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时代使命与创新发展

2018-03-22杜永军黄廷灏何钰滢

大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大学

记者 杜永军 黄廷灏 何钰滢

2019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将隆重庆祝建校120周年。120年以来,作为国家工程教育重镇的百年理工大学,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对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科学、教育以及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完成了由俄罗斯工业贸易部发起、“西部战略研究中心”基金会支持的“俄联邦工业和技术远景展望”项目,其中的《现代工程教育》报告和《计算工程》报告,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趋势、工程职业能力以及推广策略等工程教育领域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行了详细研究。这对于俄罗斯迎接未来工业发展、提供现代工业急需人才而言非常重要,将会促进国家层面一系列战略决策得以通过,成为俄联邦工业贸易部和其他部门制订规范文件的基础,推动了工业技术发展和新型综合项目的启动。在国际合作方面,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于1950年起,就开始培养外籍学生,于1965年开设了面向外籍学生的预科系,积极吸引全球最优秀的理工科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生态学及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学习,共同为“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地位贡献智慧。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这所国际名校的办学特色与创新发展成果,本期“高端访谈”栏目特约记者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杜永军、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黄廷灏和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何钰莹对学校副校长兼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克拉斯诺晓科夫·维克多·弗拉基米洛维奇博士进行了专访。

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副校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克拉斯诺晓科夫·维克多·弗拉基米洛维奇

●大学的更名是为了符合特定历史发展条件下的客观社会需求而做出的必要调整。但无论怎样变更校名,首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办学传统不能发生转变。

《大学》:尊敬的克拉斯诺晓科夫副校长,您好!能否为我们介绍下贵校的发展历程?中国有很多更名的院校,贵校作为不断更名的学校,认为更名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克拉斯诺晓科夫:关于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9年,当时政府决定在圣彼得堡建立一所理工学院。经过为期3年的筹备后,“彼得大帝皇家工学院”于1902年10月2日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成立典礼,首批院系涵盖电气工程、冶金学、船舶建造以及经济学。彼得大帝皇家工学院的创建,离不开门捷列夫(1834-1907)、铁摩辛柯(1878-1972)等一批顶尖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加入使得这所大学在创建之初,就将办学目标定位在“为俄罗斯培养具备最高水平的工程与经济专业人才”的高度。

1918年,学校更名为“圣彼得堡第一理工学院”。从1923年起,学校又以时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М.И.加里宁的名字命名为“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二战期间,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照常开展学生培养与科研工作,并在设计与发展军事装备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杰出的代表包括航空设计师奥·康·安东诺夫、尼·尼·波里卡尔波夫以及二战时期优秀坦克设计师米哈依尔·科什金。

1968年,特殊设计局在加里宁工学院成立,开创了俄罗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新篇章。今天,中央机器人技术与工程控制论科学研究与规划设计院是俄罗斯最大的科研中心之一,由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维·阿·罗博达主持工作。在此期间,学校的科研团队参与了地球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设计与发射工作,并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东方号”送进了太空。

20世纪70年代,学院科研团队在水能、动力机械制造、通用物理与核子物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其中以尤·谢·瓦西里耶夫、罗·阿·苏里斯、维·叶·戈兰特、列·涅伊曼、格·尼·亚历山德罗夫为代表的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学校成为全苏唯一一所获国际认可并被国际大学联盟吸纳的技术类高校。

1992年,学校再次更名为“圣彼得堡国立理工大学”。2010年,圣彼得堡国立理工大学获得了“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地位,并于2013年成为俄罗斯教科部“5-100-2020”项目的十五所高校之一。

2015年2月12日,为纪念彼得一世大帝的历史功绩,学校再次更名为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并延用至今。可以看出和很多中国大学一样,我校也经历了若干次的更名。对于频繁更名这一现象,我认为大学的更名是为了符合特定历史发展条件下的客观社会需求而做出的必要调整。但无论怎样变更校名,首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办学传统不能发生转变,譬如我们学校的办学传统——以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为蓝本。综合楼是根据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模型建造的;校名中的“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一词,英译是“Polytechnic”,源自法国的综合理工大学校(Ecole Polytechnique)。通过引入先进的国际经验,使得大学教育的有效性和研究活动的国际化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度专业化和高科技环境,确保了教育和科学的质量得以可持续发展,永续传承。

●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为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精神,学校专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服务措施,另外学校坐落在世界遗产之城圣彼得堡,这也为学生完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便利。

《大学》:请问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优秀的理工科大学,是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

克拉斯诺晓科夫:我们的办学任务是培养具有系统基础知识和缜密思维能力的学生,使他们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国际化的视野,并持续保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升状态。根据办学任务,大学为学生们的科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室保障,支持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并完成一些基础性的研发目标,鼓励将来投身科技创新工作。

为了给学生们创造舒适优渥的学习与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体验高品质的大学生活,学校专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服务措施,包括奖学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体育竞技和休闲娱乐制度、食堂与宿舍保障制度(俄罗斯的高校一般不配备等量的学生宿舍)等。我们有专门面向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学生的康复中心和举重大厅,通过训练帮助他们强健身体;在医疗控制室,设有按摩和心理监管培训办公室,专门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评与管理。每到夏季,学校的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都有机会到拉多加湖畔(Lake Ladoga)的卡累利阿地峡和普里奥焦尔斯克营地去放松心情,确保通过自然调理,获得最佳的学习与工作状态。当然,圣彼得堡还拥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古迹、剧院等场所,世界遗产之城本身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好场所。

《大学》:在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方面,贵校有哪些好的经验?

克拉斯诺晓科夫:对于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而言,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教育和研究中心,还是一个精神和文化中心。

如今,我们已在大学的日常工作中专门对能够开展广泛教育、具有积极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人士进行培训,基于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世界观对学生进行精神鼓励、道德提醒、文化启示、教育和科学促进等,使学生们基本实现全面和健康发展。

作为文化和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学校还开设有创意、音乐、文学、历史和哲学学科,并开展文化和教育项目。其中包括:致敬伟大的俄罗斯诗人A·C·普希金、复活节、理工大学合唱比赛、金秋节、儿童音乐会、国际大学友谊节等等。

●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以贯彻国家高等教育政策为办学基础,又以建立依靠知识经济、领导力经济和创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形式为主要落实方向。通过培养掌握世界先进科学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从而促进俄罗斯经济上升到新的高度。

《大学》:能否为我们介绍下贵校的办学定位、未来发展规划和愿景?

克拉斯诺晓科夫: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以贯彻实施国家高等教育政策为办学基础,其中又以建立依靠知识经济、领导力经济和创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形式为主要落实方向。通过培养掌握世界先进科学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使其具备承担工业化任务的能力,从而促进俄罗斯经济上升到新的发展高度。基于知识创新型经济对科技水平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培养跨领域、多学科的新型理工人才。为此,大学设立了严格的人才教育标准,即具备国际化系统思维能力,专注于世界性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积累,努力实现终生学习与自我完善目标的学生。

凭借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教育与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学校也于2010年获得了“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地位。近几年来,我校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所有改变是在对我校多年历史的延续与传承、对先辈科学家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对科学、教育、创新事业成果推广与传播的基础上做出的。正因如此,今天的我们充满信心地朝着世界教育领导者的方向不断努力着。我相信,基于学校首要目标“5-100-2020”计划,通过对校内组织结构、科研及教学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俄罗斯工业、科学和教育的中心,以及世界一流技术的高科技示范田。

●为了向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我们从根本上改造了原有的教育模式。首先,开发实施了一系列国际教育课程。其次,遵循CDIO理念的原则(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以实用性综合教学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本科生。通过贯彻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提高学生完成生产任务与适应经济生活的能力。

《大学》:在俄罗斯提出的《关于国家政策在教育和科学领域中的落实措施》中,首次提出在2020年前,要有不少于5所大学进入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前100名的目标。另外,俄罗斯也公布了《建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实施计划》。请问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贵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政府为学校提供了哪些优惠措施?

克拉斯诺晓科夫: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建立起俄罗斯的新经济模式提出了迫切需求,这就需要整合教育、科学与工业,并探索出新的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使俄罗斯可以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应得的位置。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人才已成为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要求,到2020年前至少有5所俄罗斯高校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名。我校有幸成为全俄罗斯15所获选高校之一,获得了由俄罗斯教育科学部设立的特别津贴,用以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2013年3月16日第211号命令精神,为了推动高校实现项目目标,设立了由教育科学部部长德·维·利瓦诺夫领导的“提高俄罗斯联邦重点大学竞争力国际委员会”。大学竞争力提升计划需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形成高校领导岗位的干部储备机制,引进具有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科研单位工作经验的人才;第二,引进具有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科研单位工作经验的年轻学者;第三,强化科教队伍对国际与国内科研的主动性;第四,完善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培养机制;第五,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大学的教育合作;第六,通过与国外的一流大学和大学联盟开展合作办学,吸引外籍学生到俄学习;第七,在俄罗斯联邦基础研究项目的框架下,开展科研工作并鼓励国内外领先学者参与;第八,与国内外高新科技组织合作,开展应用型科研和实验型工程项目。如有必要,可在校内设立特殊机构进行管理。

在此命令精神的指导下,为了向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首先,开发实施了一系列国际教育课程,开展俄、英双语教学。同时与国外一流大学展开合作。其次,遵循CDIO理念的原则(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以实用性综合教学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继而吸引科技与工业领域的合作伙伴投入到教育环节中。应用型本科加上高等教育毕业证,给毕业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全面集合,使学生可免去额外的实习进修,直接按所学专业就业。学校通过这种方式贯彻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提高了学生完成生产任务与适应经济生活的能力。

此外,大学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设立了上海(中国)代表处和马德里(西班牙)代表处,这对提高大学的国际知名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地理定位使我们有效地拓宽了教育和研究的国际新领域,使我们的教育影响力成功辐射到了亚太地区和伊比利亚—美洲地域。到目前为止,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成立了多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与上述地区的高科技企业密集开展合作,每年通过项目合作获得收益约为10亿卢布;超过11,000名的外国学生顺利毕业,把所学到的技术成果传播到了全球各地。

●在打造科研中心和智库方面,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打造了超级计算机中心“Polytechnic”、人工智能工业系统联合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管理”教席和俄罗斯最大的研究和教育中心,另外还有中国上海代表处和西班牙马德里信息中心和即将在越南、马里启动的信息中心。

《大学》:在打造科研中心与智库方面,贵校做了哪些努力?

克拉斯诺晓科夫:自2016年以来,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在打造科研中心与智库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超级计算机中心“Polytechnic”已在大学成功运行,总计算能力超过一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成为俄罗斯最强大的运算中心之一。2017年11月,理工大学和西门子合作建设了人工智能工业系统联合实验室,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对工业系统和设备运转成功进行监控和诊断。2017年12月中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管理”教席成功落户我校资源中心,这是大学发展国际科学和教育活动的又一重要举措。2018年,俄罗斯最大的研究和教育中心“Kawasaki-Polytech”在理工大学挂牌成立,其目的是为俄罗斯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培训高素质的专家,并实施与机器人综合体相关的工程项目。另外,学校在中国上海代表处和西班牙马德里信息中心的成功设立,以及即将在越南和马里启动的信息中心建设项目,都将会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吸收国际智库资源,为学校的综合发展贡献智慧。

●“一带一路”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项目,目前已经朝着成功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我们这类理工科大学而言,尤其应加强在“一带一路”机制下的科技领域的合作,以此提升综合创新能力,争取在多元的国际合作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您认为中俄高教合作可以涉及哪些方面?贵校又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期待?

克拉斯诺晓科夫: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的新丝绸之路振兴概念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战略,它侧重于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多边关系和合作。目前,有近60个国家参与了该项目,对于我们理工科大学而言,尤其注重科技领域的合作以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为了实施联合研究项目,我校建立实验室,实施学生交流,拓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教合作,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UASR)。2016年4月,在联盟第一次会议上,我校担任观察员。在2016年11月26日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我校被选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我们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项目,并且已经朝着成功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将会是该项目的积极参与者,争取在多元的国际合作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猜你喜欢

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大学》
彼得大帝的五位宠妃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俄罗斯皇朝》(节选)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分析
大学求学的遗憾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repairs of the Kariba Dam
钢琴家中的“彼得大帝”—里赫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