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幼儿需求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018-03-22魏菁

读天下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幼儿

摘要:环境不仅是儿童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儿童发展和活动的场所,环境的好坏,将会对他们的心理乃至情感、个性、品质、能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不仅需要美丽、整洁、富有童趣的外在环境,还需要安全、平等、被尊重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满足幼儿在这些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幼儿;心理;环境

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产物,环境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人们生活在环境中,环境能造就人良好的个性也能开发人类的智力。心理环境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这是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3~6岁的学前儿童由于它们年龄小,可塑性大,自我控制意识水平相对较低,因而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无数事实证明,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环境。

一、 关注幼儿安全的心理环境

马斯络的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幼儿在心理方面有哪些基本需要呢?情感需要、独立性、自尊感、交往、被人接纳、获得成功、智力刺激。新《指南》在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1. 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

保障幼儿的心理安全与自由,了解他们各方面水平、能力,了解他们的需要、愿望、想法,了解他们的个性等。倾听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最准确的方法。教师依据教育活动的目标观察幼儿,看幼儿达到目标要求的情况,活动中有无困难。教师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的行为、神情,并与他们的心理活动、实际水平相联系进行分析,以做教学的重要依据。

2. 支持幼儿的自主行为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是指向自己内心世界的行为,是一个自主行为。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学习是以幼儿有足够的心理安全与自由为基础的。如果幼儿没有安全感,思想受到约束,那么,必定会限制其言行。幼儿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很难发生。

教师要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弹性的课程结构,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实际需要;善于抓住机会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引发幼儿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给幼儿发展主体性的机会,给幼儿以广阔的展示与发展自我的时空,在幼儿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或幼儿主动求助等最佳的介入契机出现时才介入,适度地予以点拨,避免教师“剥夺”幼儿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3. 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发展,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保持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兴趣,提高创造的积极性。为保障幼儿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允许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要探寻不同幼儿的不同發展轨迹,肯定幼儿个体的独特性。

二、 努力建构师幼平等的心理环境

幼儿弱小,不成熟,对他们不信任的人,会表现出恐惧;对他们熟悉、感觉亲切的人,则会信任和依恋。这是幼儿特有的心理特点。教师作为幼儿最重要的情感伙伴之一,只有主动和幼儿亲切交谈,贴近他们,并让幼儿分享教师热爱他们的情感,才能使幼儿接受、悦纳。当教师面对个性孤僻、带有病态心理的幼儿时,要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某位亲人,以形成教育幼儿的情感基础,帮助其改变病态心理。

教师要尊重幼儿,信任、热爱幼儿,在和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对话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幼儿年龄小对老师在情感上有着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幼儿情绪心态,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幽默语言,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

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幼儿是完整的人,有权享受与成人相等的尊重与权力,并因为生理上的弱小理应得到更多的爱护。”同时给自己正确定位:“教师并非高大完美指令者,而是幼儿的协作者、帮助者、然后才是指导者。”当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可爱的微笑、一句赞美的话都是与幼儿之间的一种最好的交流与互动。

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的营造是幼儿“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是师幼关系的主要发起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蹲下身子”保持与幼儿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平视”,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孩子的朋友、相互学习的共同体。

三、 营造尊重幼儿的心理环境

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这时,他们开始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日本宪章明确指出:“儿童应作为社会的一员受到尊重,应该在良好环境中成长。”在我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已日益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同。然而这些大多还停留在观念上、口头上,在现实生活中,损害、挫伤幼儿自尊心的现象,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在一些教师和家长身上表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中,对那些不听话、调皮,或者犯了错误的孩子,在几次正面教育失败之后,老师常采取威胁恐吓的办法,如:“你再不听话,待会儿就别跟我们出去玩。”“你又打人啦,走,跟我到某某班去。”“你这么调皮,老师不管你了,不要你了。”等等。让幼儿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理解它,接纳它。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应尊重幼儿的感受,用平等的对话,以商量、引导、激励的语言与幼儿沟通、交流,而不是用命令或指责,让幼儿感到“无独立感和有压迫感”。作为教师,应该蹲下来,站在和幼儿同等的高度看待一切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建立理解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幼儿积极、主动、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本着“教育面向未来”的态度,我们应更注重幼儿健康心理的教育,把培养自尊、自信、自主、独立性、社会交往能力与创造性等,渗透于幼儿的生活活动中,教师应学会关爱、宽容,以一颗童心为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营造安全、平等、尊重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从小学会如何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新一代。

作者简介:

魏菁,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心理小测试
幼儿画刊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