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8-03-21陈晓霞

甘肃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存在动手操作数学教学

陈晓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动手操作;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085—01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只有让他们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际,盲目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得操作活动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学生操作目标不明,参与率低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用8个正方体可以拼出哪些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教师让学生尝试解答。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使用操作材料,直到教师要求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时,他们才开始动手操作。

原因:案例中,是什么因素导致学生对操作材料无动于衷?是什么让学生缺乏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呢?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操作材料上,玩耍操作材料,于是在操作材料的使用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生不敢私自动操作材料,习惯于听教师的指令行事。另一方面,日常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探究的时间,经常直接规定操作的每个步骤,学生只是机械地操作操作材料。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热情。

对策:1.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指导,使学生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学生的年级越低,越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物化”成有结构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2. 引导思维跟进,推进动手操作的深度。课堂组织动手操作的目的必须明确,必须具有足够的思维含量。在动手操作前,学生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并通过动手实践探索问题的答案。在动手操作时,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操作,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是什么等,不要单纯地为操作而操作。在动手操作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课堂场面混乱,效率低下

案例:教学“认识物体”时,在探究阶段,教师让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各自带来的积木,再把带来的积木分一分,集体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学生有的就搭起了小房子,有的玩起了小拼图,数学课变成了学生的玩具活动课,学生根本不理会教师的提问。

原因:教学中,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混乱的局面?一方面,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显著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动手操作过程中常常被操作材料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形状所吸引,由着自己的喜好来摆弄操作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过分追求动手操作的目的和实效,忽视了对动手操作活动的调控。

对策:1.慎选材料,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容易被操作材料奇特的形状、多姿的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因此,在教学中,选择操作材料要同时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内容自身的特点。

2. 及时调控,增强动手操作的效果。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

三、教师缺乏提炼,思维发展浅

案例:教学“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一课,在运动会的情境下产生例题:15-8=?有些学生马上举手,还有一些学生在思考。大部分学生说是8,还有个别学生说是7。教师组织学生拿出操作材料袋子里的小棒摆一摆,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摆弄小棒,而是在玩小棒。

原因:教师没有认识到,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看到”操作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将外部的动作内化为头脑中的表象,进而内化为头脑中的思考。教师不能让动手操作只停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没有帮助学生把操作和数学思维结合起来,漠视学生已有的分析思考能力,总以低层次的操作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能力,效果很不理想。

对策:低年级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较弱,在动手操作中,教师仍然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

編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存在动手操作数学教学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