和厚重的实力,《鬼吹灯》有些与现实层面的反讽和隐喻作用。

如:盗墓者们冒着生命危险盗墓时,抱着狂热的财富欲望,这正是对当代社会贪婪人性的反讽。西方学者曾说:“‘现代去魅的工业主义和官僚主义只是一个‘牢笼,受陷于其中的人们无望地失去它们的个体价值,在这种当今工业化里,人们只追求金钱的价值。”

作者在引子中写道:“摸金校尉求财取利虽是铤而走险,可也有‘鸡鸣灯灭不摸金,以及‘三取三不取的铁则”,实际那不是因为什么尊重墓主亡灵,而是尽力不让盗墓者变得太贪婪。”

贪婪之心,是天下祸机之所伏,卖事拜命丧之根由,摸金摸到适可而止,给自己留下余地和清醒的头脑,有命才有财,无命一切皆空。”

三、 締造“崇尚和谐”的传承蓝图

摸金校尉是以《周易》为指导,因此,和寻常的盗墓贼相比,他们在盗墓的过程中也是将《周易》化为实践的过程,而《周易》本身就是一本主张“天人合一”的古籍。

“古语有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铭记内心保持安宁,与自然融为一体,生生不息的繁衍后代。这样的传承意味正是古代哲学家所提倡的,同时也是我们当今社会的归途所去。”

《鬼吹灯》选择道教作为小说的精神依据点,盗墓者们极为信奉道教的阴阳五行,道教关于阴阳五行的宇宙结构模式的阴阳五行说,将世间万物都联系起来,不再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来了解,而是在彼此的依附关系中说出个体存在的本质特征。

这个宇宙将人的肉身、精神、灵魂与外部的自然生命与环境系统联系在一起,于《鬼吹灯》中,无论是寻墓定位的“望字诀”,还是对于墓室内部陈列的位置判断,亦或是最终解密破阵,都是依据这道教中的五行学说。

在城堡之外,有另一种“江湖”——《鬼吹灯》中,作者天下霸唱无意识地在小说中流露出个人的人文理想,他的探险小说所关注的,永远是人在充满未知的环境中的思考与行动。跌宕起伏的故事,古老的传承,神秘的遗迹,兄弟情谊,加之以幽默精练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构建出了另一种“江湖”。

在神秘奇特、恐怖阴森的玄幻氛围的外衣之下,这部盗墓小说的内核实质上是作者的一个精神乌托邦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对当代人文社会与历史文化的映射得到了最为隐秘的阐释和象征。

参考文献:

[1]刘琤琤.由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看特效电影的制作与市场表现[J].中国电影市场,2016,(02).

[2]曹昆玉.从《鬼吹灯》到《寻龙诀》:电影工业时代下的影视改编与再造[J].美与时代(下),2016,(03).

[3]刘奎.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与历史的奇景化[J].艺术评论,2016,(04).

作者简介:

柳艳芳,刘晖,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