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2018-03-21赵洁文李明新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康柏西体腔黄斑

赵洁文 李明新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根据阻塞部位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BRVO的发病率通常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率的2~3倍[1]。RVO可引起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形成,进而导致视力下降。RVO所致黄斑水肿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由于黄斑区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屏障(血-视网膜外屏障)功能损害所致,导致血液成分渗漏,细胞外水肿[2]。以往治疗方案为黄斑区局部或格栅样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曲安奈德[3]。进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治疗眼病的时代以来,单靶点抗VEGF-A药物(雷珠单抗)在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抗VEGF融合蛋白康柏西普(conbercept,为多靶点基因工程抗体类药物,由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3年年底批准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被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和CRVO的临床试验中。康柏西普是一种人VEGF受体-1(VEGF receptor-1, VEGFR-1)和VEGFR-2细胞外区域部分与人IgG Fc片段的融合蛋白,与 VEGFTrap-Eye 结构类似。康柏西普包含VEGFR-2 (KDR) 中的Ig 样区域 4 (KDRd4),能够有效地改善三维结构和增加二聚作用,使康柏西普与VEGF 紧密结合[4]。有研究[5-6]发现,康柏西普阻碍VEGF-A的所有亚型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IGF)与它们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视网膜非灌注区和视网膜血管的渗漏。我们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3例(33眼),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非对比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4 年 9月~2016 年4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经常规眼科检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RVO性黄斑水肿,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发病时间为1周~1.5个月;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53.1±10.2)岁;BRVO 19例(19眼)、CRVO 14例(14眼);缺血型18眼、非缺血型15眼。患者均未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无严重白内障,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玻璃体积血或其他视网膜病变,眼压正常。治疗方案1+PRN,复查视力及OCT,根据患者注射后第4周的随访结果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次注射。考虑再次注射的主要指征:①首次注射 4周后视力无提高,FFA显示黄斑区水肿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②视力曾提高,但病情反复并经FFA和(或)OCT证实者;③新发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增厚至少100 μm。

1.2 治疗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眼压、散瞳眼底检查、FFA检查及OCT检查。术前患者BCVA均<0.6。OCT显示黄斑区水肿,平均CMT 为 (633±370)μm。 术前告知所有患者治疗相关事宜,并交代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3 d开始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4次/d,连续3 d。手术均在层流手术室内操作完成。治疗部位选在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向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5 mg/0.05 mL。所有注射均使用1 mL注射器,30 G针头。所有患者均注射1次成功。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4次/d,连用3 d。

1.3 术后随访 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复查。每次复查均对患者进行BCVA、眼压、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检查。首次注射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OCT检查,OCT检查要求复查同一经线视网膜厚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视力疗效判定:依据张惠蓉[7]的标准进行视力疗效判定:≥0.1者,以视力提高或减退≥2行为视力增进或下降,不足2行为不变;<0.1者,以视力每增减≥0.02为视力增进或下降,否则为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及CMT变化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3 例(33眼)患者, 其中注射 1 次14眼,注射2 次 10眼,注射 3 次 9眼,注射4次1眼。术后随访时间为第1次药物注射后6个月。

2.1 视力 所有患者视力在第1次注射术后1周均有提高,术后2周视力稳定,近4周部分患者视力有所下降。根据患者OCT结果予以再次注射,以第1次注射前视力及CMT值为基线标准,在术后6个月的末次随访时,33眼中21眼(63.63%)视力提高,12眼视力下降。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的视力和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CMT 初始CMT为(633±370) μm,第1次注射术后2周为(288±229) μm,4周为(277±256) μm,与术前相比CMT值均有所下降,术后2周与4周比较,CMT值有所升高,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注射术前CMT为(342±318) μm,与术后2周(288±250) μm、4周(260±217) μm比较,CMT值术后均有所下降,术后4周与2周比较,CMT值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注射术前为(226±101) μm,与术后2周(124±102) μm、4周(113±90) μm比较,CMT值术后均有所下降,术后4周与2周比较,CMT值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33眼术后3个月CMT为(133±115) μm,与基线(633±370) μm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眼术后6个月CMT为(218±94) μm,与基线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康柏西普注射后与注射前CMT值(μm)

所有患眼均未出现白内障、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色素上皮撕裂等并发症,均未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全身不良反应。其中1例病程中发生RVO继发性青光眼,予以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

3 讨论

RVO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其发生黄斑水肿的概率高达46.4%,而黄斑水肿是RVO致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8]。传统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为黄斑格栅样光凝、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等,但这些方法均不同程度存在提高中心视力的疗效不明确、损伤视网膜外层、伤及玻璃膜、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静脉阻塞时静脉压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间液在黄斑附近的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积聚,形成黄斑水肿,同时由于毛细血管无灌注和组织缺血、缺氧、炎症等促使VEGF释放[9]。VEGF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及增生,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间质细胞进一步形成成熟的血管基质,生成新生血管[10]。临床及动物实验均发现RVO患者的VEGF含量增加。抗VEGF类药物在黄斑水肿治疗上开辟了新纪元。

康柏西普,作用机制同外源性VEGF受体,与机体内VEGF受体竞争性结合VEGF,引起受体构相改变,激活受体胞内端酪氨酸激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视网膜非灌注区和视网膜血管渗漏,达到减轻黄斑水肿的目的[4]。

本组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患者中,单次注药术后1周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4周矫正视力达到最佳,CMT显著下降;术后6个月部分患者黄斑区厚度增加,视力下降。通过本次研究得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提高视力,减轻黄斑区水肿程度,抗VEGF药物短期内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本组临床观察时间较短,病例数相对有限,患者依从性较差,所用视力表为对数视力表,术后疗效、反复多次治疗、与其他方法联合进行治疗、长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有待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近年来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及炎症相关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为新生血管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11]。在治疗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多靶点新型药物的应用将会为RVO致黄斑水肿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12]。

[1] Laouri M, Chen E, Looman M, et al. The burden of disease of retinal vein occlusion: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Eye(Lond), 2011, 25(8): 981-988.

[2] 李鸿.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黄斑水肿80例[J]. 陕西医学杂志, 2015, 44(10): 1428.

[3] 赵明威, 胡庆军, 黎晓新.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临床研究的现状分析[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5, 21(4): 220-223.

[4] Shinkai A, Ito M, Anazawa H, et al. Mapping of the sites involved in ligand association and dissociation at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the 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J]. J Biol Chem, 1998, 273(47): 31283-31288.

[5] Kang HM, Koh HJ. Intravitreal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erapy versus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J]. Am J Ophthalmol, 2013, 155(4): 713-719.

[6] Li X, Xu G, Wang Y,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nbercept in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results from a 12-month randomized phase 2 study: AURORA study[J]. Ophthalmology, 2014, 121(9): 1740-1747.

[7] 张惠蓉. 407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致病危险因素和视力预后[J]. 中华眼科杂志, 1991, 27(5): 771.

[8] Greer DV, Constable IJ, Cooper RL. Macular edema and retinal branch vein occlusion[J]. Aust J Ophthalmol, 1980, 8(3):207-209.

[9] 方石峰, 王业玮, 何伟.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或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3): 108-109.

[10] Marneros AG, Fan J, Yokoyama Y, et 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s essential for choricapillaris development and visual function[J]. Am J Pathol, 2005, 167(5):1451-1459.

[11] Jaffe J, Eliott D, Wells JA, et al. A phase 1 study of intravitreous E10030 in combination with ranibizumab in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 Ophthalmology, 2016, 123(1): 78-85.

[12] Campochiaro PA. Ocular neovascularization[J]. J Mol Med (Berl), 2013, 91(3): 311-321.

猜你喜欢

康柏西体腔黄斑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损失后的恢复规律及恢复期中轴器观察*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转录组测序解析刺参波里氏囊腔与体腔中体腔细胞对吐脏胁迫的响应差异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